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送礼杂谈
 
 
修改时间:[2017/01/01 01:07]    阅读次数:[445]    发表者:[起缘]
 

  送礼杂谈

  元旦前夕,友人来访,送来两包龙井茶叶。我们边品茶,边聊天,谈到送礼,感慨万千。

  过去,走亲访友送一束鲜花,带两瓶好酒,拎几斤糕点水果,略表一点心意。没有人以礼物的厚薄,确定对你的亲疏。礼物只是一种“礼”,助兴而已,极少带有“物”的含义。倘若送一本名著或一祯字画,被认为是高雅馈赠,更受主人喜爱。很少有送“红包”或送高档衣物的。

  在我们新疆,真正同窗好友来往,常常是空手来,空手去,亲如家人,不必为准备礼物劳神费心。如果你带上贵重礼物,反而使友人见外。这是我们党培育的朴素的传统作风。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但眼下,在一部分人中,礼、情二字的内涵变了,成了“礼重情谊重”了。礼物变成了买路(路子)钱、敲门(后门)砖和升官(官位)梯。

  一个人活在世上真不易,几乎抬脚动步就得求人,就得欠人情,就得送礼。孩子上学,工作调动,求医看病,评聘职称,分配住房,联系业务……哪一样不求人?公事私办,私事公办,层层关卡,环环相扣,都得烧香拜佛,请客送礼。亲疏厚薄,微妙关系,无不费心斟酌,前思后想,绞尽脑汁。万不可抠搜疼钱,让人感到你小家子气,办不成大事。

  一位朋友为爱人的工作调动,对有关人员几乎都“意思”到了,唯独忘了一位重要人物,结果在关键时刻还是给“卡”住了。后来托朋友,找关系,想办法给这位关键人物补送了一份厚礼,才得以过关。

   现在的人情礼,实在是名目繁多,什么盖房迁居的“乔迁礼”啦,办店开铺的“发财礼”啦,春节年关的“压岁礼”啦,婚丧寿辰的“酒席礼”啦……今日你请我,明朝我邀你,请柬满天飞,送礼不间断,你来我往,互相攀比,水涨船高,几十元的红包如今根本拿不出手,少则一百元,多则上千元。这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真是不堪重负。有的为了凑分子送礼,将买粮买菜的生活费都搭上了。一些月薪四五百元的年轻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送礼钱。

  请客送礼的事,如果与“权钱交易”的腐败作风搅在一起,则表现更露骨,影响也更恶劣。比如请客:对于极少数掌权者来说,能够请到赴宴就已经给主人“长面子”了,不必送礼,主人照样感激不尽,盛情款待。“权”比“礼”还重,所欠人情,将来有机会以“权”偿还,彼此心照不宣。

  有些掌权者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得以提拔重用,步步高升,常常找个由头,用公家钱物,堂而皇之地给上级领导、顶头上司和有关人员频频送礼。难怪有人总结出这样一句话:“会工作不如会送礼,埋头苦干不如会拉关系。”

  在商品社会里,没有物质交往,就没有人情,就很难办事,这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信条。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蜕变成了赤裸裸的商品等价交接,玷污了人类温馨纯真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使现代文明蒙上了一层阴影。

  近礼疏义,重礼轻情,互相利用,久而久之,逐渐使一些人变得冷酷无情,麻木不仁。因此,人情固然要,送礼之风却不可长!

  199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