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树岗 某国的一位总统携其夫人科妮基太太参观一个农场。在参观养鸡场时,科妮基太太问饲养员,隔多长时间公鸡向母鸡履行其义务?饲养员回答说:“每星期十多次。”科妮基太太深有感触地说:“请您把这事告诉总统先生!”当总统得知此事后问饲养员说:“公鸡是否每次履行义务时,都是与同一只母鸡?”饲养员告诉总统说:“并非如此,公鸡每次都是与不同的母鸡。”总统听了这话笑着说道:“请把这种现象转告科妮基夫人。” 总统先生、科妮基太太与养鸡场饲养员这段精彩对话,揭示了根植于人类的一种动物性倾向,它被心理学家称之为“科妮基现象”。 诚然,喜新厌旧似乎是人的天性。即使是一对深情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几年或几十年,如果在爱的形式上不注入新的内容,各自的激情就会大打折扣,彼此的新鲜感也将消失殆尽,甚至把夫妻之间的爱看作是照顾情绪,例行公事,或者成为一种负担,一种义务。科学家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雄性哺乳动物很快就会厌倦同一个雌性,然而,一旦向其提供另外一个雌性,它的性能力便会立即恢复。这一点在所有哺乳动物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由此可见,新鲜感可以触发本能的冲动。不过,人不是简单的动物,人除了受动物天性的支配,更多的是要受到社会文化的规范,道德观念的制约,尤其是现代社会实行的一夫一妻制。所以,人类不提倡为了追求爱的新鲜感而超越现有的婚姻关系,到不正常的两性关系中寻求新刺激。即使在相对开放的西方世界,法律和道德规范也未超越这一基本准则,就更别说传统道德更为浓厚的中国了。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显而易见,人受动物属性的支配,很容易淡化人的社会属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市场经济的今天,婚外情、一夜情、还有陕南人说的挂“坠子”等社会现象几乎成了一种新时尚,大有日趋风靡,普遍蔓延之势。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的“群婚制”进化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显然是一种文明与进步。两性关系的溯源,其实就是一种退化,一种返祖。如果承认它的合理性,就如同承认人身上长毛的合理性一样。一旦人身上生出毛来,那人就不叫人了,孩子也就不知到他爸爸是谁了。 长毛的动物在与异性交媾的时候,从来不避同类们的耳目,这是它们还不知羞;而人类就不是这样,他们知道避嫌,因为人知羞。“八荣八耻”就是要人们知荣知耻。所以人须知羞,这就是人性区别于动物属性的显著标志,更是维系和谐社会的内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