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觉明天就是农历二月十五,近日看萧红呼兰河传的关系,许多童年回忆涌上心头,仿写一段,念之。 二月十五会的起因是什么,一直是不知道的,只是自从记事以来这便是十里八乡,一年四季里最重要的庙会了。小学的时候,逢庙会那几天老师们也会早早的提前放学,似乎还在正会那天放过假,也不太记得。那时候也不知道家长忙什么,反正是没有人带着去的。只能几个小孩,撒娇着要来几块钱,便满心欢喜的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太阳还没有落山,走上新修的公路,一路奔驰,路过隧道的时候又是一番狼哭鬼叫,现在我想起来很长的路,那时候一眨眼的功夫便到了。等到了集市,下午的折子戏已经唱完了,大多都是往回散的人群,老年人拿着小板凳,边走边评说着下午戏的内容,不时碰到许久不见的熟人,便站在一起问长问短。小孩子可不是来看戏的,路过桥头的油糕摊看看,不喜欢,那是爷爷奶奶的爱好。路过集市中的面皮摊看看,还不饿,晚饭还是要在家吃的。那买些什么呢,看到那如山般堆着的锅巴就算找到钱的出口了,锅巴其实只有两种口味,麻辣的和五香的,麻辣的红通通的,五香的就偏黄一些,还看得到上面的调料。我们自然都是买麻辣的,可是也买不多,一人一两块钱,左手提着,但并不封口,因为随时右手便抓一片要吃的。有时候碰到一片锅巴上沾了很多的调料和辣椒,可要高兴坏了,因为那滋味儿是最足的。但也有时候会碰到一两片咸的要命,也还是嗑噌嗑噌的消灭掉了。锅巴是其中一件,还有一件也是必买的--甘蔗。现在想来牙齿可能还并不坚固呢,但偏偏每个人都还是要买两三节甘蔗,卖甘蔗的只管轻轻的把外皮刮掉,要嘬到里面的汁水,还是要先啃掉隔着的硬皮,个个像老鼠般,很快的就能把硬皮啃掉,这个时候你就看见,在人群拥挤的街道里,三五成群的小孩,个个拿着甘蔗边走边啃,现在一想,这画面也是怪操心的。遇到甘蔗结节的地方,啃不动了,只好收起来回家让父母帮着啃。买完这两样,差不多前街后街以及散了的戏场已经逛了一遍了,天色开始暗了,又三五成群的开始往回走。在庙会的那几天,只要是周内,大多天天如此,乐此不疲。 有时候会赶上庙会是周末,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因为可以看戏,说是看戏,到底还是玩耍,先和家长到了戏场子,知道了他们在哪个方位,便又相约去逛了。自然是要了钱了,但不会给很多,也不会要很多,因为过一会儿还要回来再要。这次可不止锅巴那么简单,天气开始热了,有几家在卖冰淇淋,多半还是盒子的那种,冰棒的那种吃起来有点过冰,况且盒子的目标也小,要知道是千万不能被家长或熟人看到你在吃冰淇淋的,肯定一顿责骂。集市上也多了很多新鲜的东西,有套圈的,一般两三家,有人那里摆的全部是烟,这是吸引大人的,还有的摆的是玩具车,这是吸引小孩子的。大家总是围的人很多,一起看着老板轻松的套了一个又一个,等老板开始问这个套不套问那个玩不玩的时候,大多都是摇摇头的。还有打气球的,一直觉得枪响起来怪吓人的,所以也不怎么围观。还有一个也是骗钱的把戏,一个小的家当,半个椭圆的形状,木制的,在最边上有个拉杆,拉杆前放个小球,底边分了好几个格子,写着五毛,一块,三块,五块,十块的,大概是这些面额,还有个空格,看那老板一拉那小球就跑到五块的格子里,放到拉杆处再一拉,就跑到十块的格子里了,当时觉得真稀奇。有愿意尝试的,交一块钱,可是拉一次是空格,再拉一次还是空格,一直想不通,最后大家议论可能底下有什么机关呢。戏场子在集市的最里面,左边和右边都是高高的土坡,上面住着人家。那些人家就直接拿个板凳坐在自家院子开始看戏了,别的人只能找个略高一点的地势仰着头使劲看,要是碰到前面的人比较高,那又得重新找视角了。小孩子也想去人家的院子看,但是要上去需要绕过长长的集市,才从后面进的去,有时候好不容易绕到那家门口了,发现人家居然把门口堵了起来,怕是嫌太闹腾吧。可是也是有捷径的,缝纫铺的后面有个小小的水沟,水沟旁就是那些人家的地基,因为是个坡,大概也有三五米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人修来干什么用,那里居然有石头做的阶梯,现在回忆起来好像是笔直的九十度的样子,但应该不至于那样的陡,于是孩子们便排着队爬上去看会儿戏,过个几分钟又爬下来了。说起看戏,从小到大,看的戏少说几十场了,但却从没听清过唱戏的人说的什么,戏本也看过好几个,也从来看不懂台上演的什么,怕是从来没有用心的缘故。 等到上了初中高中,隔个墙绕个道便就可以到戏场了。人长大了,贪恋的东西也就变了。最喜欢红红的布幔子下那些卖首饰的摊位,一进去就仿佛到了电视里的珍宝店,应有尽有,玉的,银的,木的,现在想来都是假的,但当时可是喜欢的不得了,我最喜欢一个晶莹剔透的葫芦,买回来放到课桌上,下午的时候,夕阳照过来,可以看到很美的光线,等到第二年又买一个,送我小妹,再过一年,还买一个,如今它还放在我的宝盒中呢。那时候还有一个生意比较好玩,就是写数字,要求只要一字不差的,不停顿,也不出错的从一写到一百,或是二百,三百的就给钱,每次路过其实都想试一试,可最终也没有鼓起勇气。高中的时候,亲近的朋友都去外地上学,只有过庙会或者放大假的时候才回来,那时候,期待过庙会,也是期待和他们相见。 大学之后,再也没有赶过庙会了,不知道现在的集市还卖不卖锅巴,不知道还有没有红幔子首饰店,不知道那一排还有没有羊肉泡馍,不知道有没有开始卖冰淇淋,童年回不去,可是那些记忆认真回想起来,都是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