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追寻季节的风采
 
 
修改时间:[2017/10/17 01:07]    阅读次数:[481]    发表者:[起缘]
 

   追寻季节的风采

   几天前,在秋天的阴雨绵绵里,在中秋时节走向远方,在那寒意渐浓的秋雨里心头总有一丝挥之不去的不畅。其实这秋日的天,雨水淅淅沥沥是常有的事,可出门的时候赶上难免心中生出些许不快。

   赶往机场的时候,一路雨水相伴,一路秋色尽湿。雨天路难行,特地早早出门,还好一路顺畅早早就到了。候机的时候,心情还处在那一路不断的秋雨淋沥中。一个人独自坐在那宽敞高深的登机口旁边把无聊的时光一分一分捱过,空旷的环境,弥漫着秋日的凉意。空间与微信里似乎也没有了什么吸引人的内容,感兴趣的几个公众号好像也在这假期里处理侍机状态,偶尔起动一下热热机,那推送的内容一时在这秋雨也无法驱走心中的不爽。

   近来几个月,繁杂的事务总让人心里有些疙疙瘩瘩的感觉,曾经每每在空余时间里的点点划划*惯已经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索性在这难得的空闲里把那搁置已久的东西重拾。

   找一个避静之处,放好行李,独自把心中的情怀抒发,时间匆匆而过,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该出发的时间,手中点划着的心情也算草成,想想这秋雨一路相伴,一路秋日的风光都在那雨水是失色,期待着那将刺向雨中天际的客机将会带我冲向云天,把那空中秋日旖旎的风光领略,复制保存,随着人流走向那雨幕中等候着的空中客船……

   一切安置妥当,不时通过舷窗把外面的世界关注,雨还在秋风里绵绵而下,如蚯蚓在舷窗上蠕动,这雨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静静地等待着出港,无所事事,索性拿出刚进舱门时顺手拈来的报纸把寂寞打发。展开报纸——新疆都市报,飞机应该是从乌市过来的。博览一版“欧洲历史上的‘中国热’”,“ 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工艺品传入欧洲,曾掀起巨大轰动。贸易促进繁华,仿制推动发展,特别注明的“中国制造”一时成为促销手段。中国元素在欧洲的宫廷成为时尚……

   舷窗外的雨还在耐心的把“蚯蚓”抛向舷窗,那“蚯蚓”仍在窗外幽幽地蠕动着。飞机跃升上了阴云重重的天空,外面还是那茫茫然一片,秋日艳阳的风光不知隐匿去了何方?!看来,这云上飞行的时光,窗外再也难得一见秋阳的神采,只好又把手中的报纸重新翻阅。轶闻一版 “‘惊堂木’里学问多”,惊堂木正式名称叫“气拍”,又名醒木,是一块长方体的硬木骨角儿有棱儿,取“规矩”之意;从虞舜时起到唐、宋、元、明、清多次演变,选料极为讲究,以结实耐用为本,多为质地坚硬纹理细腻的高档红木,如檀木、酸枝、黄花梨、鸡翅木、黄杨木,敲击桌案时声音响亮;据说惊堂木的重量也有一定之规,净重应该是二斤十三两五钱四分。二斤代表南北两京,十三两代表南七北六十三省,五钱四分则代表五湖四海。从二斤一说来看,我猜想这一份量的规定应该是从明朝成祖朱棣以后确定的;后来随着历代制度的沿革与演变,从开始只是官员才能使用,后来流传到民间,成为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到“三教九流”的艺人,皆沿袭使用的物事。只是由于使用人身份不同,“惊堂木”大小不同,名称亦随之变化。

   本想,在这万米的高空里让秋日的艳阳把多日秋雨绵绵淋湿了的心情清爽,无奈那一路舷窗外的茫茫无边让人难以如愿,可这手中的报纸却让我了解了十七世纪前后“丝绸之路”带给欧洲的繁华、惊堂木的历代演变和发展。这些不是可以替代那舷窗外期待着的秋日艳阳、秋的风采让人眼前一亮、心旷神怡!

   直到飞机落地,走出空港,也没有看到那期望中的秋日艳阳和秋日大地的风采,只有那目的地遍地的芦花在风中摇曳,告诉我这东海之滨也正在沐浴着秋风……

   事毕,踏上返程。我知道家乡的秋雨已经去了,心里还幻想着也许这一路无论是空中还落地后总会有难得的秋日风光把我迎接。

   沿着通道走进客舱,透过小小的舷窗,外面的天还是那灰蒙蒙的一片,心想或许那云层之上的万里长空还可以给我一个惊喜。

   飞机滑行出港,舱内的轰鸣让人显得有些倦意,干脆闭目养神,一会把那蓝天白云和秋日艳阳尽览。

   待睁开双眼,飞机已在云层之上穿行,透过舷窗,一望无际的云海就在身下,远处更高的地方是那蓝蓝的天空,拂过丝丝缕娄的云彩,飞机追着西去的秋阳。我在客舱看不到太阳,舷窗外只见那阳光把刺向苍穹的机翼照得奕奕生辉,下层的云海在阳光下起伏,如同滚滚雪浪,机身似乎是在莽莽雪原上航行,那机身下茫茫的云海如雪原无垠,间或一道透着蓝灰的无云的空间又如一条蜿蜒于雪域中的河流。极目远望,云天交汇处从下到上白的云渐渐变灰,继而灰蓝,再向上就是那湛蓝的天。飞机穿行在的白茫茫的云海之间就如同那无边的雪域上航行。

   久违了的秋日的阳光总算是见到,可这秋日艳阳的秋色秋意,我又该到那去寻找呢?!把目光收回依旧轰鸣的机舱,想起来时随手装进包里新买的一期《读者》,不如在此把心中的秋色寻觅。《读者》是我的老朋友了,每每总会给我以欣慰,使人躁动的心趋于安逸。翻过一页一页,一篇李娟的《阅读记》、一篇纯白的《等他65年》吸引了我,窗外的云海与雪原、耳畔的轰鸣此刻于我无关。李娟小时于图书渴望、纯白太姥姥65年等待着太姥爷。一个是孜孜追求,一个是坚韧的等待。一个孜孜不倦阅读着的女孩终于因阅读感知共沟通与共鸣的乐趣,一个终未等回那救助百姓的年轻良医……

   秋色秋意于我是风雨中的期盼,这期盼终回在一个秋日里让我遇到,那追求、那坚守或许因人、因事而不同,可能有结果、可能总是无果。那追求与坚守的过程我想应该就是那风采的一部分。

   广播里响起了飞机就要着陆的通知,我收起手中的《读者》,舷窗外已经没有了来时那蠕动的蚯蚓,天空也变得清亮了许多。

   走出机舱,外面的天空没有了来时淅沥的秋雨,老天还是阴郁着冰凉的脸,雨终是雨停了,天也慢慢变暗了,或许,明天一早将会是一个艳阳高照的秋日,秋意更浓……'

   2017、10、06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