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老家是红色根据地
 
 
修改时间:[2017/06/28 16:07]    阅读次数:[412]    发表者:[起缘]
 

  我的老家山东省平度市乔家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根据地,是平度抗战的“星火之地”。据史料记载,老家曾是抗战时期县委机关的驻地,也是中共南海地委的常住村庄。在拥有138万人口的平度市,大凡上了年岁的人,提起我老家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定会说:“那可是老革命根据地。”每每听了,我心里都美滋滋的,因为这是对我老家的熟悉和肯定。

   这种肯定可能源于村里出了一个新中国成立前即任平度县长乔天华,因这是老县长的老家嘛,自然许多人就会了解;也可能是因为老家是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抗战时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乃至整个平度都闻名;还可能二者兼而有之,既有老县长的威望,又有老家抗战的影响,“乔家”已经成为大多平度人民心目中所熟悉的名词。

   出于对老家的热爱,有时我就不免大胆地设想,抗战时期,平度县委选择老家作为根据地,一如当年伟人毛泽东选择了井冈山作为根据地,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老家三面环山,位居胶东著名抗日根据地大泽山南?,是整个大泽山根据地的关隘。这里山林茂盛,山洞居多,易守难攻,隐蔽藏身之处很多。当年为了防止日、伪军的突袭,平度抗日武装发起人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等经常在老家的“先生地”“八文章”“石胡同”等山坳里秘密召开会议,研究与敌周旋斗争策略。有时还带足干粮、咸菜,连续几天几夜驻守在石胡同的两个大山洞里,机智灵活地与日、伪军周旋,这样的有利地形便成了平度抗战的有利根据地,当年也正是利用这有利的地形,才保存了抗日武装势力,抗战时期,日、伪军对潜藏在老家的抗日武装力量恨之入骨,抓着一个杀一个,并悬赏捉拿平度抗战发起人乔天华。可日、伪军刚到村南的东西路上,站岗放哨的就把“假树”拉倒,在村里大槐树放哨的一看就敲响了大钟,有人把大胡同的大门一关,乔天华、罗竹风等抗战人员早就跑得不见影了,躲进了山坳里、山洞里。日、伪军进村扫荡了不知多少次,次次都扑了空,正因为这样,日、伪军对老家恨得出了名,驻守在老家的抗日武装力量因长期与敌迂回北山周旋而出了名。

   从另一个角度讲,老家是平度县抗战发起人乔天华的家乡,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驰骋疆场、转战于胶东一带,是胶东大地上的一个著名的、传奇式的抗日英雄,也是平度历史上一位杰出人物,家乡人民一直因脱颖而出了这位抗战英雄而骄傲和自豪。

   1932年7月,中共山东省委指定乔天华为烟台特支代理书记,同年10月,因叛徒告密,被迫离开烟台来到青岛,这时,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重新组建,乔天华任青年委员兼左翼党代表,俞启威(黄敬)任宣传委员。1934年,青岛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乔天华调任潍县中心县委书记,因叛徒告密,被捕入国民党监狱。

  1937年8月,国民党迫于抗战压力,释放政治犯,乔天华被释放出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乔天华暗自下决心,继续投身抗日洪流中,四年的监狱生活的折磨,使乔天华更加刚毅,他背着父母、妻子向青岛、上海等地发信,寻找地下党组织,询问全国抗战形势。几天后,终于寻找到了地下党组织的线索,并立即靠拢地下党组织,准备拉起队伍和敌人决战,从此开始了他抗日救亡的革命生涯。

   起初,乔天华在本村秘密组织起抗日五人小组,因本村群众团体、党组织建立比较早,群众基础好,很快成立了20多个小组,组成一支不小的队伍,乔天华向他们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灌输革命道理,并发动大家努力搜集大刀、长矛等武器,用来武装自己。乔天华还动员妻子献出多年的积蓄,雇请铁炉匠,打造了40多把矛头,分发给大家。乔天华还组织加紧侦察,准确掌握了东十里堡伪区长李云斋、贾家莹村的几家藏有枪支、弹药的大户等信息,在1938年的除夕夜,乔天华在老家的东河滩上,迅速集合起200余名抗日小组成员,拿着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去夺枪。先是闯进了伪区长家,因初战缺乏经验,结果他家的30多支步枪一支未获。于是,乔天华遂命令紧急集合,进行秘密部署,在贾家莹等村抢夺了60多支枪,具备了一定武装实力。

   乔天华在老家打好基础后,在敌人戒备森严的情况下,以老家为中心,秘密利用乡亲、亲戚等关系,逐步向外延伸,发展抗日武装,在附近的正涧、窝洛子、古村、陡沟等山村的贫苦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秘密成立起若干抗日小组。在老家的“大石门”、“小石门”、“东山”等地与刘炳章、刘文卿等取得联系。他先后组建了七支、共3000多人的抗日队伍,被称为“游击队贩子”、“兵母子”,他迂回老家北山的“先生地”“八文章”“石胡同”等山坳里,指挥全县抗战,历经战争的烽火,曾担任南海独立团团长、平北县人民政府县长,身历数十次战役,每战必胜,战功显赫,被誉为“常胜将军”。日本鬼子对他恨之入骨,抓不着他,就烧他的房子,他家的房子被敌人烧过3次,但始终没有烧掉他抗日的决心。

   乔天华的妻子韩树亭是抗战时期的老家党支部书记,也是平度县第一位女党支部书记。她发动村民做军鞋、筹军粮,为游击队保存文件、财物和枪支,提供食宿,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伤病员,军民情谊深,共同打敌人。解放平度城时,乔天华的妻子组织家乡人民绣着“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平度城头”的12个鲜艳大字,一针一线都凝聚着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她还组织乔家村有志之士、进步青年参军报国,英勇杀敌上战场,当时涌现出许多妻送夫、父送子参军参战的感人故事,老家参加游击队、八路军的举全县之首,被日、伪军称为“八路窝”,闻风丧胆。

   受乔天华和老家红色根据地的影响,热血青年、进步人士纷纷要求加入党组织,1938年前秘密加入党组织的就有20多人,我的祖父乔星一就是1938年10月入党的老党员,1939年被平度县委委任为一区区委书记,乔乐农任区长,乔礼卿是平度县政府三科科长,1939年8月,平度县一大在旧店镇东石桥村成立时,全县仅有20多名党代表,而我老家就有乔子元、乔天祥两名党代表,这确实是件了不起的事,也是值得老家人引以为自豪的。

   受乔天华及党组织、群众团体的影响,家乡人民提起日本鬼子就义愤填膺,纷纷要求参加抗日“抗救会”、“妇救会”等组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老家是红色根据地,在抗战的紧要关头,胶东军区司令员高锦纯委派当年武艺高强的乔明志(电影《桥隆飚》的原型)驻守我老家,给乔天华当保镖,随后成立了便衣队,专门负责接应乔天华、罗竹风、刘文卿、刘炳章等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乔明志因而与家乡人民有了很深的历史渊源,有不少人曾问过我:“《桥隆飚》的原型是不是你们老家的?”“听有人说乔明志是你们村的?”我就一一回答他们:“听老家的老人讲,‘桥隆飙’的原型乔明志不是我老家的,是潍坊一个叫朱里村的,不过抗战时期在我老家住了很长时间。”“乔明志与家乡人,不是一个村,胜似一家亲,在战争的生死关头建立了骨肉情谊。”素有“神枪手”之称的乔明志教会了乔天华儿子打枪,培养出了一名13岁的“小八路”。

   在这样一个红色根据地里,也早已被日、伪军称为“八路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对家乡人民恨之入骨,恨不得斩尽杀绝。于是,老家这片红色根据地里的人民为抗击日本侵掠者做出了突出贡献,做出了巨大牺牲,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说到这里还有一段故事:抗战时期,汉奸领着日本鬼子到老家专门烧八路的房子,指着房子问:“这栋是不是?”“是。”“这栋是不是?”也回答:“是”。把老家大胡同附近的房子几乎烧遍了,最后,日本鬼子也心烦了,气得打了汉奸两个耳光,骂道:“他妈的,哪有这么多八路?”其实,老家远不止这些八路,到新中国成立后核实牺牲的烈士时,老家就有49名之多,据全县1700多个村之首。我家五服之内就有3名烈士为国捐躯,我的一个堂伯被日本鬼子用刺刀捅开了胸膛,露出了肠子,他用手一边掖着,一边与敌人搏斗,最后倒在血泊中。我的堂祖父化装成一个拾粪的,清晨去送情报,走到几里外的公沙村附近时,被敌人识破,当场惨遭杀害。

   老家49名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49名烈士的献血染红了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埋葬在老家村子的北头,有的血肉模糊,已辨认不出模样,就合葬在他们共同战斗的地方,立了一块无名碑。这里,就被称为“八路崖”。后来,大部分烈士的尸骨迁移到了平度县烈士陵园。

   老家里历次战争的幸存者,在人民军队里都荣立赫赫战功,有3人成长为军队军级以上将领,有国防第25训练基地司令员乔平、副司令员乔正才,有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乔战平。还涌现出了数十名团级以上军队指挥官。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弘扬抗战时期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受乔天华之托,亲自为老家题写了“乔家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碑文,家乡人民为革命烈士、已不在世的抗战老干部、老党员都立了纪念碑,正在兴建抗日战争纪念馆,以告慰抗战先烈的英灵。

   乔家-我可爱的家乡,我为生长在这片光荣而神圣的土地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片红色的土地养育了我,根据地光荣的称号鼓舞着我,抗战的动人事迹震撼着我,先辈的抗战精神激励着我,使我这个流淌着红色根据地血液的后人,始终在追忆过去,缅怀先烈的征途上,在鲜红的旗帜下奋发前行……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