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小推车
 
 
修改时间:[2017/05/23 00:07]    阅读次数:[461]    发表者:[起缘]
 

   十年前,我参加市里组织的老干部工作培训结束后,赴山东沂蒙山区接受红色教育。所到之处,柜台上、地摊上摆着一个个小推车模型,跟我过去推过的小推车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小了点。出于好奇,更是小推车模型触动了我对过往岁月的回忆,我便从地摊上随手拿起了一个小推车模型,看了又看,感到很合我意。讨价还价后,花8元钱买下了它。回家后,就把它郑重地放到了古董架上。

   某一日,邻居大姐登门造访,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赫然醒目的小推车模型,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接着就说:“你摆这个干什么?还没推够那小推车?”我听了心里有点不舒服,可还是解释说:“我在沂蒙山区看着到处摆着小推车模型,自有它的道理。并且制作工艺很好,很像小推车,就买了下来,作为纪念。”邻居大姐听了,只是“噢”了一声,就没再说什么,我却由小推车模型引发了对小推车的一番思索。

   小推车又叫独轮车,也有叫手推车的。听家乡老人讲,家中有小推车的并不多,主要靠肩挑人抬运庄稼,很不容易。后来,有人就琢磨着制作出了木头轮子的小推车,儿时还常见到庭院里放着一个笨重的木头轮子,我和几个小伙伴经常扶起它来,滚着玩,那时感到很有乐趣。那就是小推车胶轮的前身,我曾质疑过:“怎么能用这么笨重的轮子,那得多大的力气才能推得动?”现在想来,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能有这样的木轮小推车就不错了,这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从我记事起,小推车车轮都是钢圈胶轮的了,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广大农村离不了的运输工具,几乎家家都有,是送粪、推土、运料的很便利的工具,在农村用途很广,一年四季的农活都离不开它,那时经常可以看到,一排排推土的、一队队送粪的,一辆辆送公粮的小推车队,就是那个时代的特征,一度成为乡村里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我从记事起就认识了小推车,只觉得它好玩,有时嚷嚷着让大人们用小推车推推,也就满足了一时的虚荣和舒适感,对小推车的认识还不深。及至上了小学,教科书上一篇课文叫《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附有杨水才推着小推车的插图,讲了杨水才发出的誓言就是:“小车不倒只管推,一直推到共产主义。”我把这句十分经典的话始终记在心里,并和家里的小推车挂上了钩,觉得小推车也更有意义了。心想,杨水才推小推车成为英雄人物,说明推小推车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有了对小推车的喜爱,放学回家,我也愿意推着小推车试试。起初,只能借助肩膀上车袢,两手架起小推车,不能走,一走就歪倒,歪倒了再用力扶起来,经历了“几倒几起”后,终于可以“上路了”。先是在院子里推着走走,后来弟妹们见我能推小推车了,都嚷嚷着让我推推,都抢着坐上去,可弟妹们好几个差不多一般大,就像刚学会了开车一样,可不敢一起推。于是,就一个一个地轮流推着走走,坐在小推车上的歪头瞧瞧没坐上车的,有点沾沾自喜,心里那个乐啊,有时会乐的笑出声来。我也就乐此不疲,我的乐与他们大不同,推推这个,推推那个,与小推车的距离越拉越近,我也初步学会了推小推车,这是向杨水才学*的基石。

   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下,家乡“遍地开花”,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河造田,那时的田野里,处处彩旗飘扬,小推车涌动,一排排、一行行的小推车,真是“车水马龙”、“车来车往”。 大舅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支书不像现在当官的,动动嘴就不错了。那是真得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子、甩开膀子和老百姓一样干,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亲自干。”大舅堪称实干家,他推着小推车带领大伙奋战在工地上,推的土比社员还多,支部书记都这么拼命干,群众还能不干?干群一齐心,家乡就成了那时的全社改河造田的一面旗帜,县委宣传组闻讯来了,公社报道组来了,在工地现场为我大舅和社员们拍摄了幻灯片《我们的好书记》,我是第一时间看到幻灯片的:大舅弯着腰用力推着满满的两偏篓土往前走的镜头,后面紧跟着推着土的群众,看了幻灯片我曾为大舅骄傲过,后来也思考过,大舅带领大伙用小推车推出了上千亩良田,真像教科书里的杨水才。

   到了中学时代,我与小推车有了更深层的接触,那时正赶上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之风盛行,学校建校?,我们上山推石头,学校的一溜教室都是我们推石头盖起来的,都是我们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1月8日清晨,学校里组织到龙湾水库下游的山坡去推石头,到了一个叫“小石门”的地方,天空飘起了小雪花,这时,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同学们正在猜疑时,大喇叭里传来了“周总理逝世”的不幸消息,大家的心情马上沉重下来,没有大声说话的了,一边走着,一边流泪,大家化悲痛为力量,那天推的石头特别多,那天的小推车上承载着巨大的悲痛。

   那个年代,每到学校放假时,都要求农村学生回到生产队里干活,大一点的男学生大多是小推车不离身,夏天推小麦,秋天推玉米、推花生,同龄人都比试着谁推的多,省怕自己推少了,越推越多,小推车把上不知留下了我多少汗水,小推车推出了我的青春时代。

   说起小推车来,还有难忘的一件事。在我的少年时期,有一天,祖母得了重病,村里的的医生已无法救治。那时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而祖母病情严重,在自行车上根本坐不住,父亲因公出差了,怎么办?没有别的好办法,我迅速推出了小推车,扶着祖母坐到了小推车的一面,把另一面放上一块大石头,保持平衡。心急火燎的我,一路小跑着推起祖母往县城人民医院奔。祖母强忍着疼痛,也劝我说:“不用急,不用急。”我想,这个时候不急,再什么时候急。跑了20多里路,医生说,幸亏赶来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而,我那时很感激小推车,我与小推车接触印象最深的也就是那一次,因为小推车就了我祖母的命。

   后来,我先后几次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参观考察,在那里,我看到一幅幅当地老百姓推着小推车支前的动人场面,组成了推小推车支前大军,多么令人震撼!有人推着小推车送军粮,有的推着小推车救伤员,小推车推上了孟良崮。几乎每次都听解说员说:“孟良崮战役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而且在最近一次的参观学*中,我看到了一辆辆小推车堆在了纪念馆区,作为富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景点。还见到在孟良崮上展示的放大的小推车,成为孟良崮战役的一个重要标记。参观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才领悟到小推车的真正意义,更触及到了我的灵魂深处,勾起了我对小推车的回忆。这小推车的意义远非小推车本身,它囊括了广大沂蒙山区人民缝军衣、做军鞋、推小车、抬担架、舍生忘死救伤员的支前行动;它表明了广大沂蒙人民为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小推车也形象地展示了沂蒙老区人民的宽广胸怀!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电影《沂蒙六姐妹》中陈毅元帅说的一句话:“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我的眼前还浮现出当年的电影《车轮滚滚》的情景:一支庞大的支前民工队伍,推着小推车奔赴前线,车推人拉,车轮滚滚,势不可挡,这就是小推车推出的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小推车已渐行渐远,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小推车已被飞奔的汽车所取代,被隆隆的拖拉机、三轮车所取代,甚而被摩托车、电动车所取代。然而,取代不了的是小推车所应有的时代价值;取代不了的是小推车的时代印记;取代不了的是我们对小推车的美好回忆。

   小推车看起来虽小,却意义不小,说起来极普通,却价值不普通。它推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它最特殊的意义是推出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里珍藏着它,沂蒙人民铭记着它;它最普通的意义是推出了人类的情感和生命的价值,我也将会铭记着它—我心中的小推车。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