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蔡相爷在隆庆村蔡家堡的轶事
 
 
修改时间:[2018/04/20 17:07]    阅读次数:[499]    发表者:[起缘]
 

  蔡相爷在隆庆村蔡家堡的轶事

  蔡汉以

  2018-04-18

  蔡相爷,即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今漳浦县大南板镇下布村人。出生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卒于嘉庆四年,享年93岁。

  蔡新,清乾隆朝的文华殿大学士,时人称为宰相,相国,相爷。他不仅品德高尚,学问深醇,而且清正爱民。

  蔡家堡,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山格镇隆庆村,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 蔡氏一部份后裔,世世代代在隆庆村这里生活繁衍。隆庆村蔡家堡,当地人俗称“畚箕楼”这种奇特的“畚箕楼”外形,在漳州一带,绝无仅有,仍至在全国也是少有的!

  关于蔡相爷在隆庆村蔡家堡的轶事,那是我在四十八年年前,即1970年一次生产队劳动时,一位“读过私熟,会背诵很多古诗,又懂中草药”的人,讲故事时听说的。

  现复述如下:

  当年隆庆村蔡家堡编成十五个生产队,我所在的生产队是第十二队。在生产队劳动期间,有一个*惯,大家相聚在一起时,经常请会讲故事的人,给大家讲讲故事,大家一边听一边劳动。特别是“剥花生体壳,取出花生仁为种子”时,这时大家集中在屋子里,特别喜欢听故事。我们第十二生产队,最会讲故事的人叫蔡盛仔!他读过私熟,会背诵很多古诗,特别是千家诗,他几乎都会背;他还懂中草药,是中草药的行家,群众称赞他是赤脚医生。

  有一次“剥花生体壳,取出花生仁为种子”时,他给大家讲了蔡相爷在隆庆村蔡家堡的故事。并说这是隆庆村蔡家堡祖辈们,代代相传的故事!

  他说,在清代乾隆朝时,我们平和县隔壁县---漳浦县出了一个大官,当了宰相,他叫蔡新,老百姓称他为蔡相爷!有一年,蔡相爷回乡度假,但他关心老百姓生活,到各地走走,了解情况。因隆庆村蔡家堡,是平和县蔡氏最早开基的村庄,蔡新做为蔡氏的同族人,在百忙当中,也到隆庆村蔡家堡拜拜蔡氏先人,敬拜村庄神庙“绍庆堂”的诸神明。

  相传蔡相爷,曾为隆庆村绍庆堂留下“墨宝”、送来一个匾!但因种种原因,现在这些文物已不存在了。这事,我做为隆庆村蔡家堡的后人,认为确有其事!因为在平和县另一个蔡氏村庄---即坑里村,当年蔡相爷为该村“圣王庙”曾送过匾,如今匾尚存!而隆庆村比坑里村开基还早,按一般常识,既然蔡相爷有给坑里村留一份“礼物”,就会给隆庆村也留一份“礼物”。

  蔡相爷到隆庆村蔡家堡,为其奇特的“畚箕楼造型”,连连称奇称赞!我们猜想,他当年挥毫写下的“墨宝”,其内容应该与此是有关联的。只可惜,“墨宝”文物已遗失了。此事令今人,仰天叹息!

  蔡相爷离开隆庆村蔡家堡时,其随行人员一起乘船往漳州府,继续察看民情。上船的地点在隆庆村蔡家堡的花山溪“渡船头”那里。……蔡盛仔他继续说,因蔡相爷为官清正爱民,一路不声张,不劳民伤财。当时正值冬季,随从人员因一时失误,被子准备不够,就向船家借数条被子。可是,随从人员中,有人生起贪财之意,在借来的被子里面,偷偷地印上私章---做暗记,想据为己有。到漳州码头时,一方说这被子是我的,另一方说这被子是我的……并以“私章”为证!这事争执起来……后经蔡相爷断案---发现印上私章处有“油腻”,说明是新印上的……找来生贪之人,狠狠地责骂一番!并向船家认错,还倍给船家一些银子。这事,是船家后来回到隆庆村蔡家堡时,向人家说的……从这件“被子私章”的事来看,足见蔡相爷在当年腐败成风的官场上,他独善其事,清清白白!

  我在四十八年年前,听村民代代相传的“蔡相爷在隆庆村蔡家堡的故事”,却在《平和县志》未有记载。这事我认为,其原因是蔡相爷,为人低调所致。蔡相爷为官谦虚谨慎,慎言慎行,不张扬,他应该是不同意“县志”把他所到之处都记载里面。

  也正因为有查无记载这个考虑,本文才写有“轶事”二字。大家一看,就知道---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即正史所不记载的事,别人闻所未闻的事……

  诚然,我们也希望此文能进入“漳浦县两帝师文化研究” 的视野!为“蔡世远、蔡新”资料即《蔡新相府》、《梁村双名臣》、《历史一名镜》增补小小的“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