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直言不讳的朋友(原创)作者:无为者 20170902 曾国藩说:“要交直言者。直友难得,能直言不讳者,往往存诚务实,患难时每每即是这样的人还在你身边。” 直言者很少,因为人们都喜欢听好话。社交的技巧就是赞美对方,说难听点叫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大家之所以都喜欢听好听的,原因在于人性中感性成份远远多于理性,这是人性的弱点。 感性为什么会多于理性?这是进化的结果。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动物只有感性,没有理性。动物不会虚伪,不懂欺骗,动物通过感性判断其它动物的意图是准确的。可是人学会了虚伪,会欺骗。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人产生了理性。但是跟感性比,理性形成时间短、不成熟,而感性形成时间长、根深蒂固。所以人性中感性要比理性多,感性占据着主导地位,尤其是在修养差、素质低的人以及女人和小孩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 说难听的话,哪怕是真话,动机也是为对方好,还是会让人不舒服,或者引起愤怒,还可能遭到打击报复,严重的会丢掉性命。这叫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清朝名臣洪亮吉(号称中国的“马尔萨斯”)给嘉庆皇帝上了一份奏折,指出官场腐败问题。嘉庆皇帝龙颜大怒,要判洪亮吉死刑,后改为发配流放。 清朝有个清官,将自己回河南老家看到的听到的官场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写成奏折呈给朝廷。乾隆皇帝看到后,非常气愤,认为这是在给大清王朝抹黑,并诏示天下,历数这位官员的“不是”。这还没完,随后又命他去地方查办腐败,费用还得自理。没有钱雇车,就骑一头毛驴,吃饭住店都得自己掏钱。皇帝还规定只能明查,不能暗访。查了数月,什么也没查到。各级官员都明白皇帝的真实意图——就是想让这位官员出洋相,怎么可能配合他?就算查到腐败,也不敢上报啊!如果真的查出腐败并上报,那不是打皇帝的脸吗?这场闹剧最后以这位官员被罢官而收场。 前苏联高官米高扬访问我国,*德怀在接见时,问到:“米高扬同志,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他天才、英明、万岁,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 米高扬一时无语。 “他的错误既然那么严重,为什么不在他生前提意见,人死了才算旧账?”*德怀皱起眉头,“他还能听到改正?” 米高扬耸起肩膀,双手一摊:“当时谁敢提呀?” “这是对党对人民对领袖负责的态度吗?” 米高扬避开*德怀的目光,用诉苦的口气说:“谁提了谁就要掉脑袋!” *德怀嘲讽到:“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 两年后,*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把自己亲眼看到的农村现状写信告诉了毛泽东,自己被诬陷成“私通外国”、“反党和反毛泽东”的野心家,长期遭受残酷地迫害,直至死亡。 现实生活中,只有极少真正理性的人。他们不仅不会讨厌别人的“直言”,反而会心存感激。 黄永玉是曹禺的好朋友,他曾写信给曹禺:“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从一个海洋萎缩为一条小溪流,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释、分析得也不透彻……‘醒来啊麦克白,把沉睡赶走!’我爱祖国,所以爱你……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与我的友谊。” 曹禺不仅不生气,而且在回信中自责道:“你射中了我的要害……你鼓励了我,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空洞……我浪费了‘成熟的中年’,到了今日——这个年纪,才开始明白。”曹禺把黄永玉的信装裱起来,用来时刻警示自己。 一个人如果只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直言”,那么结果一定不会好。 广东政协主席朱明国喜欢别人拍马屁、阿谀奉承,他说:“当一把手35年,几乎没人当面反对过我。”结果陷入腐败,被判了死缓。 南京市长季建业,连鼻毛长出鼻孔,也没人愿意(或者不敢)告诉他,后来走向犯罪,被判15年。 看来他们两人都没有直言不讳的朋友(诤友)。 直言不讳的朋友(诤友),非常难得,应倍加珍惜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