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面几件事例已经火爆全国,温暖了整个网络! 1、南京地铁早高峰,一群农民工师傅看着一班班列车驶离,却迟迟不愿上车。问了以后才知道,不肯上车的原因是他们怕自己随身携带的行李影响到其他乘客,还说,“年轻人上班要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我们不赶时间。”于是,足足等了2个小时,他们才搭上了列车。 素质,真的与职业、地位、学历无关,学历、地位高的人未必有他们做得好! 2、地铁里有很多空位,一位农民工师傅身上满是泥土,怕弄脏座椅,他坐在了自己的安全帽上。 衣服虽然是脏的,但心却是干净的。 3、一对农民工夫妇刚从工地回来,两人鞋上沾满了泥土,丈夫脱下鞋光着脚走进便利店买东西,妻子则站在门口等待,不时向里张望。 一个有教养的人,时时刻刻心里都装着他人,顾及别人的感受。 4、农民工师傅进入银行前,想脱掉鞋子,因为鞋太脏了怕弄脏地面,不想给保安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保安说,没事没事,你进去,我一会儿再拖一次。可农民工却坚持脱了鞋,跪着去atm机前进行操作。 虽然身体跪下去了,但是人格却高大起来。 我想:看过这些照片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这群可爱温暖的人点赞,他们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素质,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善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却是最好的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确实与年龄、地位、学历无关,而与自己的母亲息息相关。 在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的关爱女孩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陈一筠说:“教育了一个女孩就是教育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这番话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据陈一筠介绍说,奥地利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非虚言,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孩子在幼儿时期 ,意识极为单纯 ,行为*惯极不固定 ,在心理上对母亲过于依赖,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 ,容易在孩子幼小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步形成善与恶 、真与假 、好与坏 、是与非的最初概念。 我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挑选完食品去排队称重,队伍也就排了五六个人,我排在最后一个,后来,有一个八九岁的女孩直接走到了称重台那里,准备让阿姨称,我微笑并低声地质疑道:“小姑娘,你不排队吗”?我也不知道我当时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说出了那样一句话。随后,她妈妈跟了上来,很不乐意地并大声和她女儿说:“你就跟着排着呗!”我听后,立刻明白了女孩刚才的行为。作为一个母亲,我认为是不是应该这样和女儿说:“孩子,你做错了,要养成排队的*惯,去吧,排到后面吧!” 上个月,我在武汉地铁上发生的一幕让我感动:那一天,地铁上人很多,人挨着人,我先上的车,和三位大学生紧挨着坐,后来从范湖站上来一家三口,女的抱着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我起身叫孩子妈妈,示意让她坐我的位置,女的说:“不用,我们也就几站地,谢谢”,我说:“坐着吧,抱着孩子容易摔倒”。小两口连忙说谢谢。地铁上人比较多,我找了一个空地站着。又过了几站地,一个陌生男子拍了拍我肩膀:“美女,你坐过去,我们下车了”。当时我很吃惊,没反应过来,后来才知道是刚才那对夫妇。我心里顿时暖暖的,心里在给那小两口点赞,我想将来他们的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从小受到如此好的熏陶,对孩子来说,是无比珍贵的。而坐我旁边的三位95后大学生行为实在让人担忧,假如这种行为一代代延续,中国民族的美德将如何传承,国民素质应该是一代比一代高,并非是现在这种状况。 去年11月份,我参加了女儿学校举办的“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活动,家长协助孩子们完成了文明礼仪手抄报或者文明礼仪宣传画,作品进行了pk,活动很有意义。其中,活动有这么一项:所有学生家长上台举手宣誓文明礼仪誓词。宣誓不仅是为了规范文明礼仪行为,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家长以身作则,给我们的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可见,现在学校已经将教育和家庭密切联系,意识到了教育离不开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是母亲。 国家提出的“科学母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母爱”首先要求我们做母亲的应端正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自己为人父母的能力和素养,严以律己、身体力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思想,以及健康的心理。 ( 湖北 张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