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我只属于我自己
 
 
修改时间:[2016/12/27 00:07]    阅读次数:[414]    发表者:[起缘]
 

   ——欣赏德语第一音乐剧《伊丽莎白》

  “ich gehör nur mir”是经典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elisabeth》的主题曲,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我只属于我自己”,这表达了对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那位可爱茜茜公主的坚韧自我,同时也表达了历史上作为奥匈帝国伊丽莎白皇后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格。

   关于生死、自由和爱,几乎是我们人类最重大,也是最重要的生命命题,同时这一切恰恰又成为我们普罗大众最不易,也是最困难解析的。我们的生命轨迹各不相同,我们的人生真味千差万别,诠释好这个命题,因人而异,也因人而宜。

   历史上的茜茜公主真实面貌,与我们在罗密。施耐德演绎的电影版《茜茜公主》中仅仅的纯真可爱、活泼开朗是截然不同的。1837年圣诞夜,茜茜公主出生在巴伐利亚(今德国巴伐利亚州),她的父亲马克西米利安。约瑟夫公爵是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具有平民意识,不爱妻子,不爱贵族政治,他灌输给童年茜茜的,是自由开放,随心所欲。所以,茜茜在公主时代便已不拘礼仪追求自由。她15岁那年阴差阳错地嫁给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成为奥地利伊丽莎白皇后。一度,她克制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合适的皇后,不问政事,一切围绕着丈夫的事业,当约瑟夫出征意大利撒丁岛时,她还组织皇室贵族妇女建立了战地医院,帮助救治伤员。

   那个时期的伊丽莎白皇后,只求做一个贤妻良母,她抑制了自我;

   然而,现实与愿望总是有距离的。哈布斯堡王朝宫廷中冷峻的礼仪和守旧的规矩让喜欢骑马、读书和艺术的她难以接受,在宫廷中她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弗兰茨皇帝受过严格的宫廷教育,他威严勤政,然则性格懦弱,凡事多与索菲皇太后商量,极少与她交流,加上她本人从小在巴伐利亚的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地成长,性格上极难与皇帝融合。终于,由于皇太后剥夺她教育孩子的事件,让她忍无可忍,任性的她带着孩子出走云游,女儿在途中死于疾病。

   凡此种种,极大刺激了这位年轻的皇后,身体也变得极差。不到23岁的她远避马德拉和科浮岛长期养病,拒绝回到维也纳。

   远离宫廷的日子,仿佛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留白。避世冥想的伊丽莎白皇后不断探索着自我的需求,某一天,她像突然豁然开朗顿悟得道似的,变得聪慧,变得漂亮,以至于凡是去探望她的皇室成员都赞叹: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没有任何男人会不爱上她。

   重回维也纳,她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宫廷的挑战,她要运用自己智慧来征服这个封建皇族。首先她公开挑战皇太后和贵族阶层,把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宫廷管家和儿子身边的太子太傅换人;组织安排舞会规定年龄,不许可年长的女眷参与。同时她参与政事,促成对匈牙利的折中方案,赋予这个附属国更多的权利,从而推进了奥匈帝国的建立。匈牙利也回报了这个美丽的皇后,将皇冠戴到弗兰茨和伊丽莎白的头上。此后,宫廷上下对她刮目相待,索菲太后退出政治舞台,连弗兰茨皇帝也从以前写信署名“永远爱你的弗兰茨”,变成“对你忠贞不渝的小男人”、“深爱你的小矮人”等等。

   可能是一种沉沦,也可能是一种强势。这也就让这位美丽皇后成为欧洲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对她的褒扬,主要是她的美丽,她的骑术,还有她对研究海因里希。海涅诗歌的贡献;而对她的贬斥,则是她的任性,她的无羁,再就是她对政事的干预。

   这个时期的伊丽莎白皇后自我愿望复苏,甚至走向极端。然而,那恰恰就是茜茜公主的归来——一个鲜活本真的任性公主;

   1889年,弗兰茨与伊丽莎白的独子鲁道夫情感受挫,与情妇一起自杀与维也纳郊外的森林。此事对伊丽莎白是严重的精神打击,她也就此被彻底击垮了。从此以后,她不再穿着艳丽的服饰,一直是黑色打扮,黑裙黑纱黑手套黑雨伞成为她的标志。她本人也变得忧郁神经质,向往死亡。她不断无序地旅行,没有任何招呼就直接去其他国家皇室拜访,让对方措手不及;深爱她的弗兰茨皇帝派出军队暗中保护她,她得知后又不断戏弄那些侍卫人员。1898年9月10日,她走出自己居住的瑞士日内瓦旅馆,准备乘船前往蒙特勒,在旅馆门口,被一个想出名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卢切尼用锥子刺中心脏。一代艳后就此香消玉殒于日内瓦湖畔。

   这个时期的伊丽莎白皇后追求的自由,已经走向了自由的反面,那个反面就叫做“放纵”。正是由于她的放纵,让历史的笔墨最终描绘出一个不可思议的皇后。

   童话般的的茜茜公主只属于电影,真正的茜茜公主堪称传奇人物,却绝非一个对国家、对家庭、对自己负责任的矛盾角色。

   音乐剧的视角,就从这个矛盾点切入,从而颠覆了我们印象中的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还是温柔天真、可爱动人的,可是成为奥地利皇后之后,面对宫闱之争斗,她成为一个斗士,她利用自己的美貌为武器,将皇太后、将宫廷官员,乃至将皇帝挑落马下,让他们都沦为自己的手下败将。

   剧目从绞架上的刺客卢切尼遇见死神出发,引出俊朗的死神,再导出茜茜公主小时候曾经从树上掉落,与死神有过邂逅,那死神就以伊丽莎白最喜欢的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命名,暗示着他们之间无法避免也无法调和的纠葛与纠结。而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就是我上文所介绍的那片片段段的聚结。所说明的,也就是茜茜公主的人生是一部传奇,但她的人生绝非童话的演绎,概而言之,那主题曲点明了——“我只属于我自己”。

   既然是音乐剧,当然无法撇开音乐、舞美、道具,还有最关键的演员。德奥音乐向来是欧洲古典音乐的翘楚,这份精彩在此也得以延续,感觉在这部作品中,无论任何一段唱段或插曲,择出单独聆听称之丰盛美好的“听觉盛宴”绝不过誉,这点从现场观众反响之强烈不难看出;舞美则明显德国人那种哲学思维,恢弘大气,构思精巧,形式方方正正,思考则曲里拐弯,就便是主道具,一座形似“拉索桥”旁逸横空斜出,兀然凌驾于舞台右上方,忽而成为死神的桥梁,忽而成为人物艰辛跋涉的山坡,忽而又强化暗示刺杀伊丽莎白的尖锥。在欧洲音乐剧舞台上久负盛名的罗贝尔塔。瓦伦蒂尼饰演的伊丽莎白,马克。赛博特饰演的死神,库洛斯。阿巴尼饰演的卢切尼,则为来沪演出的《伊丽莎白》增添了无可低估的光彩。

   辉煌的奥匈帝国一去不复返,美丽的茜茜公主也已经成为历史。历史留下了无尽的感叹,这出爱与死相随,情与惑相伴的音乐剧,为我们全方位诠释了美丽的伊丽莎白皇后强韧不屈的坚毅精神,更为我们解读了“我只属于我自己”欲望追求的人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