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贩运 一九六六年,文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那年冬天,学校停课,和他年龄相仿的很多高中学生都激情澎湃地到全国各地大串联去了,他自幼生在偏僻农村,去的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他们的人民公社——那里是他读书的高级中学。其实,他也想借此串联的机会免费去逛逛祖国的名山大川,但他知道,做为家中长子的他却肩负重任,不能随心所欲。 那年冬天,生产队只分给他家三百斤大白菜充当一家人来年的口粮。家中弟兄五个,他排行老大,那时父亲年事已高,已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他必须义不容辞地和同村人一起去贩运这三百斤大白菜,把它们变卖成可以供一家人充饥的红薯干。 傍晚时分,他跟着同村的三位中年人一起用架子车拉着自家分得的大白菜从虞城店集踏上了去安徽利辛县的小路。 利辛县盛产红薯。 利辛距家大约三百里路程,他和大家趁着天界如水的月光急匆匆赶了一夜的脚,黎明时分,想不到风起云涌,彤云四合,不一会儿阴沉沉的天上竟洋洋洒洒飘下鹅毛大雪,有心赶路,奈何雪大路滑,四人在亳州城外一座野地的茅草房里被困了一晌午,随身携带的黑窝头和咸菜也全部食之告罄,中午雪晴后,他们便踏着泥泞的乡村小道,要饭走到利辛县乡下,吆喝着,挨家串户,用白菜一斤换两斤兑了红薯干。 返乡途中,所拉重物倍增,他不如同行的中年人年富力强,一直行动吃力迟缓,冰天雪地里,他却热得大汗淋漓,常常感到口渴难忍,不得不在路边清净沟渠里破冰掬水饮用。这让他想到一名句,把它改成“壮士饥餐百家饭,笑谈渴饮冰河水”最为妥帖。因红薯干属粮食作物,那时国家严格统管,虽然每人都用破床单把贩运的红薯干蒙的严严实实,但遇到乡镇集市,仍然心有余悸,担心市管会工作人员查处没收,那可是一家人翘首以待的全部希望呀!每次穿越集市而行时,他觉得自己都是贼头贼脑,鬼鬼祟祟,宛如过街老鼠,恨不得插翅飞过。 两天两夜,十六、七岁的他,来回拉着几百斤的重物,脚上打了好几个大血泡,他风雨兼程如同飞夺泸定桥,躬身埋头奔袭了六百余里。到家时,家中已经断粮,一家人见此欢天喜地,老母亲慌忙煮了一锅红薯干,他放开肚量美美大吃一顿,累得爬到床上倒头便睡。 他觉得自己克坚攻难,终于不辱使命,一家人的口粮总算有了着落,比起文革串联更有意义。 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夜,格外香甜。 供稿:虞城倪全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