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关于早餐
 
 
修改时间:[2017/06/07 23:07]    阅读次数:[420]    发表者:[起缘]
 

  关于早餐

   再次看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其中一段引用焦桐先生的话称早餐为:“一天中最初的期待”,他甚至不愿意称呼早餐为早点,生怕吃的简单,如果因为赶早而“吃的粗鄙”,则一天都会“觉得面目可憎”。如果一想到翌日清晨即可吃到美味,则“心中就绽放着桔梗花”。

   读到此我深有同感,虽然我达不到焦桐先生的这种境界,但早餐对于我绝对不可少,甚至远远超过午餐和晚餐。

   幸运的是,每天早上我都能够沾女儿的光,一起享用她妈妈准备的早餐。无论春夏秋冬,睁开眼,坐在餐桌上看着丰富的早餐,胃液瞬间开始喷薄。此时我就会想到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那个有趣的试验——他养的那条狗对于条件反射的种种反应。关于这种感受我曾经想和女儿探讨,被她及时制止了。后来她小声地问我:你不拍以后早上想睡懒觉的时候,妈妈敲盆子啊?

  想想此话有理!

  天津这个城市,关于吃其实我还是满意的,尤其是早餐。曾经有个塘沽的朋友和我说起过,市里面就是比塘沽好,早餐的种类特别丰富,而且做得味道就是地道。开始我对他的话颇不以为然,毕竟塘沽和市里不过二十公里,哪里有他说的那么邪乎?直到我在塘沽轻轨站口吃过一次黏牙的煎饼果子,才开始对他产生了同情。

  煎饼果子作为天津早餐的一种,出台率相当高。尤其是外地客人,几乎是必点的。好像不吃煎饼果子不算来过天津,想到此我就会联想到前两年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里面煎饼果子的画面。

  很多纪录片、美食节目都曾经对天津的煎饼果子做过详细的介绍,但无疑舌尖的团队是最称职的妈咪。

  对于天津土著民来说,老豆腐,豆浆,油条,锅巴菜也许更受欢迎。但前提是,早上你要多牺牲半小时的睡觉时间。

  任何一家早点铺子,要想舒坦的吃上一顿早餐,从排队到最后满足的抹着嘴走出去,没有半小时恐怕不行。这也是煎饼果子为啥更受年轻的上班族欢迎的原因。所以你看,只要不是休息日,早点铺子里年轻的人极少,绝大部分都是像我这种不惑年龄以上的人,而且从吃饭的节奏也能够感觉到时间的悠闲。

  因此,如果出去旅游,我隐隐觉得了解一个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到早点铺子,而不是吃酒店里面的自助餐。尽管有的酒店也会在自助餐里加入当地的特色早餐,但那早已经产生了橘枳之变。

  各个城市的餐饮随着物流的发达,趋于同化。唯有早餐最能保留原始本真的特色。就像很多美食家谈到的,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北京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给他一碗豆汁儿,看他喝豆汁儿的表情就知道,凡是呲牙咧嘴的一定不是北京土著,反之就是纯种首都血统了。

  一个人饮食*惯养成是个复杂的过程,作家阿城曾写道:“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结构开始形成以至固定。”这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去了异乡容易水土不服,实际是胃口在抵抗它不熟悉的食物组合。

  想到现在我对早餐的热衷,除了有便利的家庭环境,可以蹭吃蹭喝,更重要的还是幼年老娘给我养成的饮食*惯。

  我自幼生在农村,小时候虽然家境不好,但早餐还是有保障的。不管是隆冬腊月还是夏天三伏,睁开眼就能看到八仙桌子上热气腾腾的早餐,有时是玉米面粥,有时是热汤面。旁边标配的是老酱缸里的咸菜嘎达,切成细细的丝,撒上香油。那一瞬间睡意顿消,不是因为年轻胃口好,而是前一晚吃的太素了,胃口早就抗议了。

 
 
 
下一页:怕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