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某一天,我突发感慨,对我的好闺蜜阿云说道:现在我终于想通了。 到底想通了什么呢? 某天跟身边几个刚毕业两、三年的90后同行聊天,惊讶地发现,她们的税后工资已经远远高于我税前工资了。话说那几个还不算拔尖的,只能说是正常水平。可想而知,当时我的心里阴影面积该有多大,那种羞愧感仅仅找个地缝钻进去是远远不够的,还恨不得把自己深深地埋在地缝里,再也不出来! 羞愧归羞愧,问题还是要正视的。自己大学里学的是会计专业,读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的意愿选择,而是当时高考结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服从学校调配专业的结果。外人看来,这是个越老越吃香的好专业,但对于从小逻辑差数字不敏感的我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大学4年,勉强混了本毕业证书,出去找工作居然发现专业性太强,隔行如隔山,不得已不找了份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先干起来。工作这么些年,跳过槽、加过薪,但始终还处于拖平均工资后腿的水平。 我给自己的借口则常常是:我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不喜欢目前的工作,强扭的瓜不甜,不喜欢的事儿自然是干不好的。等我发掘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一定可以所向披靡、马到成功。 很早的时候,我就已经知道了:注意力>时间>金钱,也听人说如何度过8小时之外的时间会决定你将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所以我格外珍惜自己8小时以外的时间和注意力,做到尽量不浪费。于是乎,下班后的我分秒必争。在地铁上听课件,在等车的时候阅读电子书,回家更是边跑步边听课,力求8小时之外的每一分钟和注意力都花在刀刃上。 然而这些年,无头苍蝇似地学了很多,又都因为无法在短期内变现就没动力继续坚持。结果这么多年以来,所学的都只是个皮毛,无一精通,赖以生存的还是这份我不喜欢的会计工作。这也是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尽管不多,但是温饱尚可维持。 对于这份养活自己的会计工作,我却一直以不喜欢就干不好为借口,不重视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对待工作也是消极被动,抱着“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拉倒”的懒散态度。8小时的上班时间当成上坟来度过。难怪这么些年下来,跳了好几次槽,却还处在基层员工的位置苦苦挣扎,不知不觉中已经被人甩出好几条街。 等自己意识到原来这么些年自己一直掉在“爱一行,才能干一行”的大坑里却浑然不知的时候,真的是吓出了一身冷汗。果然可怕的不是你不知道,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笑来老师说过:“爱一行,干一行”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干一行,爱一行”。 好在我终于想通了,也挣扎着从这个坑里一点点地爬了出来。 以前的想法一直是做减法,觉得既然对专业没有兴趣,就应该果断抛弃目前的专业,发展副业另谋出路。正视现实之后才明白,并不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这其实只是因为没有能力把现在的专业做好,进而陷入了越做不好越没兴趣的恶性循环之中。 其实正确的应该是做加法,先在目前的专业上好好打磨技能,把手头的工作先干好。不需要做到完美,只要先让自己感受到在这件事上的小进步,基本就不会再厌恶这件事了,从而可以慢慢喜欢上这件事情。要努力学* “最少必要知识”,因为它就是帮你爱上一件事的基本要素。把这些东西学会之后,立即去践行,虽然一开始免不了会磕磕绊绊,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就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到那时也就更容易爱上现在做的事情了。 等将手头的专业打磨出色了,然后再利用8小时之外的时间去打造其他多维度的竞争能力,才更有可能发掘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毕竟前期不需要依靠兴趣来养活自己,那么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发挥到极限了。而若是不得已将兴趣所在的工作沦落为养家糊口的无奈之举,那么兴趣也很快就会消耗殆尽了。 今年刚毕业的表妹在实*了没几个月的时候打电话向我诉苦,说是说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兴趣,打算改行。我第一反应就是,她是不是在工作上遇上了什么困难?果不其然,表妹说是因为一个小失误被领导骂了个狗血淋头,进而不想呆在这公司了,想想这个专业天天跟数字打交道,而她又是个不细心的人,难保以后不出错,越想就越对目前的专业产生了怀疑。所以想着换个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试试。 但是问她及具体对什么感兴趣,她又答不上来。说目前只知道对什么不感兴趣,打算接下来慢慢摸索。我哑然失笑,这不就是当年的我吗?没想到这些年我自己一直摔在这个大坑里,好不容易挣扎着爬了出来,却发现后面的人依旧前赴后继得往坑里掉。 我跟她讲了自己的惨痛经历,希望对她有所启发,同时告诉她:几乎没有谁是在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说自己不喜欢这个专业或者工作的。而人们平时说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其他事情上,其实是因为他们还没在那件事上遭受挫折。 所以不要抱怨自己感兴趣的永远在别处,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关键的。我们要学会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