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的说来,梁家河算不上什么旅游景点,说红色旅游挂不上边,说绿色生态旅游与人文旅游也似乎难以靠拢,只是人们敬重*主席,热爱*主席,因而“爱屋及乌”,把他在梁家河工作生活过的那段艰苦的岁月展现出来,供大家参观学*。 在毛泽东当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和“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的号召下,广大青年抛弃城市的优越生活条件,扎根农村,真正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没有干群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帮助农村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股身子扑下去,以身作则,实身处地,和农民同呼吸共命运,筹划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村发展方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当时农业生产的生力军与急先锋……这些,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 好钢需要淬炼,英雄需要煅造。所谓“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正因为有了当年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插队劳动,给多少人生命里铭刻上永远难忘的记忆,不仅点燃了他们绚丽的青春,而且成了他们一生中爱国为民、勤劳奋斗的精神渊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时的农村何其艰苦,缺吃少穿,居住简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知青们克服了多少鲜为人知的困难,我们实在无法想象。但是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是一块垫脚石。”正因为如此,才煅造了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成了当今我们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一个人的成长与一个人的经历是决然分不开的;一个人的品质形成与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所谓“少年若天成,*惯成自然”。而且这种品格的植入,如同素丝漂染,白纸着墨,是极其根深蒂固的。因此一个人一生成就的大小,大多与青少年时期的所受教育与能否吃苦有关。青春时期受苦受累,让其早先品味人生况味,体会社会万象,是极其重要的一课。温室里是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的,舒适只能滋生不思进取与贪图享乐。而且这一旦走歪,用十倍的力量也不拉不回的。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在这到处诱惑的年代里,又能有几个真正的“浪子”呢?! 事业需要奋斗,精神需要沉淀。不平凡的人生,才能历练出真知真识,也足以提炼出感召世人的精神来。*总书记当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果敢的品质。因而从他及他们的身上,提炼出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成为新时期我们学*与效仿的目标。 从*总书记走后又几次回梁家河,我们知道知青与当地的人民群众的确是知情与知心的,从而结下深厚的友谊,有一种实实在在的真情在。在这些地方工作过的人,都把它当作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时时记挂着、关注着这里的发展,有一种母子般浓浓的情怀。他们互相牵挂着,让时间与友谊几乎演绎成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些地方也就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依赖,更是他们精神世界里无法被其他东西取代的存在,是极其美丽和珍贵的。 爱家方能爱国,自古家国就是浑然一体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足以穿越古今,永不过时的教育宗旨。圣人的伟大之处就是为我们点醒千古不变的真理,什么时候都能绚丽多彩;贤人与君子的可贵之处是以身作则地践行祖先的教诲与遗志,并把此发扬广大。*总书记是继承者,更是发扬者,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精神统领一切,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而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踏着前辈的足迹,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中书记的带领下,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努力践行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是爱国爱民的实实在在的最根本的要求。 在祖国的护佑下是幸福的,在优秀的国家领导人领导下是幸运的。爱家是做人的基础,爱国是做人的良知。当前,把自己肩负的工作做好,坚守自己的阵地;明辨是非,始终紧跟祖国前进的步伐,有政治头脑和政治觉悟;关注祖国的发展,把自己真正溶入建设祖国中去,哪怕献一言一策。这才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爱国爱家。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是为了提高思觉悟,为了鼓舞打气,更是为了践行。愿我们把学*到的精神内涵,化作我们工作的动力,从而更加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