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我的78高考
 
 
修改时间:[2018/01/30 22:07]    阅读次数:[442]    发表者:[起缘]
 

  时光冉冉,光阴似箭。一晃,1978年的高考就过去差不多40年了。

  记得1977年下半年开始,好消息就不断。在第一次听到全国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就高兴万分。当时,我正在香港一间左派中文中学读中四的下学期。那时我就心想,如果78年我中五毕业后,国内高校可以在海外招生就好了,到时候我就可以从香港回大陆参加高考上大学。

  果然不出所料,77级高考完毕后没多久,香港的文汇报和大公报就正式刊登新闻,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78高考,将在香港、澳门以及海外招生,到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和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华侨大学上大学。

  在此类好消息的鼓励下,我的中五学*就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在参加完香港的中学会考后,还可以去参加国内的78年全国统一高考,极有希望到国内去上大学。

  香港会考完后,我和另外两位同班同学约好一起到深圳去报名。

  当时要回深圳,还不是像现在一样,随时都可以去,当时在有了中国政府发出的回乡证后,还需要到港英政府去交钱,申请回港签证。

  记得当时我们三人去港英政府申请回港签证的时候,一位办证的港英政府华人工作人员就感叹地对她旁边的一位同事说道,当天来回就要交这样多钱,实在是不公平。她旁边的那位同事也就是苦笑一下作为回答。我的那位李姓同学也接茬回答道,是啊,我们回自己的国家还要交钱,太不公平了。当时吓了我一跳,觉得他在这种公开场合这样讲,也太大胆了。那两位港英政府的工作人员也没有接茬答话。

  那时候,我还住在跑马地,位于香港岛。由于一大早到位于九龙半岛的红?火车站很不方便,我就提早一晚到李姓同学家打地铺住一晚。他父亲在请我们吃晚饭的时候就建议道,去一次深圳罗湖也不容易,你们就当成是一日游吧,在罗湖指定地点报名后,顺便也在罗湖玩一玩。

  第二天,我们三人从红?火车站上车,到达香港这边的上水车站下车,在罗湖桥边的香港边境检查站检查证件后,步行跨过老的好像是木头和钢铁建的罗湖桥,到达深圳那边。

  当时的罗湖桥,香港的执勤警察就随意地站在香港这边的桥头。身穿绿色军装的国内边境执勤人员,就持枪挺立、标准姿势站在桥中心线的国内一方。在双方执勤人员的目视下,回国的普通老百姓就三三两两,在严肃中也假装比较轻松地走上深圳河上的罗湖桥港英一边,跨过桥的中心线,到达桥的中国政府一方。

  那天刚好有台风到,好在当时的老罗湖桥和老罗湖火车站的候车室直接相接,我们没有淋雨。在指定地点找到回国高考报考点后,我们三人递上证件,拿到、填好和交回高考报名表,就算完成了高考报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回香港等通知。

  看看天气还早,我们就先在火车站候车室和站台上玩了一阵,然后又离开候车室到旁边当时罗湖镇最高的大楼,好像是5层高的侨社大楼(这栋楼现在还在),去看了看里面的友谊商店。

  当时的罗湖镇,除了火车站和5层楼高的侨社大楼外,四处都是农田,也没有什么好玩的,两个小时后,我们就又回到了香港那边。

  当火车到达九龙半岛的红?火车站后,在知道由于挂8号风球,已经没有船或车过香港岛了。没办法,我只好在李姓同学家又呆了一晚,第二天台风后再到达香港岛,完成了我的78高考的第一步,78高考的报名。

  耐心等待,没有多久,就收到了高考通知,提早一星期到达位于广州瘦狗岭华侨补*学校报到,参加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国统一78高考。

  我们三人又高高兴兴一起通过深圳河上的老罗湖桥,达到了广州郊区的华侨补校(这个时候,还没有后来方便的从香港到广州的直通车)。在这里,我遇上了后来成为同班同学的不少“准同学”。

  在华侨补校,我遇上了一位从成都移民到香港,又从香港回华侨补校参加78高考的同乡,也遇上了他在香港读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是来参加78高考。有一天,他老师经过我们住的宿舍,他就请他老师进来给他讲解一道物理题。他老师离开后,他就大赞这位老师平易近人,喜欢给他的学生解题。后来,这位物理老师也考上了大学,成为我的同班同学。班上同学都叫他“章叔”。

  一周的华侨补校的生活,紧张而又快乐。白天可以参加补校老师提供的免费补*,下午还可以结伴到运动场上去运动,晚上可以结伴到课室去自*。三餐都在补*学校吃,方便。有一次晚上停电,我们几人就跑到路灯下去自*,大家也觉得好玩。最后两天的高考也在华侨补校进行,顺利完成了我的78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