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忆故乡
 
 
修改时间:[2017/12/19 17:07]    阅读次数:[424]    发表者:[起缘]
 

   幼时,听大人们讲起西充,南充,越发觉得奇怪,“充”是什么意思?怎么没有东充北充,今时才知此中之秘。春秋战国时候,在四川盆地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国家,著名的有蜀、巴两国,而历史记载的也是蜀、巴二国。但在那一段岁月还存在过一个神秘的重要国家--充国。另外,西充县还有个别称"苕国"。一听"苕国",我便明了。

   在家乡,几乎人人都有种红薯,作用广泛。其叶用来煮粥,其根来喂猪,其果汇藏在苕洞中,以来年作食。红薯在家乡种类繁多,但常见的主要是红心红薯,白心红薯,紫心红薯这几类。苕洞一直以来在孩子们眼里都是神秘的,这洞随处可见,在薯地靠山的哪一面,凿一个洞,用木板盖住。因红薯几乎家家都有,所以,也不怕被偷,只需防潮防蛇罢了了。

  这山上的不算神秘,神秘的在家里的地窖。听老人们讲,以前地窖只有大一点的房子才有,作用主要是防飞机轰炸,后来才改防红薯。哪时村小,一村也只有几家,所以一个地窖一般放了有好几家的红薯。先在角落凿一个洞,在盖上移动木板,上下用梯子,站在洞口,看不见里面有多深,多大。因里面阴气重,所以小孩不但不能下去,甚至连在洞口看一下都不行。只见大人们拿着一盏煤油灯就下去了。(哪时手电还不是很广泛)火光一闪便被黑暗吞没了。守在洞口的人把红薯用背篼(即背篓,指用竹、藤、柳条等做成的背在背上运送东西的器具。)装着红薯,用绳子吊着放下去,不一会儿,只听下面一声哨响,就知道放好了,拉上来又装另外一篓。下窖的一般是主人家,在洞口的是托放的人家。

   当然,地窖还有多个用处,如放橘子啦,放一些其他水果等。存放窖酒,在每年的年底,便要造酒,酒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造好即封缸,故此村里人家家有酒。每年用来开“食会”。这在外工作的人照例要回乡的。那酒是村中浊酒,度数低,老幼都可以喝。抿一口,甘醇浓香,杯酒下肚,面微红,驱寒暖身,便想再来一杯,那酒愈闻愈香,越香越喝。喝的肚皮浑圆,不能再喝为止。却也怪,虽面红,但无醉意。这酒便有了个俗名,唤“香酒”。全村人在一起,同举杯,看烟火,热闹非凡。(说着都忍不住想春节快点到来,差点流口水。)

   回忆终成回忆。现在,种红薯的也渐渐减少,年轻的都出村闯了。老人们也越来越老,就很少用这地窖了,但“食会”,“怪酒”仍在。这便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