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浅思 朋友送来一本古哲学台历,闲时翻阅,看到《金刚经》《大乘般若经》的一些解说,颇觉趣味盎然,引我浅思。 由此想到那年去上海出差,办完公事,游览七宝镇的七宝教寺,听一位大师点化世间凶顽,真的是堪破人间生死的真谛。 记得当时,于一天井小院里,周围一尘非染,几缕茶花芬芳相伴馥郁,几株紫荆荫蔽相陪左右,桌几一只铜香炉中青烟飘逸。白须浩然的大师,身俱宿慧,妙句释义,哲语声声,进耳入心。 那时,我等听者似也智慧深湛,明白所谓生死即涅??,涅??即生死;明白所谓业既随身,须当化解……当时,心中与尘俗当真分离,一片空明,没有丝毫情缘牵缠。 走出七宝教寺,离开大师为我等营造的独特禅境,那种超然物外,坐照出尘,心甚清澈,虔诚崇信的皈依心境,便被喧嚣繁盛的红尘所淹没。 今读《金刚经》《大乘般若经》中哲句,联糸凡俗红尘,又有新的浅悟:宗教教人为人以仁,慈待天下,有信仰依托,有精神寄存,但也有许多破斥烦琐的迷论惑语,徒然令修学研*者产生虚妄心理。 当然,宗教中许多哲理,还令我等崇尚,如《金刚经》中“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因法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非法更应去弃。所以当下国家修宪,势在必行。这与辩证法中“扬弃”的理论不是同出一辙吗? 再如,《大乘般若经》曰“非法,非非法”,说的是此时不能成为的手段措施,在彼时却可能成为手段和措施。这种哲思的涵义不正与辨证唯物主义同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