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一个“小八路”的编年史
 
 
修改时间:[2017/11/05 11:07]    阅读次数:[441]    发表者:[起缘]
 

   我写的这个“小八路”叫乔洪珍,因为参加八路军时,刚满十三岁,所以被人们称为“小八路”。我为什么要为他写编年史?一来,他前些日子托人捎来他的一些材料,大致写了他一生的经历,材料很翔实,能折射出他人生思想的光辉,我便产生了为他写编年史的念头;二来,他是胶东著名抗日英雄乔天华的长子,从小跟着父亲东躲西藏,居无宁日,屡遭磨难。刚要好起来,他父亲又被打成右派,他因而受牵连,一生跌宕起伏,屡遭坎坷;三来,他这人是出了名的倔强,只要认准了的事,九牛也拉不回来,因了这种性格,不受命运的摆布,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他屡败屡起,在如此坎坷中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我与他同乡同祖同宗,按辈分我应叫他大伯。有了这些前提,感情驱使着我便为他写了编年史。

   1943年:参军

   乔洪珍从小就受父亲抗战思想和行动的影响,加之他家屡遭日寇“三光”政策之害之苦,曾被日寇捎了三次房子,他对日寇恨之入骨,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红色的种子,立志当兵保家卫国。可当兵得有真本领才行。于是,他就找到了父亲的警卫员乔明志(电视连续剧桥隆飙的原型),缠着跟他练枪法,经过刻苦训练,过去,别人常听到从他家院子里发出“砰、砰……”的枪声,他练得了一手好枪法。1943年,刚刚13岁的乔洪珍,就找到了时任西海军分区司令员陈华堂,要求参加八路军,陈华堂嫌他年龄太小,不愿收他,在一旁的乔明志帮他说着好话,说乔洪珍虽然年龄小,但很会拼刺刀,并佯装着与乔洪珍拼刺刀,结果打了个平手,陈司令一看,当场答应了。从此,乔洪珍就在西海军分区当了兵,成了一名部队里很有名气的“小八路”。

   1944年:参战

   8月23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向日、伪军展开作战攻势,向盘踞在山东平度大泽山东麓的旧店、大田一带的日伪军重要据点实施突击,乔洪珍参军的第二年就赶上了这次战斗,双方打得很激烈,乔洪珍第一次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作为一个小八路,他表现的英勇顽强。在这次激战中,他们全歼日、伪军5个连。接着又连克大泽山区周围的马场、下店、小苗后、驿道等据点,扩大了西海军分区的回旋地区,因乔洪珍是第一次参加作战,所以他感到非常自豪,在他一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45年:养病

   乔洪珍因病住进了西海军分区在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设立的“西海抗战医院”,进驻大泽山麓东、西葛家(今属平度市旧店镇)一带的山村里。乔洪珍住院期间也不闲着,人小腿轻快,经常帮着医护人员打打开水,抹抹桌子、扫扫地……给医护人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都称赞这个“小八路”真勤快。乔洪珍在医院里住了3个月,就基本痊愈了,这时,乔洪珍严厉的父亲乔天华(时任平北县县长),直接联系到了乔洪珍所在的部队首长,要求乔洪珍归队,乔洪珍离开西海抗战医院时,医护人员都有点恋恋不舍地为他送行。

   1946年:调离

  乔洪珍从西海抗战医院归队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西海军分区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3集团军37师,这支部队是13集团军的灵魂,从1946年1月改称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跟随陈赓部队南征北战,被作为陈赓部头等主力旅使用。同年9月24日,第4纵队第10旅在第11旅的配合下,全歼号称“蒋家御林军”、“天下第一旅”的国民党精锐部队第一师第一旅,第一旅由此覆亡。从此10旅威名大震,乔洪珍感到自豪的是,他随部队参加了这次战斗,并英勇顽强作战,也感受到这支部队的坚强威力。

   1947年:胜任班长

   这一年,乔洪珍又从第二野战军第13集团军37师调往39师,他被安排在侦察连一排一班,不久就当了班长,这时的乔洪珍只有17岁,他班的兵年龄都比他大,有的还比他大十多岁,有的年龄大的士兵不服气,有点看不起这个“小班长”。起初乔洪珍确实因年龄小,指挥着这些大哥哥们有点放不开手脚,工作显得有点被动。后来,他改变了指挥方法,作战、训练都冲在前面,为全班士兵做出了样子,又个别做好思想工作,使班里的工作有声有色,这些大哥哥们都很佩服这个“小班长”。

   1948年:光荣负伤

   这辈子使乔洪珍最感荣幸的事,是他曾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参加著名的淮海战役前,乔洪珍已提升为侦察连一排副排长,淮海战役结束后,因战绩突出,又提升为一排排长。紧接着,乔洪珍又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省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彻底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乔洪珍也亲身感受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伟气势。可在这次渡江战役中,他乘坐的渡船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他随沉船落入江中,被救醒来时,已躺在了医院里,双耳失聪,后来经过治疗,才恢复了部分听力,他现在的耳聋就是参加渡江战役时留下的病根。

   1949年:养伤

   全国已大部解放的时候,都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带着伤病的乔洪珍被转到了荣校养伤,后转到山东莱阳马连庄东大约五里路的一个村子养伤,在那里住了一年,伤愈后返回部队。

   1950年:复员

   10月,部队精简整编,乔洪珍从部队复员了,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规定,乔洪珍复员后,完全可以随当时在省城的父母济南安排工作,即使国家没有优抚安置政策,他父亲已担任省农业厅办公室主任,当时给儿子安排个正式工作很简单。

   于是,乔洪珍抱着很大的希望,从部队复员直接就去了济南,期待着他父亲能帮助安排个好工作。令乔洪珍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父亲还保留着战争年代的倔脾气,对他说:“就按我说的,你别在济南工作了,哪里也不要去了,就回老家吧,带领老家的父老乡亲成立集体农庄,尽快使乔家村富起来,让父老乡亲感到你没白在外面当这几年兵。” 乔洪珍一听,心里凉了半截,心想,哪有这样的父亲?连自己亲生儿子的工作都不考虑,况且国家还出台了安置政策,乔洪珍感到很不服气,执意要在济南工作。

  这时候,他父亲动怒了:“你不要当了几年兵就开始捞资本了,光想享受了,你想想老家跟着我参加抗日和在我动员下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那200多人,光牺牲了的就67人,因为当年我当游击队长,日伪军对我恨之入骨,一心想抓到我,杀了我,多次到咱村扫荡,咱家的房子被烧了三次,乡亲们也跟着受连累,几次被烧毁了房子,至今还是一片破屋狼?。我对不住父老乡亲啊!我都不敢面对父老乡亲啊,我欠他们的债太多了,我欠下的债不能不还,父债子还,你得帮我还债。”乔洪珍听了父亲一席话,低着头沉默不语,闷闷不乐地从济南回到了老家乔家村,带领群众搞集体农庄。

   1951年:上学

   乔洪珍通过回乡锻炼,感到了自己文化水平太低和各方面知识太欠缺,前些年兵荒马乱,正值上学的年龄而弃学从戎,英勇参战,耽误了学业。全国刚刚解放,百废待兴,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来建设新中国。知识的匮乏使乔洪珍感到力不从心,干什么也不行。于是,这一年乔洪珍下决心接着读书,把因参加抗战、内战耽误的学业夺回来。便向父母请求上学读书,经父母同意后,又通过学校老师的考试测试,把他安排在小学六年级里当插班生,一向表现积极的乔洪珍,不仅当好了插班生,不久还担任了学校团支部书记。

   1952年:升学

  又经过一年来的刻苦学*,乔洪珍凭着自己品学兼优的成绩考入了平度县第一中学,这是当时平度县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中学,也就是革命先驱刘谦初的母校,也是父亲乔天华的母校,这对于乔洪珍更意味着什么?乔洪珍把过去在部队的作风带到了学校,一如既往地积极要求进步,在老师和同学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他当年就在七级四班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1953年:回乡

   按乔洪珍向父母要求学*两年的期限到了,在省城任职的父亲让他马上退学回村成立集体农庄。他遵照父亲旨意,立即从学校回到了家乡,打算成立集体农庄。可因他一直在外当兵、上学,对庄稼地里的活不太了解,带领群众搞集体农庄感到束手无策。于是,他白天跟着祖父学干农活,晚上走村串户了解村里情况,进行沟通交流,讨论成立集体农庄的事。正在他全身心投入搞集体农庄的一天晚上,他串门后往家走,突然听到“砰砰”两抢从他耳边穿过,这是对他组织集体农庄的警告。虽说打的是恐吓枪,但乔洪珍开始有些动摇了。正在这时,尚宝云登门来找乔洪珍,说愿意和他一起成立农庄,乔洪珍这才又鼓起了勇气,集体农庄就这样慢慢成立起来了,当年的庄稼长势很好,集体农庄迎来了“开门红”,乔洪珍也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

   1954年:农业社

   乔洪珍带领群众办起的集体农庄逐步发展壮大,参加集体农庄的群众尝到了甜头,在村子里一宣传,就有了名气,增强了吸引力,调动了旁观群众的积极性,纷纷要求加入集体农庄,这一年,加入集体农庄的越来越多了。正在集体农庄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上级要求农村成立农业社,这和乔洪珍办起的集体农庄如出一辙。于是,乔洪珍等顺势而为,以参加集体农庄的为基础,再动员吸纳全村的群众,便在周遭率先成立起了农业社,乔洪珍功不可没,他被推荐为村农业社委员,并兼任村团支部书记。

   1955年: 升迁

   因乔洪珍在村子里兴办集体农庄、成立农业社出了名,也确实办出了成效,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他就成了周遭的知名人物。这一年,平度县爆竹区成立,区里缺少团委书记人选,有人就推荐说,乔洪珍就很合适,他有组织能力,从此,乔洪珍就代理爆竹区团委书记。

   1956年:工作队

   乔洪珍又在爆竹区干出名堂来了,赢得了区里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不久,区里成立工作队,需要有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来担任,否则,干不了工作队这样的差使,有人又提到了乔洪珍,把他当作最佳人选,领导赏识的就是他的能力和经验。这样,乔洪珍就被调到工作队里工作了一年,乔洪珍不负众望,干得也是风生水起,让推荐他的领导脸上有光。

   1957年:治山

   乡里成立治山兵团,考虑到乔洪珍老家就是山区,又长得身材魁梧,并有着在村里、区里和工作队工作的经验,有人又把他给推荐上了,乡里就把他从工作队里调了回来,任命他为治山兵团副政委,并兼任治山兵团团委书记。这一下,乔洪珍感到肩上的胆子沉甸甸的,不过,他治山有方,搞好绿化,真个改造成了绿水青山。

   1958年:上大学

   乔洪珍被推荐上大学,上的是社来社去的园艺大学,专门学*农林及园艺知识,回来为家乡服务。他想,林果之乡的人就要懂农林和园艺理论,再融入实践就能使家乡的林果业发展更快。要抓住这次学*农林和园艺理论的大好时机,学成回到家乡发展园艺事业,改变家乡的面貌。在学校里,乔洪珍不光埋头学园艺理论知识,还积极参与学校社会活动,当年就被学校推荐为团支部书记。有人曾风趣地说:“乔洪珍到哪里都是当官的苗子,到了学校学*又当了团支部书记。”

   1959年:园艺场

   当乔洪珍从园艺大学学成归来之时,家乡正在兴办园艺场,乡里便把他调到了城关园艺场,看重的不仅是他的园艺技术,更是他的组织领导能力,他便有了用武之地,可把所学的园艺知识用到发展园艺事业上,乔洪珍也确实干得有板有眼。这一年,他收获颇丰,担任了城关园艺场场长,兼任着公社团委委员,还担任城北片的团总支书记。

   1960年:校长

   乔洪珍管理的园艺场可谓有板有眼,园艺事业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引起了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众推他兼任园艺学校校长,这样更能使优势互补,双向发展。这时的乔洪珍已身兼多职,既是园艺场场长,又兼任园艺学校校长,还代理着城关公社团委书记,各项事业多面开花。

   1961年:沉默

   正当乔洪珍想大干一场的时候,现实生活却给了他当头一棒,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使他陷入了万般苦闷之中。现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总是与你想的唱反调。乔洪珍的遭遇正说明了这一点,这一年,因父亲的“右派”风波,使他的事业处处受挫,虽然仍担任着园艺场场长,兼任着园艺学校校长,还代理着城关公社团委书记。其实那不过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已是有其名无其实了,乔洪珍也预感到了自己今后的命运。

   1962年:撤职

   一如乔洪珍预感的那样,因父亲被打成右派,他连遭厄运,园艺场场长、园艺学校校长、公社团委书记职务统统被撤销,一棍子被打死,一下子被打入“地狱”,下放回家当农民,那时被下放回家,都会被认为犯了错误而“下放”回家,常遭别人冷眼,说实话,说是回家当农民,那时连普通农民也不如了,如其说是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倒不如说是从负数开始,从此,乔洪珍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变化。

   根据乔洪珍提供的材料,他的编年史只能写到这里。不过,这足以说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一个“小八路”变成了“老八路”,他从此以后的人生虽说没有从前那么坎坷,但还是浮浮沉沉,好像命运总是捉弄他,与他作对似的。乔洪珍也天生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在坎坷的人生中屡败屡起,后来又担任过大队干部,被错打过“现行反革命分子”,在批斗会上常挨批斗,有一次,还被造反派一棍子打倒,昏了过去,幸亏我大舅官先福冒着危险上前制止,救了他。即使遭遇如此艰难、挫折,他也曾没有向命运屈服过,直到今天,这就是坚强的、倔强的乔洪珍,这些都是我写的编年史之后的事,也是刻骨铭心的事,这样的事,虽没写入他的编年史,但他本人已铭记在心里。

   乔显德

 
 
 
上一页:动漫店
下一页:旅顺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