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父母,请牵着孩子心灵之手!
 
 
修改时间:[2018/04/28 14:07]    阅读次数:[403]    发表者:[起缘]
 

  1。孩子,我们给予你了生命,给予你了所有,为什么视我为仇?

  父母难过的说;孩子,为什么早餐的鸡蛋需要我逼着你去吃? 为什么天气寒冷给你送棉衣的时刻你却那么的不屑一顾?为什么你要用消失自己的生命来惩罚我们?

  父母悲伤的说;我们都是好人,我们善良诚实了一辈子,我们都一心想把孩子教育出个样儿来,不辞辛苦,不怕花钱,精疲力竭,鞠躬尽瘁,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屡战屡败。我们活得太累了,简直狼狈不堪。

  父母伤心的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为人父母的劳心劳力:终日生活在一起,却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本来是世间最亲的人,却彼此伤害;家不再是令人向往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亲子双方都不愿多说一句话,一次又一次争执,一次又一次和解,却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世界还是那个世界,生活还是那个生活,可是一切都在变化。

  2。教育不仅仅是疼爱,成长不仅仅是长大。

  理解,信任,交流,关怀,是成长的综合。没有信任就真正的教育,孩子一旦得到父母的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会促使他努力开发自身潜能,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没有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可是,现在孩子们得到的除了学业的压力有谁真正的去信任过他们?更多的父母喜欢‘自作聪明’地替子女想问题、办事情。因为他们不屑透过孩子的瞳孔看世界。…

  我记得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我试着对孩子说鼓励性的话,可是孩子说:"我知道你在骗我。"这是为什么?说明这位家长经常否定孩子,一味的指责孩子成为了*惯,孩子没有听出家长的真诚来。

  其实,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说不出鼓励孩子的话,常常是因为他们自身也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教育能够成功,不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看来,家长的自信非常重要。

  问题的关键是许多家长的家庭教育思想仍停留在生活贫困时代或者仅得温饱的时代,他们只看见过当年自己的家长怎样做父母,没有研究过今天该怎样做父母,他们是用贫困时代的办法教育富裕时代的孩子,就好像在农业示范区的最先进的温棚里用“刀耕火种”的办法种庄稼一样,其结果只能是令人哭笑不得。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家庭教育的新情况和新规律做一个现代意识的父母。做一个能够驾驭孩子心理的父母。

  要知道,人生必备的许多优秀品质,在过去生活相对困难的时候,的确更容易自然而然形成,因为那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情境——“孩子和家长共同谋生”。可是,生活富裕起来以后,这种情境就消失了。这是家庭教育背景的全局性的变化,不是局部的小改变。这就逼着如今家长必须学会他们的父母没有做过、学会如何更深入的去理解一个现代孩子的渴望和心理需求。这不仅仅是需要,更是责任!可是,许多家长因为现代社会的丑陋阴险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而采取了防范敌视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如何远离人群,远离伙伴。于是,你防我,我防你,防来防去成了*惯,对孩子的教育也采用防范的方法,生怕孩子变坏,于是整天盯着,看着,跟着,说着,于是矛盾不断,冲突不断,这无疑是最坏的教育。最后防的孩子们没有了真诚的伙伴,没有可以倾吐真情的朋友。与同伴交往是孩子发展的基本需求,是父母所不能替代的。当孩子与同学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不仅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可以使孩子学到各种知识、增长各种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也是极为有益的。通过交往,他们不仅能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认识,而且对别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独尊,又不自暴自弃,懂得相互学*、合作交流。这是一个培育责任的良好的平台。

  在将来的社会,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有能力处理好各种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地位,责任感不是教出来的,要靠合理的引导与在和人际交往的时候彼此有效的影响,那些传统的教育方式如反复提醒、威胁、警告、贿赂等,都无法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要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自问:我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了解他行为背后的目的吗?我如何与他沟通才有效?我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吗?我懂得如何鼓励孩子的艺术吗?

  所谓人格健康,是指每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与职业功能。孩子时期是人格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人格的发育与环境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来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人,看待孩子应有全面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不会一叶障目,只看一点,不计其余,也不会因孩子一时表现欠佳而气急败坏、大发雷霆。

  3。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在大学!

  我们的孩子往往从一出生开始就承载了父母太多的希望和理想,最终形成了孩子们的成长意味这父母的宿愿。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正规的、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成为万里挑一的精英人物,是因为他们对孩子如果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大学,不幸“沦落”成一个普通人怀有深深的恐惧。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知识水平偏低的人,就业和创业相对比较艰难,一个孩子“现在”必须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才有可能如愿以偿考上名牌大学、出国留学戴洋博士帽,从而在“将来”避免被严峻的社会竞争无情地折磨和碾压的命运。可是,什么是成功?为什么有些学业成功的孩子在考上大学之后也会放弃生命自杀呢?他们的人格,精神,素质,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迎接挑战的刚毅,对社会,对家庭,对友情,对生命,他们成功了吗? 最终的结果是学业成功,生命失败!何其悲惨?

  家长们应该懂得,也必须懂得,只有把孩子的行动变成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做事情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反之,他们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自己兴趣,他们做事情就不会再有动力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变“要他做”为“他要做”,只要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学*。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教育是自动化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不是我要你吃饭穿衣而是你自己想要吃饭穿衣,不是我要你勤奋,而是你自己想要勤奋!不是我要你学*,而是你自己想要学*,

  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在成长着,所以孩子需要物质、心灵的关怀,因为还是孩子,就不可能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准,如果一个孩子真的要去做一个大人希望的那种十全十美的话,他就会对自己提出一个虚无的标准,无法逾越的台阶,他就无法忍受自己跟别人一样,总要超越别人,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这时,他的注意力不是放在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上,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而为了胜过别人。但是,身为一个人,完美主义者也像其他人一样经常会失败。可他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结果变成恨自己,恨他人。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他还能愉快地生活,并释放出生命的潜能吗?所以我们不能陷入追求完美的思维定势中,这种定势会形成许多不合理观念占据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我们会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期望,渐渐偏离稳步发展的轨道。  

  让孩子们从完美主义中走出来,偶尔轻松下来自我调侃一番,这时孩子不仅会享受到放松的乐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人不是神,在你确定目标的时候,就能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这才是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持有的合理信念。

  因为是孩子,他们更渴望来自父母的关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

  因为是孩子,他们需要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当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推动孩子信心百倍地去学*新东西,获取新知识。当孩子在集体中勇于表现自己时,父母应给予鼓励。

  因为是孩子,他们就渴望有独立性。随着孩子思维能力的增强,其独立意识也日益增长,遇事喜欢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和体验并喜欢自己拿主意。这是其“心理断乳”的开始,也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表现。家长与其事事包办代劳,不如做孩子的朋友,适当引导,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使孩子在独立处事中获得自主发展。

  因为是孩子,他们渴望鼓励和赞赏,鼓励和赞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维生素”。父母适时地给孩子一些鼓励。或赞许,或微笑,或一个轻轻的拥抱。孩子能够从父母的态度、微笑和话语中,深切地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父母的爱意,从而增长生命的活力。

  因为是孩子,他们渴望被接纳、被尊重。现在的孩子不再一味顺从父母或其他成人的意愿,他们渴望从父母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并希望父母重新认识和接纳自己,不再把自己看作小孩子。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平等的朋友般的地位,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也是其由儿童向成人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为是孩子,他们渴望被保护,家庭犹如社会生活中的避风港,应是每一位成员消除心身疲劳,获取精神慰藉的场所。尤其是孩子,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颇深,一旦遭遇挫折、烦恼而需要帮助时,他们总希望父母能和他们站在一起,支持他,鼓励他,安慰他,令他有安全感。

  因为是孩子,父母永远不要说出“我白养活你”的气话,这是“父母”这个“职业”的忌讳,因为一旦说出这类话,你就等于一把扯掉母子之间的那层温情脉脉的轻纱,使“抚养孩子”堕落成一种“商业行为”,你是投资方,而所谓的白养,就是投资失败。你要记住,投资失败是可以挽回的,但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一旦破裂,那种伤害是长久的。你还要记住,如果你做了父母,养育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居然“白养” 了,那么主要责任在你而不在你的孩子,因为是你选择了生他,而不是相反。何况,作为父母,你怎么可能从生他养他照顾他之中得不到一丝乐趣呢?是你心太贪还是记性太差?不要去做“烛光里的妈妈”,记住,去做你孩子的朋友要比做他的恩人更好,因为“恩”意味着一种偿还的压力,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恩”是子女一生一世粉身碎骨也偿还不清的。你愿意你的孩子从成人的第一天起,就背负上这么沉重的包袱?我愿意你轻松一些,自信一些,不要让生活的重担压弯了你挺直的脊梁,去给你的儿女做一个榜样吧,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尽管生活中充满种种艰辛和不如意,但我们依然可以快乐。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张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此话诚然,孩子将来成就如何,射向哪里,无疑将受父母这张“弓”的影响。由此看出做父母也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职业”,是一个责任重大的“育人工程”!

  风儿吹过,那是因为风儿轻盈!

  燕子飞过,那是因为燕子有翅膀!

  给好孩子一个微笑,让他们快乐的去飞!

  给孩子一个翅膀,让他们去翱翔!

  学业只是孩子生活的一个云朵,茁壮成长才是孩子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