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木兰诗篇 非同凡响
 
 
修改时间:[2018/03/18 23:07]    阅读次数:[403]    发表者:[起缘]
 

   程占功

   2004年,河南文艺界出现一道靓丽的景观,那就是河南省委宣传部“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重点项目之一、河南省歌舞剧院精心打造,并且云集刘麟、关峡、高牧坤、*丽媛、戴玉强等一批国内重量级编剧、作曲、导演、演员加盟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搬上了舞台,不仅在中原演出大受欢迎,而且应文化部艺术司邀请进京演出,场场观众爆满,引起轰动。

   记者来到河南省歌舞剧院,采访了时任该院院长、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总策划、艺术总监王爱功先生,请他谈谈何以把一个妇孺皆知的旧故事用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及打造这部作品有什么意义。

   给人儒雅且风趣之感的王爱功院长说:“河南是花木兰的故乡。花木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很强的河南地域特色,同时,花木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奇式的英雄,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正是通过现代手段和崭新的艺术方式,以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为背景,以现代人的意识和追求给这个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故事输入新的内涵,表现中华民族憎恶战争,热爱和平,赞美人间真情与和平生活,讴歌中华儿女不屈的精神和美好的情感。”

   王院长介绍说,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以交响音乐这一高雅艺术形式为主体,同时吸纳了歌剧、音乐剧、戏曲、清唱剧、舞蹈等艺术形式中适合于情景表现展示的元素,通过具有民族特色和中原色彩神韵的内涵,融合了国际化作曲技法的音乐演奏、演唱,形成了作品有限的空间与无限遐想的魅力。同时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刻画、塑造及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舞蹈形体艺术的表演,使作品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并且在演出中调用所有适合该作品舞台演出的手段,运用交响乐这一具有世界性、国际化的艺术形式,使观众在“听觉”、“视觉”上获得美的感受。

   “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确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毫无疑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记者感慨不已,接着又道,“刚才王院长说花木兰是河南人,可据我所知,仅在黄河流域,还有别的一些省的人认为,花木兰是自己的同乡。这一点,似乎目前尚无定论。但不管怎么说,河南文艺界对自己这位‘同乡’的确情深意重。豫剧大师常香玉讴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唱红了中原大地乃至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今天,你们又成功地打造出了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真让人高兴。然而,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精心打造的《木兰诗篇》能否产生像常香玉的《花木兰》那样广泛而持久的效应?也就是说,《木兰诗篇》的‘知音’有多少?”

   王爱功院长说:“常香玉大师的艺术成就值得推崇,但我们的《木兰诗篇》就不能还在‘谁说女子不如男’上做文章了。《木兰诗篇》的创作宗旨是,从人性的视角和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表现一个普通的年轻姑娘如何成为千古传颂的巾帼英雄的心路历程。不仅展示她女扮男妆、替父从军、驰骋疆场的勇敢,亦着力表现她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她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稍顿,王爱功院长接着说:“《木兰诗篇》分为序曲和4个乐章。序曲展现人们对战争与和平的关注,表现人民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一乐章,替父出征,表现宁静和平的生活被战争破坏,花木兰毅然女扮男妆,替父出征,保家卫国。第二乐章,塞上风云,表现花木兰与众将士血战沙场,平息战乱,终获胜利的英雄气概。同时讴歌了花木兰与众将士之间的战友情怀,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和正义的力量。第三乐章,巾帼情怀,表现战争平息,将士们胜利后的喜悦情景,展示了花木兰淡泊名利、热爱和平生活、向往美好爱情的平民意识和情感。第四乐章,和平礼赞,表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彰显了和平生活的美好和温馨,以及人们对在战争中失去的亲友的悼念。剧终前,一曲‘和平颂’呼唤着人类的正义与和平,正是《木兰诗篇》的点题之笔。而《木兰诗篇》已产生的轰动效应,表明这部高品位、高质量的创新性高雅艺术作品拥有众多而广泛的‘知音’。”

   王院长介绍说,大形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不仅在河南省会演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映,受到领导、专家、观众的普遍好评,而且,应文化部艺术司邀请,进京演出,亦大获成功。不仅场场观众爆满,而且每场演出都博得观众几十次热烈的掌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等许多媒体都对演出进行了报道,并对该剧给予很高的评价。《木兰诗篇》不仅受到社会各界观众的好评,而且得到专家的充分肯定。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等众多专家用“没想到一个省级院团能有如此高的思想和艺术定位,没想到河南在高雅艺术创作生产上能一举打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产品,没想到河南的文艺创新意识如此之强,没想到演出有如此的震撼力,没想到河南有一支如此高水准的乐团、合唱团,没想到观众对新型高雅艺术有如此高的审美能力”来评价《木兰诗篇》。上海、天津、浙江、江西、陕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地的歌舞剧院派人专程赶到北京观看《木兰诗篇》的演出,亦给予好评,

  王爱功院长意味深长地接着说,《木兰诗篇》获得成功是河南文化、文艺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河南省委、省政府“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在文艺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参加《木兰诗篇》演出的演职员多达200余人。无论*丽媛扮演的花木兰、戴玉强饰演的刘爽,还是我们自己演员扮演的男女主角以及所有参演演员扮演的角色,都准确地表现了《木兰诗篇》的主题,并力求使演出和谐完美。

   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王爱功,曾在人民解放军文工团从事音乐工作多年,转业后在河南省歌舞剧院担任过管弦乐队队长。后在河南省豫剧一团担任领导职务。1987年调任河南省文化厅史志办主任,兼任《河南省志·文化志》编辑室主任。具体组织并主持完成了国家重点艺术研究项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等多种史志书籍的编纂工作,受到国家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文联和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文联的联合表彰,并获得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突出贡献奖和科研一等奖。他担任河南省歌舞剧院院长后,锐意改革,广集人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艺术创作和演出质量,从而推出了使高雅艺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大型情景交响音乐《木兰诗篇》。

   原载《黄河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