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报应,有这回事吗?
 
 
修改时间:[2017/09/06 17:07]    阅读次数:[455]    发表者:[起缘]
 

  有学问者多不讲因果报应,以怕被人讥笑为迷信。尤其现代崇尚科技的风气炙热,即使并非学科学之人,也以不轻易相信未被科学证明之事为傲,更何况是学科学之人。殊不知科学在比量观察和仰赖仪器各方面都有其不足与极限。妄下定论,以井底之观伸为天下,反而违背了科学的客观精神而成为迷信科学。

  现今学科学之人不信也不讲因果报应,比起昔日程朱理学之拨无因果更为可怕。迷信科学的人只知鼓励大家以理性判断取舍,以致人人皆以功利为上为理。为善和不为恶反倒沦为换取功利的一部分。丝毫不顾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君子无所依而不为善。而天下的君子少,小人多。因此迷信科学的言论,利益天下的则无,戕害天下的却多得可怕。

  相反地,提倡因果报应,则人人纵然不能无所为而为善,却也断不至于无所畏而为恶。如果真像迷信科学的言论所胡乱断定的,死后终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那么一切逆恶之行,凡是可以得逞的,人们又有什么可忌惮而不去干的呢?扰乱天下而祸害人类的败类,必定是自此开始。

  况且人死后如果即时完全散灭,竟然没有报应,那么那些修身励行、兢业一生的善人,反倒不如耽于欲望、追名逐利的庸夫了。古语有云:“若无善恶报应,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鬼狱轮回,上帝何独私曹操?”何况世道人心,日趋下劣,极力劝言福善祸淫,尚且不能挽回万分之一,如果还反开天下无忌惮之门,那不就成了“川始决而溃其防,厦将颠而撤其柱”吗?

  三世轮回,因果报应等事迹,史书上记载了很多。想要略知大概,可以看看《安士全书》里《欲海回狂》篇中“形灭神存类”六个问答,自然可以略知一二。在这篇幅中,周安士先生从浩瀚的《廿一史》里引用了超过三十个因果报应事迹。其引证之严谨和详细程度,足以媲美当今学术界研究论文的水品。每条引文皆明确的标明资料来源的册数、卷数和页数,以及资料来源的版本和刻印年份。令人难以相信这本钜著完成于近三百年前的中国,而且还是由一人独力完成。

  把因果报应解释得最通透又最简捷的,莫过于佛经。经中之王《华严经》宏深妙理,浩如沧海。但经中却有一段不超过三百五十字的经文,简单而直接的描述了人的一生之中,最常犯的十种恶行及其报应。《华严经》十地品:

  “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

  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

  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毙恶。

  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

  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

  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

  ?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

  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

  佛陀慈悲,深怕后世的众生智慧浅薄,看不明白以上简单的经文(尤其像我们现在的普罗大众,大多数已经难以理解佛经中的文字义理),所以便通过劝勉菩萨来详细解释,怎么样才能做到不犯十恶:

  “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

  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

  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

  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

  性不两舌,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

  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他?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

  性不绮语,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

  性不贪欲,菩萨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

  性离?恚,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愍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佑益。

  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众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

  造作十种不善业或恶行,严重的果报是死后当堕入地狱、饿鬼和畜生这三种恶道之中。不犯十恶,则为十善。所谓断恶修善,便是以断此十恶为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十恶能引发诸恶,断之则行众善。不断十恶,诸事不顺。力断十恶,万事吉祥。

  所以,有报应这回事吗?那还不简单,对照一下自己一生所造的恶因和所受的恶果,答案,自然而然就浮现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