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无聊,玩手机,听视频里朗诵刘禹锡的《陋室铭》,索性起床用毛笔抄写一遍,刚涂鸦完成,说来也巧,听得邻居小孩正在朗诵《陋室铭》。 不妨调侃地将《陋室铭》作一番审美,希望诸学子在背诵该名篇时,依照我的思路,能确保句子不乱,不漏,并终身不忘。 我揣度刘禹锡写《陋室铭》时,是从外地归来后,写的一篇“记”,刻画他老家这幢老房子。他这次大概带着一个比较有身份的公务员朋友一起来老家玩的。 我把整篇文章分为八对句子。每一对句子代表着一种时序或者情景。模拟如下: 他和朋友打远处奔老家而来,下“车”后就徒步跋涉。在家乡一处水泊边,刘禹锡指着远处的山头对朋友说:”你看远处那山,我家就在那山腰住。别看这山不高,因为有我住在那里,因此很出名喽。就像我们身旁这水,虽然不深,如果里面有龙,你想想,是不是也该很有灵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此为第一对句子。 不久就来到山前,刘禹锡家的老屋已经进入眼帘,他指着老房子,对朋友说:“这房子看上去,确实是简陋了一些,但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住起来照样温馨无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为第二对句子。 来到庭院,先踏上阶梯,石梯上都长满了青苔,从窗口往里面看,都貌似里面有青草的颜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为第三对句子。 进屋,招呼坐下,刘老先生自豪地说:“我这里常来的都是才高德厚的有身份的人,没有普通人没有来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此为第四对句子。 刘禹锡招呼朋友说,琴房有素琴,里屋有经典的好书,把琴或看书,请自便。————(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此为第五对句子。 他把朋友留在屋里,自个出去寻山货(招待朋友),半天才回来。他笑呵呵地对朋友说:“这里算清净吧?听不到闹市的嘈杂声和刺耳的音响,也没有在市政府办公室上班一堆公文要处理的繁忙,悠闲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此为第六对句子。 刘老师继续笑嘻嘻地对朋友说:“大概诸葛庐、子云亭也就这样子吧,还能好到哪里去?哈哈哈哈哈。”————(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此为第七对句子。 最后,刘老师站起来,以肯定的口吻,摇头晃脑地说:“孔老先生说过,这样的屋子,哪里称得上简陋吗?!呵呵呵”(孔子云,何陋之有)此为第八对句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我们再回头看刘禹锡这篇文章在结构和美学上的魅力。 山不高,水不深,看成是标准情景剧的开门见山。刘老师遥指远山,近指脚下水。山不高,是远处,山实“仙”也(他自己)实。而水不深,水是实,龙,则是假设,是虚。山水都实,仙龙则一虚一实。山在远处,水在近旁。一远一近。 刚才是见山不见房,一路跋涉,现在到了山前,房子映入眼帘,但是尚只能远观,迫于宏观描写(斯陋室),并顺应延伸(吾德馨)。也是一虚一实。一方面简陋承认事实,另一方面提出屋子“精神”升华。 进庭院,走进了看,更加强调外形的确实简陋和陈旧。进了屋里后,再也没有半个字写到简陋陈旧。貌似屋子里的全部都是高尚和闪着金光的。 首先强调,连坐的朋友圈都是些何等类型。再展示玩的高等(素琴),更有经典著作书籍可以阅览(清高)。将朋友一人撂家里,他半天才回来,不仅没有表示歉意,还嬉皮笑脸,乐呵呵地向朋友炫耀,我这里清净吧?让你很悠闲吧?最后拉来两名士,两著名建筑(诸葛庐子云亭)来作类比,大抵也就都这个样子(清净休闲,可以把琴看书,还无下等人来客串)。 最后搬出圣人的话,来做结论:"哪里算得上是简陋吗? 全篇由远而近,由外而里,坐(上宾,也是家里鸿儒常客中的普通客人之一),消遣的(琴和书)都是尚品,到内心感触,目标直奔与两名士及其居所类比。 诸君如果照本人这样解读,是否既审美,又准确记忆了? (提示:《陋室铭》该篇经典,本人还有重大发现,待下篇,将与读者一同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