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淘宝书摊间
 
 
修改时间:[2017/12/18 15:07]    阅读次数:[465]    发表者:[起缘]
 

  家门口,有一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集市,因每月与3、8有关的日子为集市日而得名“三市”。岁月的冲刷,城市的改造,大拆又大建,商业中心那些现代又响亮的名字,也没能改变人们的*惯,这里一直被人们叫做“三市”。

  集市的过去,只是听老辈人说的。集市的现在,我是亲眼所见。集市的将来,不得而知。听老辈人讲,原先,这里就是农村,集市就在这里的一个村子里。早先的集市,都是俗成的,自发的。现在的集市有些不一样了。所在街道有意识的资金投入,这里成了一个旧货交易市场。凡是旧的,除了没见着旧的飞机、大炮,别的东西完全不用担心买不到。市场大了许多,也没有原先那个与3、8有关的日子而开放,每一天都是那样的热闹繁荣。只是许多农民出身的老年人,还有周边仍是在务农的人们,想买一些沿用上百年的农资家具,总是会选在“三市”这一天,这个集市日可以买到农民想要的东西。集市是繁华了,却完全失去了先前的味道。城市的改造进程快得让人难以接受,快得让人摸不着自己的脑袋了,快得那些不常来的人们找不到北了。集市周边没有了农民,农民自建房的拆迁,土地的征用,村改换成社区,挂上牌子,一夜之间,地地道道的农村,就变成了城市。

  喜欢逛集市,更喜欢逛这个家门口的“三市”。没有土地,不需要农资家具,没有鸡舍,不需要小鸡小鸭,更不需要那些废铜烂铁。来到市场,我就是寻找这旧书摊来的,来一场现实般的淘宝,每一次都会有收获。

  家门口的集市,人来车往,甚是热闹。不少旧书摊。散发着臭气的小猪、小狗、小猫,在那些窜着叫着,吵得人们说话也得放大分贝才能听得见。许多小商小贩,只好狮吼狼嚎般叫喊着。市场里的旧家具,旧电器,横七竖八地,堆成山一样的。有一角落卖买蔬菜种子秧苗的,还算清静,拉开一张桌子,桌子上铺满各色小包的种子,配上那些长成果子后的精美照片,不仅是那些农民购买,居住在成套房里的,也会买几棵秧苗种到自家阳台的花盆里。只有那些旧书摊,成为这杂乱市场的清静之地。书摊里几乎是没有新书,不仅是书本子的旧,而且是书的出版年代也是久远的。有些勤快一点摊主,会分类别摆放着,用一张纸片,歪七歪八地写上价格,1元区、2元区。有些摊主只顾着自己大口大口地抽烟,很随意在地上铺一张塑料纸,或是硬纸板,零乱地把书扔在那里。我总是会大概地把一些旧书摊瞄上一眼,然后回过头来,在每一个书摊前,蹲下身子,慢慢地看。在这样的地方淘宝,大多是一些老先生。多少年来,我喜欢买书,也喜欢淘那些旧书摊。

  书摊里的书,实在是便宜,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对于读书人,书的新与旧,那是无伤大雅的,讲究的是书本子里面的内容。人生几十年,“不可一日不读书”的古训,一直是记惦着。令人惭愧的,只是没读出一些明堂。从农村来到了城市,不学点知识,恐怕是出了门,也会回不了家的。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喜好,读书作文大概是我的唯一。这些年来,每一次外出去别的城市,首选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然后是菜市场。战争年代的毛泽东,每到一个地方,会叫身边人去找《地方志》,想着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到了一个地方,我也会去书店,淘几本好书,也可作为旅途中的点心。逛菜市场也是好处多多,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生活行情,可以聆听到那些提着菜篮子的大伯大妈们对时势的闲言碎语。

  家门口的集市,旧书摊由来已久。因为是旧书,许多是收破烂时,论斤买来的,再按本卖出来。这里的书卖得很便宜,标价几十元,甚至几千元的一本书,在这里只卖5角、1元的。家里书柜里陈列的,不少书是从这旧书摊里淘来的,有些书恐怕是北京王府井上的书店也是找不到的。在我看来,实上是珍贵,有些书成为枕边书,爱不释手的。

  最值得一读的,一本53年版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竖排的繁体字,标价竟然是3500元,只用1元钱购得。13万字的小册子,密密麻麻的小号字体,现在戴上老花镜才能看得清楚。开篇即是“共产党员是怎样的人”?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面前,让人去思考。无论是共产党员,还是非党人士,都会有一种好奇心去弄明白“共产党员是怎样的人”,进而去读这样一本书。

  激励人生的,吴运铎的一本54年版的《把一切献给党》,竖排繁体字200页的小册子,定价为7500元。吴运铎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作国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曾教育了一代人。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为他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之一。另有一本52年出版的《中国革命读本》,标价为8800元,这是我书摊里淘来价格最高的一本书,只是我不用花那么钱的。

  《有效的管理者》,一本小册子把我领进了管理科学的大门。一日逛书摊,偶尔看到管理者之父,美国学者杜拉克的经典之作《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书标有“中华民国六十七年三月初版”的字样,才知道此书来自宝岛台湾,“每册定价新台币140元”。大概那时候,中国大陆是不会允许这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书,随意卖买的。这本全世界的畅销书,算得上是真正的原著,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有效管理”的奥妙。现在书店里,“有效的管理”书籍,比比皆是,总是攀不上这旧书的。

  书店里难寻踪迹的好书,在这书摊里可以淘得,有时还能淘出不少的故事。记得有一次,看到一本袖珍式一卷本的《毛泽东选集》,包装算是精美,硬皮塑料封面两层包裹着,外包装上印有林彪书写的“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只是林彪的名字被打上了叉叉,旁边写着一行小字:“毛主席万岁”。作为共产党建设史上的经典著作,一本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破旧的封面上,隐约可见“大毒草”三个字。一套线装本的《金瓶梅》,一看就是盗版的,被哪位高手写上了“淫书”两样。有些书上盖有某某革命委员会的红色印章,也有的写着读者的留言,读后感,或是签名,曾经的时势和读书人的价值观清楚地呈现在这书面上,五花八门,觉得甚是有趣。名著《红楼梦》,百看不厌,舍得用一生去阅读的。每一次来到旧书摊,总会留意,尤其是那些不同版本的。书柜里6个不同版本的《红楼梦》,还有红学研究著作32册,包括红楼梦释真,红楼梦人物系列丛书,红楼梦真谛,红楼梦的破译等等,大多是这里淘得的。真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随着现代都市休闲书吧的兴起,城市广场书城的崛起,那些蜷缩在城市角落里的旧书摊终会慢慢消失,迎来的必定是读书人更美好的未来。诸如江山这样的纯文学网站,将是文学爱好者交流学*的用武之地。买书,读书,藏书,一种修养,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也是一个人的灵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名言,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在物质生活富足的日子里,人们终将去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读书终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每一个人的*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