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走丹霞路,说丹霞事
 
 
修改时间:[2017/06/01 16:08]    阅读次数:[449]    发表者:[起缘]
 

  走丹霞路,说丹霞事

  蔡汉以

  2017-05-30

  我退休后常到漳州市走访。因为漳州市距我家较近,还有我的一些亲朋好友住在漳州市,所以我常到漳州市走走。漳州市有多少条主路?我不知道。但一些主路我是知道的,如“胜利西路”、“胜利东路”、“水仙大道”、“丹霞路”……等等。

  对于“胜利路”和“水仙路”的含义,或许人们还会猜出一点意思,即“胜利路”与漳州市革命史有关系;“水仙路”与漳州市的---市花“水仙花”有关系。而“丹霞路”是什么缘故叫“丹霞路”呢?这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对于“丹霞”我却略有所知,现闲聊如下:

  一诗人说“丹霞”。曹丕(魏晋时代)在《芙蓉池作诗》写着:乘辇(niǎn)夜行游,逍遥步西园。双渠相溉灌,嘉木绕通川。卑枝拂羽盖,修条摩苍天。惊风扶轮毂(gū),飞鸟翔我前。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鲜。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遨(áo)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这首诗描写了曹魏时期邺(yè)都西园的景色和当时文学家在园内聚会的情况,这样的文学聚会,有如“文学沙龙”。据该诗来看,西园引漳河水入园,绕园而流,花木遍园,飞鸟鸣唱,王公贵族与文学之士在园内聚会。园外傍漳河有曹操所建的三台,曹魏时期极为风光。这里说的“丹霞”,指天上的彩霞!

  二 地质说“丹霞”,指的是“丹霞地貌”。那么,什么叫“丹霞地貌”呢?我年青时曾修读过《地质学》,后来又在“丹霞地貌”随处可见的闽中地区工作。因此对“丹霞地貌”我并不陌生。

  说起“丹霞地貌”,首先要说冯景兰其人,他是第一个说“丹霞地貌”的人。1928年,冯景兰等在广东省仁化县发现丹霞地貌,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此后又有多人对其概念进行阐述。

  冯景兰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分布着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1982年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这是学术界对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个定义。

  其次,我们要问漳州市区有丹霞地貌吗?这我不知道。可我印象中是没有啊!但漳州市所辖的县,可能是有丹霞地貌的。既然市区没有丹霞地貌, 就不该叫“丹霞路”吗?!

  ……然而, 漳州市“丹霞路”或许另有深意,也许这里指的是---天上的彩霞;也许是当年大学问家朱熹在漳州当“市长”时,留下的墨迹吧!这些请大家继续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