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纯粹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没有意义,所以生活必须要有诗和远方,但是诗和远方并不比眼前的苟且高贵。这就好比一间房子的门和窗,没有窗户的房间,阻断了人们眺望远方的视线,无疑是逼仄的、压抑的,固然不好;但没有门的房间则是不完整的,根本无法使用。所以,要追求诗和远方,首先要学会接受、热爱并妥善安排好眼前的苟且。否则,再美的诗和远方,终究也只能是无根之水、海市蜃楼。其实,真正的诗和远方,从来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也从来不排斥眼前的苟且,而是源于内心对生活的高度热爱。失去了这份热爱,即便读再多的书,行再多的路,也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而已。而有了这份热爱,过好了眼前的苟且,你的生活就是诗和远方。 ———————— 【正文】 高晓松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是的,一个人的生活,如果全部被眼前的苟且占满,那是悲哀的。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也懂得努力向阳生长,拼尽全力地想要繁盛一季,绽放出生如夏花的绚烂。更何况是人呢?人生在世,当然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纯粹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没有意义。所以,我非常赞同,不管生活再怎么艰辛,我们除了过好眼前的苟且,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心中的诗和远方。 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生活是琐碎的,也是残酷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会打破生活的平静,总有一些难以承受的磨难会让我们措手不及。不要说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就算是再平凡的日子,我们也总得每天面对一日三餐,面对油盐酱醋茶,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难以拒绝的应酬、面对亲人的不解,面对需要照顾的老人、孩子……,或许,还会有高额的房贷、车贷。总之,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的事情牵绊住我们追寻诗和远方的脚步。 所以,我们很容易把生活过得只剩下苟且。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足以让自己放弃诗和远方。学姐珊珊原是个颇有才情的文艺女青年,喜爱读书、写作,擅长舞蹈、音乐,当过班级的文艺委员,学校的文学社社长,自编自导的班级集体舞曾获得过市级优秀,在小地方微有名气。但走出社会之后,经历过感情挫折,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毕业至今,居然没有任何作品问世,如今已步入中年的她,整天耽于一日三餐,在家庭琐事和忙碌的工作中疲于奔命,着实让人惋惜。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可怕的是,有人完全屈服于生活的重压之下,彻彻底底低下那颗曾经高高昂起的头颅,硬生生地把自己活成自己厌恶的模样。《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也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有担当的“四有”青年。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为了给自己一个更大的舞台,他冒着生命危险,只身潜入制毒窝点侦查,成为受全国表彰的一级战斗英雄。但在他一系列的努力接连受挫,没能达成心中所愿之后,祁同伟变了,他向前政法委书记的女儿,他的老师——梁璐弯下了膝盖,用人格和尊严换来十年的平步青云,直到当上省公安厅厅长。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他无疑是成功的。可是不管他再怎么成功,在我看来,他的生活,除了苟且,还是苟且,因为你已经找不到他心中任何“诗和远方”的影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仿佛是一夜之间,越来越多的人谈论起了诗和远方。大有除了诗和远方,其它的事情都不足为道的架势,眼前的苟且更显得卑微不堪。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嫌弃和厌恶眼前的苟且,转而一味地追捧诗和远方。至少在许多人口中是这样的。 但我觉得,“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同样重要。这就像一间房子的门和窗一样。没有窗户的房间,阻断了人们眺望远方的视线,无疑是逼仄的、压抑的,固然不好。但是窗并不比门高尚。相反的,对于房间而言,门比窗显得更加必要。没用窗户的房间,或许还可以勉强居住,但没有门的房间却不完整。所以,一个正常的房间,必定要先有门,再有窗。生活也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打理不好,或者不愿意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愿意扮演好自己生活中的角色,不愿意承担社会和家庭的责任,那这个人的生活一定是一团乱麻、满地鸡毛,甚至时常后院起火,道德上也很可能存在瑕疵,那诗和远方又何从谈起呢?好比一个生活拮据的人,却非要举债去进行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处游历;一个家有襁褓婴儿的母亲,却要丢下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什么文化沙龙;一个不愿意照顾好自己父母妻儿的男人,却到处和别人高谈阔论诗和远方,这难道不是很滑稽的事情吗? 其实,不管是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都是上苍留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要追求诗和远方,就要首先学会接受、热爱并妥善安排好眼前的苟且。不能好好珍惜当下,再美的诗和远方,终究也只能是无根之水、海市蜃楼。 而且“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并不矛盾。不管生活再怎么艰难困苦,也总不至于把你挤占得连一丁点时间和精力都没有。杜甫晚年因为战乱,生活困苦,到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寄人篱下,靠人救济度日,最苦的时候在江上漂泊,连续五天没有吃到东西。但就是在这样窘迫的困境中,他却留下了《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传世名作。在人生最为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一直保持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种自嘲的洒脱,更时刻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忧国忧民情怀。苏东坡常年处于不断地被流放、流放、再流放的过程中,但他不管时局多么艰辛,不仅依然有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的乐观精神,而且直接把眼前的苟且过成了“诗和远方”。在艺术成就上,他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作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诗、词、文、书、画,样样皆是大师。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一生发明了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羹等60多道著名菜肴。 所以,真正的诗和远方,从来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也从来不排斥眼前的苟且,而是源于内心对生活的高度热爱。失去了这份热爱,即便读再多的书,行再多的路,那也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到此一游”而已。而有了这份热爱,过好了眼前的苟且,你的生活就是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