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银杏,让我珍藏这片秋
 
 
修改时间:[2017/10/22 01:07]    阅读次数:[424]    发表者:[起缘]
 

  每到秋季,高大的银杏树下就会有人拿着袋子,细心地捡拾银杏果。这些圆圆的小果子剥开,就是一颗颗银杏,俗称白果,可以炒来吃,也可以入菜,喜欢的人还不少。

  我不是很喜欢吃银杏果,却很喜欢银杏树。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树高可达四十余米,锡惠公园的那棵四百多年的银杏,需要三四个人合抱才能抱住它的树干,更是让我几度为其流连。

  我在秋季应朋友之邀曾有北京之行,那是我第一次在深秋的时候去北京,在看到银杏的第一眼就被惊艳到了,其后才发现原来在北京赏银杏,居然还能渐入佳境,钓鱼台、月坛公园、中山公园的银杏林,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每每看到在江南的银杏,总会闪现过那些耀眼到金碧辉煌和大气磅礴的画面,总能想起踩在松软落叶上却仿佛踩在长毛绒地毯上的感觉,一直很遗憾在江南少有这样的银杏林。

  今天,却是第一次发现原来江阴也有一片银杏林,而且离住处并不算远,就在靠近人民路的大桥公园东侧,成行栽种着上百株银杏。虽然这些银杏尚不高大,但仍让我在看到这片树林的时候,欣喜地第一时间就奔跑过去。

  喜欢银杏,最开始是因为它的树冠有着华丽的造型,如同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在夏天给予人大片的绿荫。后来在树下捡到其落下的叶子,才发现那叶子十分漂亮,如同一把把小小的扇子,整片叶子就是一个扇面。顶部有小小的裂口,下部则是细长的叶柄,叶脉是叉状的,这样的形状,是银杏独有的标志,从此就爱上了这种美丽的古树名木。在今天的英语里,银杏有个别名是“掌叶铁线蕨树”,这是因为它那扇形的叶子,有点像一种叫掌叶铁线蕨的观赏植物,但是我怎么看,也觉得二者相差不是一点点。

  郭沫若说银杏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梧桐虽然端直,却没有银杏这么坚牢;白杨纵然葱茏,却又少了银杏的庄重。这说的是夏天的银杏,蒙荫蔽日,苍翠欲滴,其实秋天的银杏更美。自从在北京见过满树金黄色的银杏后,我就从此爱上了秋天的银杏。

  最初知道银杏,是因为它被植物界称为活化石。那是由于它的起源非常久远,可以上溯到距今三亿多年前的石炭纪。那个遥远的地质时代,地球上还只有一些低等的蕨类植物和海洋生物,陆地动物很少。而银杏从那时候就已经在地球上生长,曾经广泛地分布几乎整个北半球的陆地,美洲和欧洲还出土过不同时代的古银杏化石呢!到了第四纪冰川时期,地球气温骤降,除了中国所在地的这片区域,其他地方的银杏已经绝迹,中国也因此被称为银杏的故乡。

  如果我们关注一下生物学的分类,就会发现,裸子植物门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下的唯一成员,就是银杏,可见银杏没有任何近缘的种类。虽然有化石表明,在一两亿年前的地球上,曾经有过与银杏类似的树种,但如今的银杏,却是这些科类里唯一的幸存者。

  银杏不仅古老,也是与松、柏、槐一同被誉为四大长寿观赏树的长寿树,通常情况下,银杏可以生长一千年以上,听说山东莒县浮来山有一棵古银杏,有着“天下银杏第一树”的美誉,据记载,这棵银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栽在这里,说明它的生存时期超过了2500年之久,可以说是一树见证中国历史的变迁史。不过后来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在中国超过5000年的树约有12棵,其中贵州就有9棵,这么看来,银杏的生存年代,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认知,让人叹为观止。

  不仅仅如此,据说,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人工种植银杏了。说明古人尽管并不知道银杏对于植物界的巨大贡献,但是对于这种有着优美树型的树木,欣赏和喜欢,古今同一。

  银杏叶经秋变黄,不过北京的银杏树似乎更经秋一些,非要等叶子全黄才肯离开枝头。江南的银杏则不同,明明不过是叶边有一点点焦色,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离开枝头,如一只蝴蝶般飘然委地,化作秋泥。

  这片银杏林同样如此,我接住一片没有被枝头挽留的银杏叶,托在掌心。叶子平展地铺陈在我的面前,叶片的脉络依然清晰,叶子却不复春日的青绿,而是介于绿与黄之间,却又不像黄绿色那么鲜亮,带着一种秋日的暮气。叶柄处也没有透明的汁液,而是干巴巴的,看来是水分遗失,导致叶片再不能逗留在枝头,仿佛是美人迟暮,羞于见人,心甘情愿地离开枝头,决绝地在这个秋天“去做人间雨”。

  我仰起头,看着银杏的枝干,不管粗细,这些枝干都昂然向上生长,甚至找不到一根枝丫是下垂的。于是,我理解了,这些银杏叶为什么不在枝头苟严残喘着最后的生命,而是选择这种决然的方式壮士断腕,或许这就是银杏的气概。

  我低下头,翻开身边带着的书册,夹到了其中某页,把我收获的秋天就这样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