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坐船去伦敦
 
 
修改时间:[2017/04/22 18:07]    阅读次数:[469]    发表者:[起缘]
 

   现代人,生活快节奏,工作追求高效率,真正验证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些所谓的至理名言。这些话时刻回响在我们耳边,周围的一切也印证这些话,这些话说的也没错,时间可不就是过去不再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伟大的孔子,也在感叹时光流逝,一去不返。

  快节奏,高效率,在经济社会中,是创造价值的助力推进器,没有一家公司企业,不在强调这一点,为公司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效益,公司企业反过来回馈员工对等的报酬。这样看来,公司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种关系符合经济常识,双方能够达成共识并且接受。

  我这篇文章的题目“坐船去伦敦”,表面看是一种悠闲放松,有大把的时间,不急不躁,飘荡徜徉在蔚蓝色的大海上。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坐船伦敦?乘飞机不是更快吗?坐船伦敦,时间需要将近一个月,飞机只要十余个小时,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坐飞机去伦敦,是当今高效率氛围下的必选。

  我看过央视播出的中国首档青年公开课《开讲啦》,其中有一期,是著名小说家“麦家”的演讲,这期演讲的题目是“我想重新出发,坐船去伦敦”。这期节目里,麦家讲述,他耗费十一年的漫长时间,写出了小说《解密》,创作期间反复修改,删掉过八十万字,而这部小说定稿才二十万字,这是一呕心沥血之作,精雕细琢出的艺术精品。

  十余年创作一篇小说,犹如十年磨一剑,这需要多大的耐力,多高的追求?麦家创作过程中,数次忍不住要放弃,因为这需要极专业的知识和广博的素材,边写边学,太过艰辛劳累,而他又是一个颇具“匠心”、求完美的一个作家,他不容有一丝闪失,不忍心创作出有瑕疵的作品,他要对自己更要对读者负责任。

  然而,《解密》最终写成了,众望所归的获得文学界最高奖“茅盾文学奖”。麦家说过,写作过程中,每一次的痛苦放弃后的回头再坚持,都会更加不舍得离开,作品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精神的完全寄托,这部作品就是麦家的亲生骨肉,怎么忍心自己的儿女胎死腹中?

  麦家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反思,继“解密”小说成名后,麦家经不住利益诱惑,三个月时间写出了抗战谍战小说《刀尖》上下册,三个月对比十一年,《刀尖》可谓是高效率,迎合了市场,满足了需求。麦家把这次创作,比喻成自己身体上的一个明显的伤疤,一个莫大的耻辱!小说里面漏洞百出,是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产生的残次品,麦家不忍直视这部作品,感到深深的羞愧!

  十一年创作出《解密》和三个月写出《刀尖》,这不就是坐船和乘飞机去伦敦吗?快节奏,高效率,让麦家写出让自己羞愧的、破绽百出的《刀尖》;而漫长时间的磨砺,创作出了获得大奖的《解密》。这件事明白的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没有捷径,高效率和快节奏是拔苗助长,是文学创作的大忌。

  当下的很多网络文学创作,很多偏重于高效率,读者迫切要续读,作者拼命的写作,供求双方都卯足了劲,这时候产生出来的作品,怎能精雕细琢,哪多少时间修改取舍?更不要说艺术性和文学价值。现在的网络文学题材,以玄幻、言情、神话、魔法———居多,这都是迎合读者的口味和喜好,迎合是为了点击量,为了利益,这符合经济社会的规律。

  一味迎合当今的部分读者,就会在庸俗低下的圈子里打转,作品只是刺激人的感官,没有让人深刻思考的内容,更没有教化引导的作用。很多网络作品就是洋快餐,味道好,快捷方便,只是这样的快餐通常被称作“垃圾食品”。这个时代需要一股清流,文学创作需要有传统的、深刻内涵的作品,文学创作者要有信心,也要耐得住寂寞,选择“坐船去伦敦”,摒弃快节奏和高效率的急功近利,精雕细琢出代表自身水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