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感受敖鲁古雅
 
 
修改时间:[2016/11/19 10:07]    阅读次数:[490]    发表者:[起缘]
 

   许成光

   初冬时节,笔者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探访了这个带有传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温克族猎民部落——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我们在敖鲁古雅逗留的几天里,感觉天气十分的寒冷,每天的最低气温都在零下20摄氏度。经过当地人解释才得知,呼伦贝尔市根河虽然不是中国最北端的区域,但海拔高于黑龙江的漠河县,气温低于北极漠河,因而被称之为“中国冷极”。

   敖鲁古雅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这里是森林与草原的界线,内蒙古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大草原在此交汇,一边是草原、河流,一边是森林、山岗,空气新鲜,野味十足。

   我们驱车来到根河市偏西约5公里处,观赏了依山建成的鄂温克族使鹿部落景区。只见造型独特的木制大门上方两侧写有:“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根河敖鲁古雅”。好客的主人介绍说,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由桦树皮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以驯养驯鹿为生。

   10月末已是旅游淡季,景区内的游客寥寥无几。我们进入景区后首先见到林间有几座“撮罗子”,再走几步从树上飞来了几只山鸟儿,分别落在了我们几个人的头上、肩上,有个鸟儿居然落在了导游伸出的手掌上。不远处几只雪兔在雪地上吃着枯黄的青草,松鼠在树枝上跳来串去,一群狍子在不远百米的地方觅食。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当属驯鹿,有四只驯鹿自从我们进入景区始终跟随在左右。起初,高大体壮而带有大鹿角的驯鹿多次冲着人群跑来,以为是要顶撞人,吓得大家四处逃串,追到人它却稳稳地站在那看着你,或绕着人群走来走去。当人们再次走动驯鹿又会跟随其后。导游解释说,驯鹿性情非常温顺,驯养后很听主人的话,是我们鄂温克人重要的交通工具。景区内游客们经常带些食物喂给这里的动物,使这里的动物们与人类很亲密,把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我们置身于动物世界,与这些珍贵的生灵零距离接触,真切感受到它们是那样的灵性可爱。

   景区负责人介绍说,敖鲁古雅鄂温克少数民族是中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鄂温克少数民族共有230多人,分散在辽阔的森林中,最远的距离市区270公里,最近的50公里。所以,这个民族是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也是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驯鹿俗称“四不像”,它们的造型十分奇特,长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躯,牛一样的蹄子。鄂温克人同驯鹿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他们对待驯鹿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每到节日,鄂温克人为驯鹿梳妆打扮,披红挂彩,挂上亮晶晶的铜锁;如果有驯鹿不幸死去,他们会难过的失声痛哭。

   在返程的路上,司机师傅告诉我们,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要敬火神。鄂温克族人对火还有许多禁忌,比如不许用带尖的铁器捅火,不许用水泼火,不许向火里扔脏东西,不许女人从火上跨过,不能用脚踩火等。

   一位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说:鄂温克驯鹿人被誉为“森林之舟”,他们常以“鹰的眼,狼的胃,兔子的腿”来形容自己。鄂温克人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他们将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我的脑海中顿时联想起了著名作家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描写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壮,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驯鹿人。是啊,鄂温克人不能没有驯鹿,驯鹿更离不开鄂温克人。

   据了解,党和国家早已制定实施了多项鄂温克族定居生活的优惠政策,祝福勤劳勇敢的鄂温克人早日过上文明、富裕、幸福的新生活,祝愿敖鲁古雅永远成为驯鹿的乐园。

 
 
 
上一页:我读论语
下一页:清浅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