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莫言读了哪些“大书”
 
 
修改时间:[2018/01/25 00:07]    阅读次数:[422]    发表者:[起缘]
 

   莫言读了哪些“大书”

  “我童年辍学,饱受饥饿、孤独、无书可读之苦,但我因此也像我们的前辈作家沈从文那样,及早地开始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

  这是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在瑞典文学院发表的演讲中的一句话。它是莫言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既需读“有字书”,更需读“无字书”,即社会人生这本“大书”。

  那么,莫言读过哪几页 “大书”?他是如何读“大书”的?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经历,他所读的“大书”还是比较“厚”的,且具有自己的特点。

   迷恋传奇故事,储备文学素材

  莫言从小就是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辍学之后,他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莫言就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干活。当时,乡村间流行自编自演茂腔忆苦戏,他每场必看,自己也曾登台演出。他特别喜欢听长辈们讲神鬼故事、历史传奇和趣闻轶事。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中的牛车上,都留下了莫言侧耳聆听的身影。

  天长日久,莫言听来的稀奇古怪、形形色色的故事,铭刻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庭历史紧密相连,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成为后来宝贵的写作素材。莫言说,听书、看戏仅仅是他阅读社会人生这本“大书”中的一页。

  放牧荒原野滩,萌发奇妙幻象

  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和得罪了贫农代表,致使莫言 “少小辍学业,放牧在荒原”。由于年龄尚小,他干不了重活,就一个人孤独地在一望无际的荒原野滩上放牧牛羊。为了排解寂寞和郁闷,他主动向牛羊“套近乎”,牛羊只顾低头吃草,根本不理他;想和鸟儿“对话”,鸟儿落下几粒鸟粪,叽叽喳喳冲天而去。于是,他只好躺在苍茫大地上,仰望蓝天白云出神,陷入沉思和想象,自言自语,想入非非,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象。

  优秀作家最宝贵的素质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莫言强有力的想象的翅膀就是从放牧荒原时展开的。许多年后,当年的许多幻象都被莫言写进了小说。一些文学爱好者希望莫言能告诉他们培养想象力的秘诀,他对此报以苦笑。这是因为,他的想象力是被特殊的恶劣的环境“逼”出来的,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而实际上,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培养自己想象力的途径与方法,关键是要做“有心人”。

  另外,文学作品少不了景物描写,莫言的小说和散文中的大量景物描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读者如临其境,身心愉悦。显然,这是他长期拥抱大自然,亲身观察和体会的缘故。

  经受坎坷挫折,丰富人生阅历

  莫言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家乡务农、打工至21岁时,艰难地入伍当兵,从军20多年后转业到检察日报社,10年后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与同龄人相比,其人生经历也相对丰富、复杂和特殊,甚至坎坷曲折。

  在家乡从出生到从军的二十多年里,他饱受饥饿、孤独与歧视,而且一直过着忍气吞声、低人一等的屈辱生活。一个本该读书和趴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孩子,过早地被学校和社会抛弃。这对幼小的心灵是一种怎样的摧残?试想,当他牵着牛羊、背着草筐路过校门,听见昔日的小伙伴们朗朗的读书声时,他的心中该是多么的自卑与悲凉?  

  莫言的争议作品《十三步》和《丰乳肥臀》问世后,均受到批评、抨击乃至威胁诬告,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特别是他倾力“打造”的《丰乳肥臀》在《大家》杂志发表后,遭到不少人的攻击谩骂,甚至被扣上了反动、反党的“大帽子”。面对麻烦和不公,他意志坚强,执拗叛逆,始终坚信自己写的是一部神圣庄严的作品。

  面对不幸、苦难与打击,莫言没有怨天尤人,自甘沉沦,而是把逆境当做上帝的恩赐和前进的动力,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冲破障碍,迈过坎坷,义无反顾、孜孜不倦地攀登文学的高峰,一步步走向成功。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一个作家如果缺乏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要创造出文学作品是不可能的。尤其是直接的经验或亲身的体验,对于创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越是深刻、出新的作品,越需要作家具有更为丰富复杂的生活阅历与经验。莫言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开展文化交流,活跃创作思维

  莫言非常重视文化交流,总是利用一切机会,频繁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参加的文化交流活动,有文字记录的就达七、八十次。在国内,足迹遍及大多数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前去讲学、讨论、做报告,或进行其他文化活动;在国外,他应邀到过十几个国家演讲或者领奖。可以说,莫言是国内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最多的知名作家之一。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相互切磋、交流探讨乃至激烈争论中,大脑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活跃思维,调整思路,产生创造性联想,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莫言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或讲学, 对提高其在国际上的文学地位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开阔了视野与思维,促进了灵感的产生与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出新。

  游览名胜古迹,拓宽观察视野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莫言有意识地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跑遍了国内外许多地方学*考察,旅游观光。他去新疆,到伊犁、霍尔果斯口岸等地参观;去陕西临潼,游温泉,看兵马俑、乾陵、茂陵;去甘肃,游敦煌、酒泉、嘉峪关;去重庆,顺江而下,游三峡,至武汉。他还去过湖南索溪峪、江西井冈山、云南西双版纳、中缅边境……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饱览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文物古迹。至于到国外参观旅游,则是伴随文化交流一起进行的,双管齐下,并行不悖。

  清代思想家魏源说过:“一游胜读十年书。”旅游作为一项探索和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与意志,还能使人提高观察能力,开阔视野,增广见识。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风俗民情,雄伟的名胜古迹,古朴的文人墨迹,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启迪。有一次,莫言在承德参观庙宇,偶然看到有关“六道轮回”的文字,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由此产生了灵感,写成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当然,这只是莫言最明显、最直接的收获,更多的是间接的持续的收获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作用。

   从莫言所读的“大书”来看,有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有的则是可主观寻求的,而多读“大书”的好处不言而喻。那么,我们要想在写作上取得成绩,抑或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一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去多读“大书”,多看“无字书”,积极主动地参加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有关的或无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促进人生事业的成功。

   (山东高密市国税局 梁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