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幸福村庄”刘范窑
 
 
修改时间:[2016/10/29 23:07]    阅读次数:[440]    发表者:[起缘]
 

  王志英

  仙阁山庄老板郭卯当开车来接我们到她的家乡——东郭镇刘范窑村去看一看。

  刘范窑,几十年前我去过。那时的村庄还在山上,那时的窝铺和巷道,还脏乱差得不成样子,如果要我说说第一印象,那就是一个后进的典型村。

  可是,这次来接我们的小车在西姚至东郭镇公路上只往南拐了没几步,郭卯当就喊道:“到了”。

  “不是在山上吗?”

  “三年前就陆陆续续搬下来了。”

  “都搬下来了?”

  “都搬下来了。”

  “现在全村多少人?”

  “416人,135户,耕地面积1820亩。”

  脑子里立即蹦出四个字:“搬迁致富”。

  我抓住这个“新闻”由头,立即远看近瞅,上爬下走,见人就“打破砂锅问到底”,想要揭开这个小山庄的“前世今生”。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为了促进村民搬迁,‘两委’多方筹资,在涉农单位资助下,我们首先投资8万元建成两座水塔,埋设管道4000多米,解决了移民吃水问题;后又用4。5万元,安装100千瓦变压器一台,整改线路2800米,解决了移民生活用电问题;接着又为全村巷道安装了55盏路灯和一套监控设备,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和财产安全问题;还抓紧更新机井泵3台,埋设地下管道2000多米,扩大水浇地300余亩,这就为搬迁创造了良好条件。”村委主任说。

  在村“两委”抓紧解决生产和生活紧迫问题的同时,村“两委”又狠抓村里基本建设:一是投资5万元搞绿化,在巷道、村边、小花园栽植各种苗木3万余株;二是投资45万元铺油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三是投资4万元为新村建立了照壁和路牌;四是仙阁山庄捐资兴建了一座跃进门;五是家家户户在“村委”统一规划下盖起了一间间平房,一座座小院,从坡下往上看,新巷一条条,新房一排排,一片片,每家的大红铁门在阳光下发出闪闪发亮的红光,这红光映红了天,映红了地,也映红了村民奔小康的心。

  顺着中心大道再往南走,路东有座金碧辉煌的建筑。进去一看,原来是“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面有厨房,库房,餐厅,健身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洗澡间,卫生间等。村党支书说:“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白天都在这里吃饭,除过吃饭,还有图书室和文化活动中心,里面有报刊杂志,还有电视、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设施,供老年人饭后茶余尽情享用。”一位老人见城里人来了,说出了心里话:“万万没有想到,老了老了,还能享受到皇上一样的待遇!”

  从日间照料中心出来往东,下坡,就是刘范窑的舞台,那里,当地有名的临猗眉户剧团正在唱戏。原来的东郭镇党委书记乔呈祥告诉我们:“这是刘范窑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座舞台,也是村“两委”给群众请来的第一台大戏。”公社领导相秋喜说:“这两年刘范窑人有钱了,就要求文化生活,根据群众意愿,村委盖成了这座舞台,唱戏时是舞台,平时是文化活动中心和文体娱乐广场,村民有红白喜事时就又成了聚餐地点。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村委还成立了锣鼓队和舞蹈队,还安装了篮球架和文体健身器材18套。”

  村“两委”还请我们看了戏。戏台底下,人山人海,但秩序井然。凡老年人,不管是本村的外村的还是周边乡镇的,都安置有长长的高凳,我没有数,估计总有一百余条。我坐在高凳上向四面一望,这里就和大剧院一样,台上有影视背景、彩灯和大型音响,台下有高臂活动摄影机,有固定大型拍摄机,还有飞来飞去的“小型遥控航拍机”,我虽然经常到农村去,但这样的场面,在农村还是第一次看到。

  眼见这个小山庄之巨变,我感慨万千;回来后,又惊闻刘范窑已经评为“幸福村庄”,更是惊喜过人。于是,便写下这篇短文以赞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