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煮海为盐 酿造甜蜜生活
 
 
修改时间:[2016/11/08 22:07]    阅读次数:[513]    发表者:[起缘]
 

  黄河,一路咆哮奔腾,向着大海慕名而来;渤海,伸开它巨大的臂弯,接纳了来自远方的朋友,也亲吻着河口这片热土。

  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市河口区,正是这样一片有“水缘”的土地,一边是母亲河的青睐,一边是渤海的垂青。这使得河口区2365。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面宽阔,东、北两面环海,海岸线长254。37公里,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是油气、土地、草场、滩涂、海洋、盐卤等自然资源异常富集的“金三角”。境内油气年产量占整个胜利油田的50%,-10米浅海水域350万亩。天然草场67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芦苇面积36万亩,是山东省最大的苇草基地。出产的优质黄河大米、大豆、冬枣等被誉为“来自最佳生态环境的绿色食品”。辖区内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以其独有的广袤、古朴、新奇和野趣吸引着中外旅游观光者。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开发挖掘人类自身的潜力,也开发和挖掘地球乃至星球以外的潜力,以为我所用。当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地都在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有的靠名山大川,有的靠名胜古迹,而河口的优势,当然少不了海面和海水资源!

  如何让无尽的海水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他们想到了盐!

  河口人眼睛盯住了盐,准备在盐业上大做文章,他们的决策,是有历史依据的。

  在古代,盐,意味着生命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的军队已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劲之师,所向披靡。罗马士兵扛着短剑、投枪和盾牌走遍了世界的许多角落。当时,他们还随身携带着一个皮制口袋,里面装着罗马帝国发的军饷——食盐。这种简单的食物能使他们有足够的体力投掷投枪、挥舞短剑,摆脱死亡的阴影,也是夺取胜利必不可少的力量之源。

  在古代,盐,还意味着财富:

  我国山西省的运城,古称安邑。在安邑和解州之间有一个长约五十里的天然盐池,这个盐池哺育了夏、商、周三代的中原文明,盐也成为这一带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以及后来发生在这一带地区连绵不断的大小战争,都是为了争夺对这个盐池的控制权!远古时期,控制盐的利益丝毫不亚于今天控制石油的利益。

  助越王勾践伐吴成功后远走江湖的范蠡,正是受经商成功人士计然的启发从商致富,人称“陶朱公”,山东人猗顿又向范蠡请教致富之道,范蠡告诉他:贩盐、养牲畜可以致富。猗顿于是按照范蠡的建议,从事盐业和畜牧业,后来成为巨富。

  在古代,盐,甚至可以决定一个政权的命运:

  战国时代的楚国,是一个以盐为灵魂的国家。楚襄王二十年,秦对楚久战而不胜,便改变策略,由大将白起越韩国攻取夷陵(今宜昌),截断了楚人的水上运盐通道。结果楚人慌了神,不战而溃,四下逃散。他们并不是惧怕秦军的百万雄师,而是因盐道的丧失而自行崩溃。秦国如愿占得楚国全部盐场,再无后顾之忧,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到了汉代,朝廷专门在巴蜀地区设立了盐铁之官,以加强对盐铁生产与贸易的管理,盐业在当时被视为国家经济的命脉,成为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盐的作用,由秦、楚的兴衰而见一斑。

  汉朝昭帝时,著名的盐铁会议上,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学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为首的官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由盐、酒是否应当专卖,而延伸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引起一场大讨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双方论证的情况被桓宽整理在《盐铁论》一书中。盐竟然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由此可见,它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政权的存亡举足轻重。

  盐,无疑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有过特殊的功绩。因为盐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如同粮食和空气。

  河口人选择盐业作为致富的突破口、潜力的挖掘点,是客观的、明智的。

  《中国盐政》记载:“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古代产盐莫先于山东”。相传,在公元前26世纪的神农氏时代,居住在山东半岛的部落首领夙沙氏在长期的渔猎生活中首创“煮海为盐”,开华夏制盐历史之先河,被尊为盐业之鼻祖,史称盐宗,备受尊崇。

  河口人的祖先,也曾经从事盐业生产,但是盐业生产面积小,产量少,不成规模,几乎没有什么经济地位,也正因为不成规模,所以成本高,效益低微,人们缺少积极性。比如,取海水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而水温在2度半到3度半之间的海水,要晒到25度才能够出盐,这样2000亩——2500亩地晒盐1万吨,成本太高,几乎无利可图。而在不远的寿光,用400——500亩地即可节省收到同样的效益,可节省土地2000亩左右。海水需要防潮、抽水设备,需要资金的先期投入,如果产出1吨盐卖到80元以下,就无利可图,因此,河口人多年来守着宽阔的浅海滩涂,看着滔滔海浪,却无法使之变成财源。

  人们缺少积极性,单门独户的打斗不会有什么起色,他们需要有效地组织和科学地引导。新班子上任伊始,便把发展盐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2004年,河口区成立了盐业开发办公室,区长、副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亲自过问,他们摈弃了小农经济意识,从发展的长远利益考虑,按照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主要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使全区原盐产量达到100万吨,溴素产量达到3500吨,实现盐化工的重大突破,使盐业和盐化工产业,成为河口区新兴的骨干产业。到2010年,全区原盐产量达到200万吨,溴素产量达到7000吨。从此,他们开始了向渤海要宝藏、铸造打开财富宝库金钥匙的具体行动!

  制定了目标,只是良好开端,如何脚踏实地地接近目标,才是重要的。为此,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在多方进行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政府规定:凡河口区高程在海拔0.5——2.5米之间、适宜于开发为盐田的滩涂、盐碱地、荒地等,均列入盐业开发规划,根据当地滩涂等盐业资源现状,按照“方便生产,就近搭配,集约使用”的原则,将包括未开发和单一进行海水养殖的滩涂在内的盐业资源重新统一整合,划分为七个盐区。并且对规划区内的道路、供电、防潮、排淡等必需的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营造,做到共享共用,避免重复建设。比如防潮设施,按照抵御50年一遇的标准,组织盐业开发企业建设北部防潮坝。公共纳潮河道按10立方米?秒控制1万亩面积设计施工;公共排淡河道按5立方米?控制1万亩面积设计施工;每个盐田群通坨台道路按6米宽柏油路设计施工。他们从盐业经济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着眼,制定高标准的盐业开发规划,力争使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相关产业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延伸产业链条,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整体效益,使盐业在河口实现可持续发展,一系列的措施充分体现了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政府强调,坚持走统一开发 、规模开发 、综合开发的路子,政府发挥好指导和调控作用。所有盐业开发项目,不管是主导项目还是相关项目,必须由区政府统一批准,任何乡镇、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实施盐业开发项目。这样就避免了开发的随意性。政府还规定,凡从事盐业开发的投资者,必须在签订合同之日起两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投产运营。两年内不能完全开发到位的,由区政府依法无偿收回未开发的滩涂土地使用权。投资者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15日内,按照合同核定投资额的5%交纳保证金,存入指定银行帐户,并由区盐业开发办公室按工程建设进度连本带息逐步返还投资者。这样就使投资建厂落到了实处。为了避免散户、小户的零星开发对资源的浪费,政府还规定,新上盐业开发项目的规模不能低于10万吨?年,并且要搞溴盐一体化,提高开发档次。发包盐田一律按土地承包期30年、土地承包使用费每亩不低于20元?年的标准,公开竞标承包,不得暗箱操作。盐业企业按照养(养殖区)、蒸(蒸发区)、制(制卤区)、结(结晶区)30∶35∶20∶15的比例,高标准开发建设,使企业达到结构合理化、工艺科学化、生产机械化,扬水集中、制卤集中、结晶集中、集坨集中的“三化四集中”的要求,使新建盐田达到每2000亩产出原盐1万吨的标准,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他们还提出了“关联开发,综合利用”的口号,实施海水梯次开发,进行水产养殖、海水制盐、提溴、粗卤利用、两碱化工、废液利用等多种产业,实现了“一水多用,多业并举”,从大处避免了资源浪费,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效益。

  昔日冷清荒凉的浅海滩涂,到处是一片生产和建设的繁忙景象。按照科学规划,他们在晒盐的前半部分,以30%进行海水养殖,虾、蟹、鱼,各有千秋;40%养卤虫,作为名贵鱼的饲料或者出口;30%的面积用于结晶,出盐和用来提取浓卤。与此相关的大型碱厂也已经开始修建。

  记得小时候听说海水是咸的,伙伴们就争相议论:海水那么多,如果都变成甜的,该多好啊!在当时,一块糖豆,一碗糖水,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现在看,当时的想法有多么荒唐!果真如此,这个世界大概就可怕了!美好的生活是甜蜜的,但是与甜蜜相对的咸盐,却更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没有它,不用说生活甜蜜,就是日子也难得过下去呢!

  现在,无尽的海水不必变甜,只要变成透明洁白的晶体,就可以为河口人带来滚滚财源,酿造出甜美的生活!河口人已经开始从咸盐中尝到了甜头,河口人的生活也会因为大海的恩赐和自己的创造而更加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