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由屠呦呦拿诺奖想到的
 
 
修改时间:[2017/03/19 19:07]    阅读次数:[455]    发表者:[起缘]
 

  说起屠呦呦她老人家,我想现在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原因很简单,因为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近85岁高龄的屠呦呦因为参与研究并提纯和合成出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凭着在国内的研究首次获得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关于屠呦呦,在2015年前,相信大家不知道屠奶奶何许人也。不光是普通人,就连一些国家科学界的领域也是一样。因为屠呦呦没有被授予教授职称,1979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研究员,1985年任研究员。她老人家还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经历、非两院院士的“三无教授”。咱中国博士,教授,院士多了去了,所以一直在实验室里默默无闻的屠奶奶,应该是知道她的人寥寥吧!自2015年10月5日,她的名字才响彻地球村。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从她的获奖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获得诺奖之前的大几十年里,她只获得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奖项,比如有两个三八红旗手,先进工作者等等大奖。这样的大奖,我们身边的农村学校的一位在家休养的30多岁的老师也获得过。除了这几个大奖,还有几个小奖,比如 2011年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2004年的泰国玛希顿皇家医学贡献奖”、“2015年6月,沃伦•阿尔珀特奖”和“1987年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不过这些都是外国人的奖。我是布衣,不过我感觉外国佬的这四个奖貌似比咱中国的“三八红旗手”和“先进工作者”的奖要硬点吧。

  可悲的是中国有这么一个惊动世界科学界的人物,却是由外国人的眼睛发现的,并且给予了世界科学界最高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是这位八十五的诺奖获得者,在中国只是一个研究员,连教授都不是。可见我们伟大国家的人才之多——一个普通的研究员都能拿诺奖。可事实是我们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就这么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就这么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在把诺奖收入囊中以后,在短短的15个月中,好多国内大奖都奔腾而至,令将近九十高龄的屠奶奶应接不暇。这十五个月里获得的国内大奖,比之前三四十年获得的奖都多,都重。我觉得屠奶奶的脸肯定不好意思的红了。因为她感到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研究员,这么多大奖,受之有愧呀!不信,你看看屠奶奶上台领奖前的“机智访谈”!

  在出席诺贝尔颁奖晚会上,2015生物医学诺奖获得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蹒跚地走上领奖台。主持人开口问道:“您是在一直申请院士资格吗?” “是的,我一直在申请。” “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没有当选呢?” “因为诺贝尔奖一直在等着我!”(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人们为老人的乐观精神和机智语言而喝彩!)主持人接着问:“您获得了诺贝尔奖就可直接晋级院士了,您愿意吗?” “不,我不愿意,因为院士们要活下去!”(台下又是一阵掌声。) “您今年85岁高寿,经常喝牛奶吗?” “不,我从不喝牛奶。因为我也要活下去!” (台下更是哄堂大笑。) 主持人最后说:“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老人答道:“别客气,我知道,你也要活下去!” (台下大笑) 主持人:您为什么总是强调“要活下去呢”?! “不是吗?诺贝尔奖不是明确规定:必须活着才能获奖吗? 如果不活着站在这个颁奖台上,能领到这个奖吗?!这是比诺贝尔奖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您懂了吗?!” (台下笑声、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全场爆棚!)

  不愧是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向老人致敬,向机智幽默追求人生理想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屠呦呦在瑞典医学院的演讲现场中的一幕,或许很多人没有发现:诺贝尔主题演讲会的主持人,卡罗林斯卡学院传染病学教授 janandersson先生在屠呦呦研究员演讲全程中一直跪在地上,一只手从后面扶着屠教授,另一只手为屠呦呦研究员拿着话筒,30分钟一动未动。可能是因为前两位获奖人是站着,委员会临时决定搬来椅子让屠呦呦研究员坐着演讲,可是麦克风线不够长,但janandersson先生这种敬业的精神,这种对科学的尊重,这种对老人的尊敬,感人至深,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然而,再看看我们伟大的祖国,屠呦呦的祖国母亲是怎么对她获诺奖做出反应的。黄晓明、angelababy结婚时间是2015年10月8日,然而三天前,也就是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现实的对比是:报纸、电视、广播、app新闻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黄晓明的婚礼,对屠呦呦的报道却明显冷清得多,甚至被黄教主的大婚消息,覆盖、碾压,以致很多人不知道屠呦呦是谁。因参加黄晓明婚礼的大牌明星太多,导致浦东和虹桥两机场几乎瘫痪,婚礼现场比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要隆重得多。哪个还有心思关注拯救人类的科学家呀。当时诺贝尔获奖科学家屠呦呦的新闻在世纪婚礼的映衬下颇为“暗淡”,“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不如戏子的一场婚礼”。这种局面,和那个一直跪30分钟的主持人是形成了怎样的对比,这对比能比出一个名族的价值取向,甚至也对比出了一个名族的明天。

  中国的一个小小的研究员就能获得国际巨奖,让世界为之低头。这说明了什么?我通过醇厚、迷茫的雾霾,仿佛听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得不了诺贝尔奖,得了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坚决叫他(她)当不成中国科学院院士!借以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比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身份不知道要高贵多少倍。旨在说明那些花钱托关系买上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是些高贵的人,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些下三流的地位卑贱的人。听到这里,我心里豁然开朗了,也明白了许多。比如身边的那些在家歇着不上班的人,都能评上高职,而那些天天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甲、乙、丙为什么连中职也评不上了,因为有诺奖在前面等着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借屠呦呦的获奖感言共勉吧: 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所以,丰富自己比取悦他人更有力量: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