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她从入学时年龄最大、成绩最差的工农兵学员,成为北京外语学院出类拔萃的尖子生。但在毕业生统一分配的年代,她没有选择工作的权力,被分到英国大使馆做一个小小的接线员。虽然工作的单位听起来感觉很荣耀,但接线工作却很单调枯燥,乏味无聊。 一天,回到家,她向母亲发牢骚、吐苦水。12岁就参加革命的母亲没有说什么,而是叫她去刷马桶。她使劲地刷,反复几次,感觉还是很不干净。她不由抱怨:“我没办法了,就这样子了!”母亲意味深长地告诉她:“一件事情,你可以不去做。如果做了,就要动脑筋做好,就要全力以赴。你虽然不能选择你的工作,但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啊,那就是把工作做好。” 她把妈妈“没有选择的选择”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回到单位后,便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有些电话打进来,一时无法找到要找的人,她总会问清楚什么事,然后尽量找到人。慢慢地,使馆人员有事要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她打电话。逐渐地,她工作的电话间成了大使馆的信息中转站、大秘书,她也成了使馆最受欢迎的人。 大使没想到一个接线员竟将工作做得如此出色,他史无前例地跑到电话间笑眯眯地表扬了她。没多久,她被破格调去给英国《每日电讯》记者处当翻译。报社的首席记者是个名气颇大的老太太,得过战地勋章,被授过勋爵,本事大、脾气也大,还把前任翻译给赶跑了。刚开始时她也不想要一个接线员来做翻译,最后才勉强同意一试。面对严厉又有些刁蛮、高傲又有些古板的老太太,她没有抱怨,也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勤奋工作。一年后,老太太经常向别人炫耀:“我的翻译比你的好上十倍。” 出色的工作,使她引起了外交部的重视,成了国家重点培养对象。1978年,她被派往英国留学,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国际关系,在里兹大学攻读语言学硕士,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2年回国后,她到外交学院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副院长,是《牛津词典》和《英汉大词典》的编者之一,出版了《毛泽东传》(汉译英),《周恩来和他的世纪》(英译汉)等几十部学术、传记和文学作品,多次荣获外交部的嘉奖。 她就是任小萍。从1999年开始,她先后担任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新闻参赞和发言人,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2010年6月,她从驻纳米比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职位上卸任。 从一个接线员到一位全权大使,任小萍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把工作当成事业,作为创造人生的舞台,全力以赴、脚踏实地履行好每一个职责,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扮演好每一个角色,才能用工作体现价值,创造精彩的人生。有的人只把工作当成一种职业,没有激情,消极应付,慵懒散漫;有的人只想投机取巧,拈轻怕重,一不如意就谩骂抱怨,四处发牢骚;有的人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不努力工作,总想天上掉馅饼,最终结果往往只会在万般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庸又平凡地生活着。要想成为赢家,必须把单位当家,要想人生出色,必须工作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