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有一种爱叫慰藉
 
 
修改时间:[2016/11/13 23:07]    阅读次数:[513]    发表者:[起缘]
 

  华姐坐在我的对面,津津有味地吃着烤鸡,不时地抬起头催我:“快吃啊,香极了!”我说:“今天34度,热死了,歇会儿。”华姐从桌上拿起她的湿手巾,让我擦汗,又拿起一块西瓜,放在我手里,说:“解解渴。”我很享受地看着华姐的吃相,笑眯眯地问她:“心疼我吗?”华姐摇了摇头:“不心疼。”“为啥?”“你一个人呆在家里多寂寞,出来看我就当溜达。”顿了顿,华姐又说:“我一个人在这里都要憋屈死了。”华姐把桌上的食物全都推在我面前,不停地劝我吃,看我不动,她很紧张,孩子气般地眼神望着我说:“看你一身汗,累坏了,到我床上躺一会儿吧?你要是什么都不吃,回家就走不动了,下次就该不来看我了。”我心里一阵难过,眼泪都要流出来了。我对华姐说,只要你在这里呆一天,我就会来看你一天。华姐放心地笑了,歪着头问我:“你看我的小辫漂亮吗?”华姐的头上翘起三个只有小孩子才扎起的小辫。我认认真真地回答她:“我姐天生丽质。”华姐一脸的幸福。她向我要小镜子。望着镜子中的自己,华姐美美地笑着。她说,她的房间没有镜子,她刚洗完头,就把窗户打开,对着玻璃梳小辫,还没梳完呢,就听说我来了,放下木梳就跑出来了……

   说这话时,我和华姐正坐在精神病院的会客厅里。我每月至少来看华姐一次,她在这里呆了快四年了,其间只回家过一次。

   华姐患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华姐是夫的表姐,年轻时很漂亮,也有个很好的职业:医生。华姐的命运因一个男人而改变:她的前夫。前夫很英俊,也有一个很好的职业:警察。但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恶*:吃喝嫖赌。当前夫的劣根性一样又一样表现出来时,华姐一次又一次原谅了他。当前夫和小姐生的孩子已经会走了,当前夫的警服已经被扒了,华姐也彻底崩溃了。

   离婚后,前夫销声匿迹,华姐去了精神病院。此后,华姐的病时好时坏,好在5岁的儿子与华姐相依为命,华姐多少有些精神寄托。

   然而,遗传基因不可抗拒,华姐的儿子越来越像他的父亲,终于有一天,华姐忍无可忍,将不争气的儿子逐出家门。

   华姐一直痴情等待前夫的回心转意,期盼他浪子回头,但20年过去了,前夫杳无音讯。华姐对儿子充满希望,但得到的却是无限失望。也许,华姐彻底绝望了,她对所有人都产生怀疑,彻夜难眠,拒绝服药,拒绝亲人的劝导,一个人白天黑夜地在大街上游来荡去。她最大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毫无节制的花钱。

   听夫讲,华姐天资聪颖,生性善良,身为家中长女,特别体恤父母,关爱弟妹。华姐上大学时,自己舍不得吃穿,把助学金省下来,求家在上海的同学给父母、弟弟妹妹捎回漂亮的衣服。

   就是这么善良孝顺的人变成了疯疯癫癫的“流浪女”。

   医生建议,华姐需要长期住院治疗,否则病情会越来越重。

   这样,我托关系给华姐联系到这家远离市区的很难入住的精神病院;这样,华姐年迈的远在外地的父母把华姐托付给了我。

   刚入院时,正是华姐病情不稳定的时候,她对我充满敌意,指着我的鼻子骂我,就是我这个刽子手把健健康康的她送到疯人院;说我给她买的食物不是有毒就是处理品。中意的东西,她留下;不中意的,当即就扔。她只对钱感兴趣,不停地索要,而医生护士说,华姐太能挥霍了。

   当初,华姐骂我时,我还生气,渐渐低,我开始同情华姐,心疼华姐,常常被清醒时华姐善解人意的话感动得心碎;渐渐低,华姐不再嚷着出院;渐渐地,只要我说我的孩子上学也需要钱,华姐向我要钱时就不再理直气壮了;渐渐地,华姐开始依恋我;渐渐地,华姐成了我的牵挂。

   来探望精神病患者的人很少,好多患者家属每年交款时才来一次,患者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可想而知他们枯燥,孤独和寂寞的日子。有一次,我着急用卫生间,经得护士同意后我匆匆而入,可随后我发现,身后尾随好几个患者。我不*惯众目睽睽之下如厕,劝她们离开,反而,越聚越多,所有人都睁着好奇的眼睛盯着我,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成了她们单调而又郁闷生活的亮丽风景。

   华姐总是掰着指头问我,这么多年了,除了儿子来看过她三次,为什么她的弟弟妹妹谁都没来过?我跟她解释,从我家到医院等车转车来回路途三、四个小时,华姐的弟弟妹妹远在外县,来趟哈尔滨耽误时间更久,所以他们就委托我来看望华姐。糊涂时,华姐说,每天她趴在窗台往楼下看,经常看到他们在楼下走动,就是不上来;清醒时,她说,她能理解。但她就是屡次地问。

   其实,我真的希望她的家人经常来看望她。我清楚地记得,她儿子第一次来时,华姐充满慈爱的灿烂的笑容,连医护人员都惊奇地说,这么多年我对她那么好,华姐也没那么开心地笑过。

   爱也是一种精神慰藉,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之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华姐的后半生将在这里渡过,我只希望,我的每次到来都会给孤寂的华姐带来些许的安慰,华姐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一页:唐宣宗的反省
下一页:在偏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