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深刻 —— 《秋水》读后 相对主义也好,辩证思想也罢,庄子就是庄子,既不同于孔子的克己复礼,又有异于老子的清静无为。 同时,庄子又是汪洋恣肆的,也是老于世故的。庄子不会重演柏拉图所谓的“仰头夜观星相,不慎跌落井底”的书呆子故事,当然不会只关注天上的东西,反而忽略的身边的事物。因此,“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 近读庄子的《秋水》,感觉庄子真正伟大之处在于深刻。 一是,突破贵贱、高下、有无的哲学困境,提出浸淫着绝对的相对主义理念的齐物论观点。 本质上看,事物的之所以有贵贱、大小、高下之分,庄子认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贵贱、大小都是一种主观感受,事物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主观意识设定的参照系。所以,在庄子看来,如果人们能够站在智慧的山巅虔诚地仰望宇宙的时候,那么,眼前浩渺无际的天地便不再那么“天大地大”了,反而,一下子,变得渺小了,甚至小得像?米一样了。反过来看,要是鼠目寸光,一味自我膨胀的话,即便像毫末那样的事物,都会大如山丘了。 果然精彩!这个观点除了其透射着辩证思想的光芒之外,即便从科学的角度看,都令人叹为观止。毕竟庄子身处囿于天圆地方宇宙观的2400~2500年之前,而其对于天地宇宙的理解,即便拿到今天,都不失为一种正确的科学知识! 看来,源自大智慧的形而上的认识论也能对客观世界做出超越时代的判断。 二是,向传统的“先王观”发起挑战,提出“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徒”的顺时应变、时事造人的政治观点。 至于治乱兴衰、昏庸清明,除了统治者的政治取向或价值观的差别之外,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是不断变化的时势。诚如庄子所指出的:“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观点也是庄子对孔夫子“克己复礼”“法先王”主张的明确否定。至于君主到底是清明还是昏庸,拿尧和桀做对比,有一点特别令人警醒,即:其成败得失的终极原因不过是各自志趣及时势的差异而已。硬要在尧和桀之间分辨出高低贵贱的话,似乎只能归结到各自的机缘了。因此,“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三是,从时空的无限可分及无穷变化,提出“遥而不闷,掇而不?;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的人生观。毕竟,物质世界,无穷无尽;时间本身,无始无终;时空人事,久合必分,分久必合,变幻莫测。因此,真正的远见卓识,绝对不会因为弱小而藐视,也不会由于强大而膜拜! 总起来看,庄子《秋水》蕴含的中国古典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具有穿越时空、融贯古今的历史纵深感和大境界。尤其是那种追溯到历史的源头并凌驾于万古凌霄的大智慧,对于身处转型困境的现代人,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求索解决方案的思想宝藏! —— 冯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