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值得回忆的故事。近来常看央视娱乐节目,不经意间看到了小品《粮票的故事》,却不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从粮票想到了布票、油票、肉票,想到了整个票证时代,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是商品供应匮乏年代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发放粮票、布票、油票等。那个时候,票证就是“通行证”,就是“护照”就是“命根子”,有时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这表面上看起来轻飘飘、软塌塌的纸票,就是好使、管用,具有硬性和刚性,响当当的。那个时候,吃饭需要用粮票,吃油需要油票,穿衣买布需要用布票,割肉需要用肉票,这是人人都需要的,是日常生活所离不了的。 那时候,即使因公出差,吃饭也需要粮票,农村户口的还需带着粮食到粮管所里兑换出粮票,否则,吃饭真就成了问题。说到这里,我就有亲身感受,我母亲当年曾被授予全国、省、青岛、平度市“三八红旗手”,当选为省、青岛、平度市等各级人大代表,每年参加会议很多,每次参加会议前,都要携带着粮食到乡粮管所兑换粮票,当时兑换粮票还有数量限制,找找熟人,还能多兑换点,到了会议报到的时候,到会务组交足了粮票,才能确保会议期间的一日三餐,否则,看似不大的事,在那个年代就是件很麻烦的事。母亲曾说过,个别代表临报到的时候,忘记带粮票或没办理好兑换手续,结果让会务组费了许多周折,工作人员自己先垫上,才解决了吃饭问题。所以,母亲每次开会前,都想方设法兑换足粮票,宁肯带的富余一些,也不亏欠着,其实,这也应验了当年的一句俗语叫:“穷家富路”。 母亲开完会回来,常常把节余下来的粮票递给我,让我隔三岔五地到城里的饭馆饱餐一顿。记得当年平度城只有东关、西南门两个饭店,而且买饭大都用粮票,这就将许多客人拒之门外,我就潇洒地拿着母亲开会节余的粮票,吃上了西南门饭店的韭菜包子、东关饭店的油条,喝上了东关饭店的面条。我至今仍记得当年东关饭店的油条是一斤粮票加四角钱,可秤油条一斤二两,面条是二两粮票加一角一分钱一碗,我也记得粮票的用处,我更记得母亲对我的关爱,每每想起粮票来,我更怀念天堂里的母亲。 当年的布票在农村确实是件好东西,有了布票,那大闺女、小媳妇都会喜得合不拢嘴,躲到一处盘算着割块什么鲜艳的布,做件什么花花衣裳,再凑到一起一商量,紧接着就会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就是这笑声也会令上了年纪的女人羡慕嫉妒半天,遇人就会说,你看看这些小骚x们不知道怎么显摆了。其实,这是布票给她们带来的欢乐。 布票能给她们带来欢乐,也能给她们原本欢乐的生活带来郁闷。有时三人一伙、五人一帮簇拥着来到了供销社,供销社里又新进了大花布,这个说:“这布真漂亮!”那个说:“你如果做件衣服穿着肯定很漂亮!”经这么一说,这新进的布料在她们眼里就更值钱了。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想割。可到家里和母亲一算计,这布票怎么也凑不起来,于是就东凑凑,西借借,“你借我几尺布票急用,过几天还你。”“有块布俺闺女看好了,布票不够了,先把你这里挪用几尺。”即使这样,有的还是凑不齐这布票,眼看着那中意的布料就被别人抢净了,开始那个急,后来那个郁闷就别提了。看着自己的伙伴们买回来合意的布料,照着苗条的身材比量着,听着别人的夸赞声:“这布料就是给你做的,你做件上身肯定很漂亮!”听着、听着就会扭头就走,醋劲上来了,心里就会更酸了,更郁闷了,那个时候的布票竟有这么大的作用。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票证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一个人的身份特征,我在高中时代有着很深的印记。那时候,我和同学们都从家里带来一提篮、一篓子的玉米饼子、红薯,用包袱或口罩布做个布兜,将玉米饼子、红薯装进布兜里放到学校伙房的笼屉里蒸着吃,有时一兜子红薯就会被挤烂,这时候,就会低着头、灰溜溜地提着一兜挤烂的红薯躲进教室,悄默声地迅速把它吃完,过后还有点如释重负之感。而每每看到有的教师用粮票领回了雪白的馒头,左手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右手端着稀饭,似乎还有点夸张动作,我感到那动作是多么潇洒,心生嫉妒,我当时就暗暗发誓,将来也要吃“公家粮”。 那时候的肉票虽不常用,可人长期不吃肉也受不了。不用肉票而能买上肉的人就成了香饽饽了。那个时候同班的女同学的哥哥在食品站里杀猪,邻班的男同学的父亲就在食品站里当站长,他俩那时学*都不好,可都让同学们羡慕,因为他俩能让同学们吃上肉。下午上课前,常见他俩提着一斤斤肉摇摇晃晃地从食品站走来,把肉递给同学也不忘说:“今天肉不多了,剩这块不太好,将就着吃吧。”同学连连道谢,因为这是不用肉票买到的肉。我记得那时也让邻班男同学买过肉,通过买肉更熟悉了,同学情更加深了。现在想来,票证在限制人们某些方面的同时,也能增进人们的情谊。 票证时代曾限制了我的日常生活,也给我开过绿灯。在工厂刚上班的时候,职工每月的油票根本不够用,而到集市上很难买到质量好、价格便宜的花生油,那个时候,我母亲正在村磨坊工作,有的同事就找我帮忙买几斤花生油,我总是满口应承下来,满足了一个个同事的需求,徒增了我的优越感,这也是票证时代给我留下的很深印记。 票证时代虽限制了人们的生活,却也保障了供需平衡,使国民经济度过了困难时期。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废除了票证制度,人们彻底告别了票证时代。票证时代也留给了人们时代记忆和美好的回忆。 乔显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