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废弃山村里的所见所悟
 
 
修改时间:[2017/04/21 15:07]    阅读次数:[452]    发表者:[起缘]
 

  一脚踏入这个废弃的村子,有种探险猎奇的心理在支撑自己,否则恐惧感会让自己慌张的逃出去。我在一间没了门窗的旧屋子里,发现一口腐朽的棺材!见到第一眼,我吓的从屋里跳了出来,心神稳定后,壮着胆再次踏入屋内,这口棺材内部狭小,顶多一米六长,宽度也窄,这应该是为老人量身定做的。

  旧时,村子里的老人,有为自己预备棺材的*惯,一是有增寿的寓意;二是预防不测,真要用的时候也方便。不知道什么缘故,这口棺材没有派上用场,年深日久,油亮的漆面脱落消失,厚实的板材也开始腐朽,上面落满了灰尘。本地的丧葬风俗,依旧是土葬的方式,这个是我打听过的。这口棺材的主人,也许还健在,只是远迁到了别处,棺材没有被带走,可能因为腐朽的厉害,只能抛弃。

  有个说法,人老了会恐惧死亡,忌讳谈论病或死,但是,恐惧和忌讳,并不能逃脱违背生理规律,该来的一定会来。人小时候,脚下的路,仿佛能无限延伸,日落月升会永远循环往复,那时候,对于死亡没有感到恐惧,死亡这个终极目的地,根本不在视野里,遥远的近乎虚幻。

  很多年前,我生活的村子里,就有老人生前为自己置办棺材的风俗,棺材存放在闲置的屋子里,或者专门搭建一个简易木棚。那些老人,会为棺材刷上好几遍油漆,厚厚的漆面防潮防虫,外表油亮可鉴,只要自己手脚能动,这活儿不会让别人染指,唯有亲自来做才放心。厚厚的板材,楠木的用不起,好松木是必须的,人的最后一件消费品,而且是永久的居所,不能马虎凑合。

  后来火葬的推广,城市没有了土葬,偏远的农村还在延续这种风俗,对于青睐土葬的老人来说,偏远农村是最佳的归宿。老人为自己置办棺材,是一种豁达从容的人生态度,面对死亡没有恐惧,理智的面对现实。听说,这个山村的老人,会互相比较各自棺材的优劣,什么板材的品质,漆面的厚薄,纹饰的精美———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死亡在偏僻的山村,不再是禁忌的词汇,成了热议的话题。

  山里的老人,没有多少文化,外部世界了解的不多,对死亡这个敏感禁忌的词汇,没有逃避和恐惧,反而是云淡风轻般的坦然心态,也许,贴近大自然,看惯了自然界四季变幻,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以此反观自身的生老病死,这都应该是正常的事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