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学业四处游,此心安置无处,安心即故土。——题记 一叶知秋,我的确是感受到了,在农业生态园区,四周和道路尽是梧桐树,树叶渐消了颜色,染上暮年的垂败,临近走的那天起风了,夜晚树叶簌簌归向了大地。树叶很平静,即使风呼啸而过,这种别离,很是静美,赋予有了“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意。 暮秋,意韵悠长,适合冥想,恰逢正值离开生态园,为期五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大巴车停在路旁,任凭落叶围在四周。蓦然间,凌乱的头发,弱小的身躯,都在伫立不舍。终究还是登车了,教官把我们安顿好下车,我们在车上叫他,他头也没抬的摆摆手……这情,这景,好似触动了某根神经,竟生出无限的感慨来。 从故土背井离乡来到郑州,关于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点滴记忆。这些年诸多地名让我难以忘怀,叫出声来,立刻浮现出那年的自己,许多次了,就是渴望再回到那里,终没有机会。郑州这几年一直在拆迁,我和父母住的村子都位列其中,无奈只能搬家,在一次次的搬家中,我也渐渐地长大了,从小学到初中,如今到高中,有些地方陪伴了我的记忆与青春。 苏轼发问柔奴,问及岭南,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写下这首《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苏轼先以“试问岭南应不好”发问,接着以“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转折,表现出柔奴十分旷达乐观。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我犹疑了,我真能做到“此心安处”吗?可异乡的这些地点也承载了我的青春。光阴的故事,带走一切,说出那年的故事,带上这些地点,心飞向的目的地,没有距离,没有迟疑。 (一)付庄 这座小村庄从我没到郑州上学前就来了,那是每个暑假都要去一次。父母把我接到那里,那里的民风纯朴,风景独好。父母工作的地方离租房的地方有几百米远,那里有几家工厂,父母在一家生产瓶盖的厂子里工作,许多时候把我带到厂里。偶尔就在家里,房东家里也有孩子,我就跟他一起玩耍。那时候,我也去向厂里“打工”,我扣瓶盖可以赚钱,即使是几块钱,心里别是一番高兴。 付庄有工厂,工厂后面的树林也是我哥哥玩耍的去处,那是最大的奢望是和父母去合欢街上,买好吃的,开阔眼界,慢慢地,付庄村周围建起了小区,售楼部也在付庄,果然不错,不久之后,它就从地图上消失了。矗立在秦庄村对面,破败不堪的景象,尤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秦庄 秦庄村陪伴了我的小学时代,带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向我走来。付庄村大约在我上五年级时就拆了,于是我们搬到了秦庄。秦庄是一个大村庄,秦庄小学是我的母校。我上学的距离又短了,学校在马路的尾端田野周围。刚开始我们住在一个女房东的家里,在五楼,在冬天下雪时,可在窗口触摸雪花。而我,最喜夜晚,和同学的玩耍常常过了黄昏,最后干脆住在了同学的家里,他的爷爷就成为了我们的房东。 秦庄的街十分繁华,人很多,常常是深夜也可见人影,秦庄十字路口让我难忘,每次从那里走的必经地,学校就在北面,和朋友去往大街,也是一次的特殊的回忆。那里,人间烟火,灯光阑珊,人家纯朴。转眼之间,稍瞬即逝,随着我的小学毕业,秦庄村也拆迁了,从此,告别了那里。 (三)黄谢村 这个村子和桥与中学有关,新开学,新的家,新的记忆从那里开始。当时住在村口一家超市的三楼,楼后是果园,环境特别好,最深的季节是冬天,那时候,刚与“江山”相遇,第一篇文章《冬天的雾霾》就是在窗口看到麻雀和雾霾写出来的,那个时候好似墨色初染,挥毫都是出彩。 初中距离村子有些距离,那时候流行山地车,我也骑车去学校,清晨雾蒙蒙的,穿过一座桥,一座涵洞和一段路才到学校。到朝阳即将露头时,已开始一天的早自*。这个村子和几个同学一块住的,那时候开始了玩手机,常常手机不离手去玩,偶尔骑车去向邻村穿梭。 (四)铁炉 颠沛流离,最后的中学毕业至今搬迁到铁炉村,这个村子十分热闹,大街小巷灯光不断,也许因为这里有一个大学和一个工业区的缘故。铁路围绕一旁,穿过村子,道路四通八达。 进入村口有两座石狮子,最后的中学记忆在这里,这个村子到学校的路程几近和黄谢村相等,因为两村隔了一条宽阔的马路。我们和几家亲戚共同居住在一个三层楼的房子,那时候的玩耍机会都是在村里进行的。哥哥在那时候也自己步入社会了,那时候孤独时就看起了书。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铁炉村也被拆了,整个村子都化为废墟,十分凄凉。我们开始了搬家,只有那所学院附近的小区没有拆迁,估计可居住三年,我们也就搬进去了,也就是现在一直的住所。从初二,到中学毕业,直至现在的高一,铁炉村是我记忆犹新的地方。每周的往返学校,都会从铁炉坐到学校,地铁修到铁炉了,很方便。我也想有时间,多从铁炉村转转,多存留些记忆,待到搬走时攫取。 有人告诉我,你搬搬迁迁这么多地方,算得上是颠沛流离了。我说不,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有许多时候,不知不觉把异乡当作了故乡,只是伤感离别时,不经意遥望远方,这些地方,寄托了我的学业与青春,美好与希望。 步入暮秋,多了一份内敛与沉寂,虽身在异乡,而灵魂安放,此心安处,始终随着时光的水流淌,那是故乡,从来没离开过! 郑州市艺术学校2017届学生韩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