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
 
 
修改时间:[2017/08/19 00:07]    阅读次数:[482]    发表者:[起缘]
 

  那些一起走过的日子

  2013年残冬,劳教制度正式废止,存续了十二年之久的戒毒劳教所悄然摘牌,取而代之的是强制隔离戒毒所。十五年相伴走过,我有幸见证了场所的诞生、成长及转型重生,期间有太多精彩的瞬间、有太多美好的回忆可以记述,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筹建时的那两年,有苦,有泪,更有甜。

  “青年下乡”

  1999年初冬,一个美丽的构想紧锣密鼓地付诸实施,那就是建设全省第一个戒毒劳教所,筹建处19名成员均由系统内选拔产生,刚工作三年多的我同其他14名同事一道幸运地成为了其中的一员。虽说相距不到30公里,但对即将工作生活的新环境还是知之甚少,年长的同事告知,和女劳教所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能亲历见证一个新单位的诞生,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使我们暂时忽略了一切不利因素。至今还清晰地记得,11月24日,一个寒冷的早晨,简单收拾好行李,依依不舍地话别同事,我们一行十余人便统一乘车报到。车上西沣公路,城市的繁华已然渐行渐远,寂寥荒凉的气氛扑面而来,车入郭杜拐进韦斗路,路面突然变窄,坑洼不平,两旁白杨参天,庄稼连片接壤,不由人难禁压抑之感。从出发经过约莫40分钟的车程,很快便到了目的地—祝村棉绒加工厂。厂子建于五六十年代,近50亩大,衰败后整体转让给了省局,进门直对的一条水泥路将厂区分为了东西两半,院内树木林立,杂草丛生,房屋破败简陋,我这才理解了所谓的天壤之别。厂子一处条件相对较好的小院落被临时改做了我们的驻地,院子不大,南北各建有一栋两层高的平房,每层有房六七间,楼中悬挂的“同心戮力、艰苦创业”铁质红色标语牌,在冬日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亮丽。毗邻院落的是村民的一片果园地。大家因陋就简,宿办合一,我们八九个担负安保任务、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年轻人则被集中安排在二楼一间较大的会议室。置身其中,一种很熟悉的感觉飘然而至,大家仿佛又回到了激情四射的学生时代,令人顿觉亲切。两年火热的筹建生活,就这样在这萧瑟的初冬悄然拉开了帷幕。

  “补钙营养汤”

  从繁花似锦的大都市到偏僻萧条的小乡村,瞬间巨大的反差令人一时还难以适应,最难忘的就是“含钙高”的地下水,半斤的铝壶烧不了几次就会布满水垢,重达一斤多。初饮时许多人都出现了水土不服,闹肚子、便秘、皮肤痛痒,挺了半个多月才逐渐适应。水质硬还算好对付,更令人尴尬的是夏秋时节,安装在水塔顶端的大探照灯,四周群虫荟萃、飞蛾云集,烤死的虫子从水塔顶盖的通气孔纷纷掉入水池,顺着管道一路流出,起初大家还唏嘘不已、颇感不安,久而久之也就*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坦然嬉笑间常时不时相互戏谑:“低调低调再低调,咱喝的是补钙营养汤,花豆腐钱买肉,便宜占大了!”提起伙食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每人每月240元的伙补由专人集中统一管理,结余部分按月平均返还,饮食标准是四菜一汤,加上聘用的厨师,我们20个人刚好围两桌,虽说是临时机构,但大伙都把筹建处当自己家看待,一家人在一起,吃的香吃的饱又吃的好,大家都笑称我们已提前步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也有吃的“胆战心惊”的时候,现在想起还让人忍俊不止。记得有一年春节,除值班留守的其余人都放假离开了,走前厨师已备好了蒸碗,我们打算再蒸些米饭,开启高压锅时却犯了难,看着“嗤嗤”直冒的热蒸气,联想到媒体报道的相关爆炸事件,大家都不敢靠前,还是一城里娃胆大心细,将锅轻移到室外空旷处,侧身蹲地,边看说明书边小心翼翼地调试着。都说男人对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珍惜,那顿饭我们吃的格外耐人寻味。

  “轻伤不下火线”

  在工程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到位后,2000年初春,项目即全面开工,三四家参建单位陆续进场,一时间,院内塔吊高耸,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运输车、载重汽车来回穿梭,卷起阵阵尘土,挖掘机快乐舞动,地表沟壑纵横,土堆绵延起伏,状如小山。往昔寂静的小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建筑材料一进场,工地的安保工作就摆上了重要位置,我们时刻牢记职责,坚守值班岗位,认真核查进出的车辆、人员并做好记录,工作虽说枯燥乏味,但看到各项工程按计划顺利有序推进,便觉所有的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记得有一次值班,同事小孙关大铁门时,滑轮卡在地面纹丝不动,用尽气力直推到铁门上部弯曲变形仍不见动静,就在放手的一瞬间,滑轮借着复位的反弹力突然回撤,“嘭”的一声正好撞在他的脚趾上,大拇指盖顿时变得乌青,我们火速送其到4里开外的镇医院包扎。大夫祥查伤情后无奈地摇摇头“指甲盖几近掀开脱落,只能拔掉再长新的”。打上麻药拔下拇指盖时,一片血肉模糊,小孙倒淡然,我们却难受的心疼。回厂没休息几天,又跛着脚坚持值班,别人劝说,他还不忘幽上一默“轻伤不下火线”。

  资源有限,思想无限

  筹建的日子里,虽说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了些,但资源有限,思想无限,在大家的精心打理下,日子倒也过的简单而充实。记忆中每晚的“茶话会”是大家最开心快乐的时刻,尤其是在深冬,室外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室内两个大肚子钢碳炉将房子烘的温暖如春,大伙围炉而座,烫脚解乏,品茗谈志,燃烟神侃。时政要闻、娱乐八卦、体坛快讯、童年趣事,时不分古今,地不论中外,人不分男女老少人种民族,直至兴尽,这才纷纷倒床就寝。办公楼工程进行打桩作业时,离小院落最近的距离也就三四十米,“咣当咣当”的打桩声响彻云霄,昼夜不歇。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大伙并未觉得入耳的打桩声是噪音污染,遇工地停电,反倒不*惯了,爬起来四下打听“工地出啥事了?怎么听不到打桩声了?”

  宿舍配有彩电一台,架着室内天线,也就勉强能看几个台,还时不时雪花满屏,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唯一较清晰的就是看碟听歌。那些年流行唱卡拉ok,大伙吼的最多的就是满文军的《望乡》、张宇的《雨一直下》、许志安的《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多年后的今天,每当再听到这些熟悉的旋律,都会条件反射地想起大宿舍的集体生活。

  “忙充电”是当时筹建生活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大家能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来学*,考驾照的、考职称的、参加自学考试的、学业务的比比皆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在指缝间滑过,各项工程也在大家期盼的目光中一天天长高,闲暇之余,大家都会借个安全帽,偷偷跑进工地一睹新楼的风采。随着竣工的临近,大家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真到解散时还真有些舍不得。就像作家欧阳斌所言“纯然的美好和纯然的凄苦都是不足眷恋的,最最使人难以忘怀的,往往是那种美好中有凄苦,凄苦中有美好的复杂境界,杂糅的人生是丰富的人生”。

  “华丽转身”

  2001年10月,戒毒劳教所正式成立,筹建处也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解散了,绝大多数筹建人员都选择留下来,成为戒毒所建设和发展的第一批生力军。十多年一路走来,我感受并见证了场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长安撤县设区、郭杜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立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改革试点”,昔日的荒芜之地如今已迈开向城市副中心华丽转身的步伐。登临办公楼顶,周边美景尽收眼底。远眺南山,秦岭巍峨逶迤;北望新型工业园,高楼林立,繁花似锦;临东俯视,西太路宽阔平坦、翠绿掩映,宛如一条飘逸的彩带镶嵌在美丽的大地上。建所至今,先后有4000多名劳教(戒毒)人员从这里奔向新生,一大批年轻民警走上了领导岗位,整体工作连年位居全系统前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挥别昨日辉煌,踏上继往开来新征程,迎接转型发展新挑战,我们众志成城、豪情万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戒毒所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文/明月孤星)

 
 
 
上一页:爱需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