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对稿件有错误操作,可将鼠标定位在文本框里,按ctrl+z逐步恢复(如果排版细节有问题可以自行编辑修正)。 自动排版 复制正文 善 道 ——当代著名榜书家冯祥顺书法作品点评 赵光耀 如非登堂入室,在深圳*氏文化研究成果展中,挺立在展厅与出自自己的笔墨合影留念,当代著名榜书家冯祥顺决计不会那样欣然自许,以至于可以看出他那由心而生的笑意。人生半百,善道不过二字,却也茂茂,如其身高。在堆砌人生岁月的同时,善道如山并日月,和其比肩而立。大哉榜书!壮哉榜书!美哉榜书!选题千万万,因其点题,言中于人生修行,内在文化气质和外在文化符号合二为一,是为善道自然而然诞生。天降祥瑞,顺心而为,冯祥顺冯字谐音,却因南国化行,逢善缘于莲花山下,在深圳这一方热土,丹青写就,大书特书,成就了举世无双榜书之善道二字。观画凭缘,于我最真,这得益于我们彼此深圳行走多年,不同的地缘机缘,却又因鹰城情浓于水的兄弟友情,在揣摩书法真谛的档口,因缘而觉,进一步叩击冯祥顺墨宝,书到善道,点评其一。 什么是善道?在我看来,最早的当见于儒家。《论语·颜渊》:“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后人陆德明释文:“道,导也。”可以理解为善加诱导。除此之外,我翻看古书,还有如下之说。一是犹正道。汉陆贾《新语·明诫》:“周公以比德於五帝,斯乃口出善言,身行善道之所致也。”而周公封地在鲁山,身行善道,教化子孙,在今日鹰城地域,也侵淫叶县,成就了冯祥顺善道之因。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北齐书·后主幼主纪论》:“?高纬?始自襁褓,至於传位,隔以正人,闭其善道。”明李贽《复周柳塘》:“窃前贤之善道,卑善柔之贱态,附直谅之后列,直欲以完名全节付二老。”同时期的施耐庵《水浒》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应无辜被害之人,俱得善道。二是好的途径,好的方法。明刘基《槐阴读书图序》:“观听动息,凡有所接,必使可以有所警者,进修之善道也。”三是古地名在今安徽盱眙县北有善道二字。《左传·襄公五年》:“晋将为之合诸侯,使鲁卫先会吴,且告会期。故孟献子、孙文子会吴于善道。”四是涉及张角创建的太平道。西晋陈寿《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中平元年,黄巾贼帅张角起于魏郡,?有神灵,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潜相连结,自称黄天泰平。” 善道因何而来?佛家讲究缘起,深探究之,正是起源于佛家的“慈爱”。而触类旁通,还不失儒家的“仁爱”,道家的“德爱”,墨家的“兼爱”和基督教的“博爱”等意味。可以说,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精髓基础之上,并集各家之所长,从王阳明知行合一中看取,最后才专注在践行性上。 善道为谁而立?写善道者,榜书家冯祥顺自然是第一的。如若冯祥顺心中没有善道,即便笔行千里,善道不来,也如树叶脱汁,干枯萎地。但好在生于忧患,从小在母亲羽翼下成长的他却以大爱为念想,遵循母亲教诲,以积德行善为看家本领。待到成年,在党的教育下,忠诚、担当、干净,并以兼济天下为目标,大有“小我”到“大我”的境界。有例为证,一次,和他一起吃肚包鸡的时候,冯祥顺以其“为人”与“无我”为境界,把及时周到体现得淋漓尽致,席间我们都不饮酒,他却汤勺自掌,不时地给客人夹菜添汤,总是做后才是自己的,而和善之气始终挂在脸上。颇有伊尹在约公元前16世纪初辅助商汤灭夏朝时讲的“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意味,而彼时也正如老子所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只不过作为榜书家的冯祥顺寻善道家而已。 善道何本清源?当然,就善道而言,正本清源的当属儒家,这一点榜书家冯祥顺是知道的。从书法中散发出的气息来看,应该是冯祥顺在现代环境下敬天爱人的一种生活心得。他坚信天性至善,人性本善,这不外乎于儒家经典。而与之交谈,但见其日常修为正是从慈爱和善意的道德层面出发,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敬业、交友、爱国”,也把柏拉图《理想国》镜像观照自我,也把耶和华博爱普撒,为着共同实现“天地和美、人类和平、万世和安”的大善世界的理想。因此,他和人相处交往不带有任何自私功利的目的,书法家的境界在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文化传承和融入血脉的爱,尽管他的作品艺术水准、书法价值堪称一流,但他永远把帮助别人放在第一位,有的时候,他奉行的是一种不求回报的完全利他的爱人的哲学。 善道释家何应?出自《四教仪集注》中的“三善道”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其十善者分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等。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依次为中品十善、下品十善。榜书家冯祥顺知情于释,不为佛家,只为佛学知识宽博,延入笔墨。而历史上书法与佛结缘,起于汉朝。清代大家姚孟起在《字学臆参》论述讲,佛法与书法是相通的。第一,佛教教人不要执著于外物有形的“相”上面,同样地,学*古人的书法,也不要老是停留在具体的点画形态上,要懂得其妙处并以自己的性灵去会通它。第二,佛教讲“非有非无”的“双遣”。书法也是如此,因为书法的最高境界应是忘了法则的“非法”,但这“非法”又不是绝对没有法,法还是有的,所以又是“非非法”。对此,冯祥顺多有参悟。当代汤其根在《禅定与书法》评价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所说的:“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予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而冯祥顺理解这句话时认为,“凝神静思”正是书家作书之前调练*意,排除杂念,万神归一,进入“入定”之时的状态,由此产生的智慧、灵感和广阔的形象思维,绝不仅是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飞白等等。 善道妥帖,是榜书家冯祥顺成熟的标志,之前的忠诚二字也自有大义凛然。今日观之,善道糅合儒释道三家,终于蟠龙当空,出“神来之笔”。可以说是“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因经静虑,出于“入定”之后而产生的榜书形象思维。“入定”已经不是禅宗的,而是书法中的。道家《玉真子》守其“定点”,儒家旁敲侧击,产生智慧的光芒。冯祥顺思想高度集中,凭借对自己人生的判断,结合*家文化脉络,发轫江西、迁居邓州、再起富平,走出的一条善道。创作激情陡然升起,人情物理的形象思维,闪现善道念头,书法创作达到入妙境之地。冯祥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好有一比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草法,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书益嘉。同时,熟能生巧,他当前写字从来不用叠纸,顺势拿过一张,铺开疾书,一蹴而就。榜书家冯祥顺先由整个作品的布局到单独的两个字,再到善字的一撇一捺,和道字的一点一画。其揣摩用笔、气势,行走坐卧皆入定境。 善道临帖,是冯祥顺几十年如一日地临写各派书家碑帖,熔篆、隶、行、草于一炉共冶,体悟出“人各有别,体各有路”的道理,创造出榜书之冯书新体,那一定是在参悟人生道理后,对书法产生的顿悟。使一些浅尝辄止的人永生永世都采集不到的书法真经。善道写的是书法,只有“穷微测奥,通乎神解”才隽久、永恒。而榜书家冯祥顺之所以有福气,正在于此。思善道、走善道,善道道生,万善成福,成一代榜书大家。弘一法师看书法和佛法是何其相似!我看书法不似儒释道,却见儒释道。当然,诸葛亮谘诹善道,忠于刘禅。对于大家而言,广开言路,则榜书中吸纳百千代之精华。即是冯书不建钧台,也闻得那钧天之乐,乐淘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