关键字
文章内容
重返母校的讲坛
 
 
修改时间:[2018/05/21 01:07]    阅读次数:[438]    发表者:[起缘]
 

  重返母校的讲坛

  苏索才

  2017年5月23日对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在阔别了母校西安外国语大学二十年之后,我从美国回到了这里,要给母校英文学院的师生做两场学术报告:《英语圣经的文学价值》和《美国文学中的圣经传统》,我的激动和幸福难以言表。二十年了!我怎能用我薄弱的笔和这一点空间将我在母校三十年求学、读研、留校、出国的经历清楚地交代给读者! 我怎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我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一个美国大学教授的转变!

  报告在新建成的新校区英文学院会议室进行。我匆忙地吃完午饭,提前半个小时来到校园。面前一幢幢具有现代气息的办公大楼、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拔地而起,大楼之间的马路和人行道宽阔整洁,有的还铺着马赛克,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草坪,和我就读和工作时的旧校区不可同日而语。我走进了宽敞明亮、设计新颖、视野开阔的图书馆。此时虽然是午休,自*室和阅览室仍有很多莘莘学子在埋头读书。看到他们青春奋斗的脸庞,我仿佛看到了三十四年前我刚入大学时苦读的身影。

  当时的西安外国语大学位于西安市南郊的雁塔区长安路。我1983-1987年在这里就读时学生大约有一千多人, 包括二三十个英语和俄语专业的研究生。那时高考恢复不久,大学入学竞争极为激烈,录取率在4%左右。以我贫寒的家庭和就读的农村中学资源的缺乏,我万分庆幸被西安外国语大学录取。我的家乡位于陕西省东部的国家级贫困县,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我的家庭由于弟兄姐妹众多比一般家庭更为贫困。全家七口人拥挤在两空黑黢黢的破败的土窑洞里。我就读的中学位于镇中心,离家有十七里路,每个周末靠步行往返从家里背起能支撑一个星期的干粮和咸菜,中午和晚饭开饭时从灶上接半碗白开水。春天青黄不接时,缺衣少食的家人不得不勒紧裤带,从村里东拼西凑或上山砍柴买点粮食给我蒸一些馒头带上,使我倍感内疚和自责,也决心更加发愤读书,绝不辜负父母、兄弟姊妹的期望。

  1983年9月的一个傍晚是我一生中永远铭记的日子。我和家人在地里挥汗劳动了一整天,刚回到家里, 在院子里歇息,村里的一个同学从高中给我捎回了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和家人喜出望外,激动得留下了热泪。对我来说,十年苦读最终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可以远走高飞,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对家人来说,世代为农的祖父辈看到自己的孩子跳出了穷乡僻壤, 再不要整日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换不来家人的温饱。那晚,我们在院子里呆了很久,兴奋得难以入睡。我多么盼望大学能很快开学,让我早日踏进我梦想着中的大学校园。

  这一天终于盼来了。天刚朦朦亮,我和大我一岁的哥哥抬着用塑料制裹起来的木箱,在雨中和泥泞的路上跋涉了两个多小时赶到了二十里外的车站,乘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并在几个小时之后赶到了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典雅的罗马式的圆形拱门和上面刻写的鲜红的西安外国语学院五个大字。一进门就是一栋雄伟的五层教学大楼,前面是一个小的广场,道路两旁是参天的大树和小花园。我尽快将自己安静下来,适应大学新的生活。我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机会,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读书,练*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和汲取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文学等知识。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一派生机,晨曦时分,在花园里、道路旁、教学楼前、操场旁边到处可以看到同学们手捧着课本大声朗读。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对知识的学*如饥似渴,心无旁鹜。那时的图书馆很小,只有一个自*室,座位非常有限,同学们经常晚饭后匆匆地前往占座以便整个晚上能在那里安静地用功。占座读书成为我们那一代大学生的一道风景。

  由于我的刻苦用功,我在大学的各门功课成绩都名列前茅,帮助我克服了许多由于家庭贫穷给我带来的自卑。当时的大学学费全免,每月还发给我19,5元的生活费,基本上够我吃饭。开学时家人再从各处凑二三十元钱,就基本上可以度过一个学期,买书、购点衣服和零用。妈妈开学时还时常将养鸡卖鸡蛋的钱悄悄给我,补贴我的生活,鼓励我努力学*,永不放弃。大学四年,我的生活非常艰苦,一件黄色和蓝色的咔叽布外衣不下身地穿了四年。我就餐时也是吃最便宜的饭菜,尽量让发给我的饭菜票能坚持到月底,常常在最后几天每天只吃一顿饭或几个馒头,可我从不记得抱怨过。比起缺衣少食的父母,大学的生活就像天堂,我有的只是感激和对未来的盼望。

  大学毕业之前,由于我对大学教师职业的向往,特别是受到几位尊敬的老师的影响,我决定从教。我当时特别羡慕老师胸前戴着的红色的校徽。他们授课时或者在校园散步时,灿烂的校徽放射出熠熠的光彩,代表着知识、尊敬和崇高。当时大学毕业生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外语院校的毕业生由于招生人数少和社会需求量大,可选择的诸如导游、翻译、国家省市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机会特别多,我义无反顾地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并以高分被录取,我激动不已。研究生的三年,我仍保持着大学时代的刻苦精神,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自信。由于有了工资,我的物质生活也有了大的改观。在学*之外,我利用晚上在夜大学教一门课,让我经济上获得了独立,还有时接济家人。研究生毕业时由于我的优异成绩和表现,我成为那一届十七个毕业的英语研究生中唯一留校任教的,教授写作、口译和文学直至我1997年出国。

  美国读书的七年是我学生生涯中非常重要、最有收获的一段时间,我边工作边学*。我给美国大学生教授英文写作,作为回报美国大学全免了我的学费,同时支付给我吃饭和住房的生活费,只要节俭一些,基本可以做到收支平衡,有时还会剩下一点钱在假期带家人出外旅行, 但工作和学*的压力非常繁重。工作上,我要备课和批改大量的学生作文,还得适应美国大学不同的教学方式;学*上,我所就读的英语文学专业阅读量和写的论文数量非常大,对一个英语是母语的美国学生来说都觉得困难,更不用说英语是我的外语。在印第安纳波尔州立大学英语系就读的五年中我是该系唯一一个读文学博士的留学生,可是我非常钟情于英语文学,从不觉得读书和写论文是个负担。那时我鲜有晚上11:30之前睡觉的,也从不觉得累,总是精力充沛,心情专一,并在五年之内顺利完成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答辩前的四个月,我很幸运地拿到芝加哥城市学院的教职,教授英语写作和美国文学。顺便说一下,美国大学的求职竞争非常激烈,一个岗位通常有上百人申请,要经过初选、面试、试讲等环节。工作十年后,即2014年,我荣升正教授职称,至此,我在青年时代梦想的大学殿堂,由于一步一步的努力变成了现实。我面前的学术道路变得越来越开阔,它将我带上了一条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领域和国家,从事和拓展我一直喜爱的文学教学工作,并将我对文学的热情和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也通过访问、讲学等形式为中美教育交流做一些贡献。

  今天,离开二十年后重返母校讲坛,汇报我几十年来的学术收获,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感激。四十多年以前,我当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同贫穷、饥饿、自卑做斗争时,是大学的录取给我的人生带来了转机和希望。在大学时代,尽管家庭的经济情况仍然没有改变,但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发愤图强,坚信只要付出努力总能慢慢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万分感谢在大学和研究生读书期间学校提供的充分的学*、生活条件和我的许多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也万分感谢美国的大学研究生院给我提供的无与伦比的学*条件和支助使我能顺利完成学业,也感谢美国民主、开放、透明、公平的制度让我在这里享受和美国人一样的就业机会和接纳我成为公民,所以当我听到母校英文学院副院长介绍我的本科、硕士、博士、教授的头衔时,只有我自己清楚站到今天的这个讲坛我付出了四十多年的努力。这些头衔写在纸上和念在口中只是几个简单的词组,可它背后的汗水和奋斗绝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也许对有些家庭比较优越的人来说这几个层次的转变是再自然不过、无需多想的事情,但对于我一个寒门农家子弟来说这条道路我走得非常漫长,非常艰难,但也非常有意义,它说明只要我们有梦想,有目标,肯努力,不放弃,坚持不懈,纵使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并不能阻止我们坚定的步伐,我们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和目标,并品尝到胜利的喜悦和感激。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沧海桑田!为寒窗苦读的青春岁月欧歌!为苦尽甘来的美好生活感恩!为母校的光辉未来祝福! 为我的后半生的旅程喝彩,加油!让我们共同努力,谱写人生华丽的篇章!【作者:芝加哥城市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