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龙潭八景”里的宗教文化
 
 
修改时间:[2016/10/25 19:07]    阅读次数:[459]    发表者:[起缘]
 

   我从大学毕业来到高密东北乡工作,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块土地上,我是伴着“木尾巴老李”的传说长大的。毕业后,寻根问底,追本溯源,知道了“木尾巴老李”的老家,就是龙王官庄,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传说,这是一个很少被提起的村子,太平常了。但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为有了“木尾巴老李”这个传说,龙王官庄也叫响了。如果不是因为黑龙,“龙潭八景”这个文化建筑群就不会落户这里,如今,充满古典气息的一个主题公园,安静的坐落在龙王官庄,不能不说是沾了龙气。

  “龙潭八景”蕴含了和张扬着中国浓厚深远的文化底蕴和风范……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使的洞庭湖边那一个“岳阳楼”名闻天下,千百年来,活在了无数文人骚客、官商学子心中,甚至老百姓也津津乐道,这——就是“文化”的魅力。“龙潭八景”也是如此,诸君且听我说来:

  赖党恩祖德,盛世之美,龙潭八景于公元2016年建成,比起深山古刹,既无禅木幽深之美,也无晨钟暮鼓之音,但是这里却氤氲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正面“龙神大殿”,秦砖汉瓦,屋檐飞卷,既有虎踞雄卧之威严,又有雕梁画栋之华美。大殿里供奉着“黑龙神”以及“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都是“本土”神灵,“道教”的文化烟火缭绕大殿,伴随着悠长的钟声,这钟声又氤氲着“佛教”的经文气息。烟火与钟声融合了“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一个是土生土长,一个是西天而来,却又如此和谐的融合在这大殿前,“文化”从来就不是排斥的…

  龙神大殿主神是“黑龙神”。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当年,黑龙出生之时,形体怪异,肤色通黑。其父以为是妖,顺手抄起镰刀,一下子把黑龙尾巴削下一截,黑龙强忍疼痛,顺着窗棂往天飞去,霎时间,电闪雷鸣,大雨滂沱,其母惊惧而亡,黑龙见风就长,转眼间,就长成了一条巨龙,在天空中向母亲磕了三个头,向东北飞去,这天是阴历六月十三,自然,也就成了“没尾巴老李”他娘的祭日。后来,黑龙飞到了东北的白龙江,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打败江里的恶霸“白龙”,定居于彼,护佑一方,“白龙江”也由此更名为“黑龙江”。但是,“黑龙”不忘亲娘生恩,每逢六月十三,必然不远千里,回来祭母省亲,年年如此,已不知几生几世。六月十三这天,黑龙带满一江沛水,鼋鼍尾随,鳖蟹护卫,行云布雨,挟雷带风,一江春水化作万点眼泪,密密麻麻,绵绵不绝的哭个不停,直哭的鸟兽垂首,草木含悲,天地万物为之戚戚焉。黑龙的一片“孝心”也就化作了春雷雨露,滋润着东北乡的生灵子民、土地禾苗,养育和护佑这这方百姓苍生!

  黑龙神是“孝”的化身,黑龙文化也就是“孝”文化。而“孝”文化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贫念孝子,国难思良臣”,“黑龙”回家省亲祭母是为孝;斗败白龙,护佑百姓是为忠,黑龙神就是“忠孝”的化身,是集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在古代,忠臣从来出自孝子,所以“孝”又高于“忠”,“忠”不过是“孝”的延伸,仍然属于“孝”的范畴。也许基于“孝道”的重要意义,又在黑龙大殿正前方“放生池”的左首筑建了一道“二十四孝”墙,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墙上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可观可读,观之可亲!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在这里,就这样被完美的诠释了。

  黑龙大殿左首是“文昌殿”。文昌殿是供奉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较高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而孔子和朱熹又是中国儒家文化上的两个“圣人”,还有“半个”是曾国藩。

  黑龙大殿的右首是“关帝殿”,供奉的是千秋忠义之神“关公”。

  赤面秉忠心,

          骑赤兔追风,

          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

          仗青龙偃月,

          隐微处不愧青天。

  孔子是“至圣大成先师”,关公是“安邦定国福禄神”,一文一武、一忠一孝,完美张扬着儒家的“忠”与“孝”的文化、蕴含着“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儒学教义。

  “文昌殿”与“关帝殿”相得益彰,相互辉映,既安静又庄严的昭示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宇宙观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二千多年的儒学文化,我不是学者,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儒学文化之树在中国封建社会长青了2000多年,只能人云亦云的说说,但这丝毫不能减少我对儒家文化的“景仰”之情。因此,在这里我必须对“文昌殿”发一通司马牛之叹!

  “文昌殿”中供奉的文昌帝君、孔子、朱子,一神两圣,是中国老百姓淳朴的文化信仰。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这其中有过大统一,如秦、汉、唐、元、明、清等;也有过大分裂,如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但无论是统一的王朝,还是偏安的政权;无论是汉人作为中华正朔,还是胡人入主中原;无论和平与战争……所有统治者,无论其多么野蛮和彪悍,都要臣服在“儒家文化”的脚下,都要服服帖帖,诚惶诚恐,师法“孔孟”,汲取治国经义,修身之道,谋求国泰民安,祚运昌盛!

  如此一来,必然师法“孔孟”、“程朱”,以“儒学”、“理学”为基本教义,教化子民。再就是,封建社会的学子,除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统治阶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使命外,再无他途!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才能“学而优则仕”,才能光耀门楣,无愧列祖列宗。但是,即便十年寒窗苦读,也并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鲤鱼越龙门”。由此,学子苦读之余,把目光转向了“神”与“圣”,祈求神明保佑,一举夺魁,登上天子堂。

  如此,文昌帝君与孔子、朱熹 “一仙两圣”相处一室,也就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一仙两圣”的庙宇也就有足够的底气,安安稳稳地接受人间的烟火朝拜了!

  龙神大殿正前是“放生池”,“放生池”正前是“观音殿”,观音殿正前是“观音送子墙”,四个建筑完美的贯穿在中轴线上。

  “观音殿”自然供奉着是佛教的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惠我无僵,普度众生;殿前送子墙上的观世音,则是脚踏祥云,莲步漫漫,端庄神圣,抱子待送。两者把佛教的文化,高贵庄严的呈现出来了。

  更可喜的是突出了“观音送子”美好元素;而“龙神大殿”供奉在黑龙神两边的本土神“胡三太爷、胡三太奶”也是“送子之神”;再着,“生儿育女,延续香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孙满堂,多子多孙多福气”也是儒家“孝”文化的重要成分,你看就因为“送子”这个元素,佛、道、儒三家的文化在这里,相通相贯,相亲相融,又一次走到了一起,亲切自然,是不是很喜庆,很有趣,很生动?

  更生动的还不止于此呢?在龙神大殿和观音殿中间的“放生池”,再一次彰显了佛教的“善”文化。

  在《西游记》当中,唐僧儿时生活的过程中,有一个故事让人发人深省:“一天唐僧看到一位农夫刚从河边里打了一条鱼回来,路过寺院正好被唐僧看到,唐僧顿生善念,希望能用自己辛苦砍的柴禾,换农夫打的那条鱼,最后唐僧把换回来的鱼放入河中让鱼自由自在的走了。”由此可见,“放生”完全是佛教行为,“放生池”也地地道道的释放着佛家文化韵味!

  从理论上,佛教文化讲究“因果报应”,人生前多做善事,行善积德,方能结善果,得好报。“放生”是最好的佛家修为!

  “龙王官庄”不仅弥漫着佛、道、儒的宗教文化雨雾,也不乏“帝王”历史记忆。一千多年前,唐王李世民东征高丽,龙王官庄,曾带千军万马,途经此地,人困马乏,幸亏“龙母犒军、龙神护佑”,得以澄清寰宇,定鼎四海。李世民登基之后,不忘“龙恩”,以天子的名义和威望,敕建“龙神庙”,并让大将尉迟敬德监工,让“黑龙神”享百世祭祀。

  这片土地上,也曾宣读过激烈的战斗檄文,也曾闪耀过明亮的刀枪剑戟,也曾扯开过威严的圣旨……,虽然比不上金陵的王气,帝京的尊严,但——,这“黑龙庙”的正朔王气绝不逊色。

  “黑龙庙”既是民间的,也是帝王的,“黑龙神”本身也有高贵的血统,笼罩着一代圣君的光环。这是一方水土,一方生灵足以为傲的。

  如果有疑问,就来看看这用皇帝御赐“琉璃瓦”而建的“琉璃墙”;??镣凶诺摹跋炝??保淮蟮蠲徘靶畚暗摹绑戳??保?薏幌允咀拧傲??薄ⅰ傲??薄?/p>

  中国的这种“皇权”文化的浸润,使我们更有归属感,那就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为了不让这里寂寞,顽皮的“八角亭”的飞到观音殿的身旁不远处,给庄严的气氛注入一点活泼和乐趣;观音殿东侧的“八角琉璃井”,默默守望着井栏,往井底看去,深邃无垠,就像这博大的中国文化。

  在风晴月明的夜里,安卧在观音殿中,便会听到“沙沙”的声音,就像绵绵秋雨伴着轻风扫在树叶上,沁人心脾,滋润心田,禁不住推窗,却见满天星斗,明月照的彩云归;沙沙雨声乃是微风吹过龙潭,略过井口,扑入树林而产生的天籁之音,是为“龙潭夜雨。这是纯自然景观,没有沾染任何“王气”,干净清澈。

  这“放生池”、这“龙潭”的一池绿水把来到岸边的各种思想都款款地摇碎,溶成一气,把各色信徒都陶冶成了游客。它波光一闪,嫣然一笑,科学理性精神很难在它身边保持坚挺,不再有任何的坚持和偏执。诸多文化在这里优雅的融合,相处,沉淀,弥漫……

  “龙潭八景”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古刹和禅林,只有东北乡梦里传说。这里承担不起浩荡的皇家仪仗,徒造了两根龙柱。这里的曲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龙潭里的流水太清,果园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民情如鼓荡的春风。这里的学子太用功,这里的百姓太淳朴,这里的历史岁月太悠长,这里沐浴的雨露太密,这里的书法遒劲流利,这里的绘画大气壮阔,这里的诗歌充满“红高粱”的原始和狂野!

  这里更有悠长绵远的道、佛、儒、忠、孝的历史文化。

  ……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从唐太宗敕造“龙神庙”已过千年了,唐之龙祠早已湮没于历史荒烟蔓草之中,虽经元朝至正、清朝顺治两朝重建,毕竟,也有过漫长的中断岁月。如今,逮逢盛世,“龙潭八景”又重获重建,机缘何在?大概就是基于“黑龙文化”、“忠孝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虽历经改朝换代,沧海桑田,依旧生机无限,顽强生长。“龙潭八景”只是一个景观,但是背后的文化,凝结的乡情,附着的历史确是千秋万载的。

  有时,我就在考虑,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华夏大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都是有“根”的,我们的“根”可追溯的很远很远。无论你读不读历史,历史都浸入了你的血液,作为人类,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拥有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我们知道我们的来处。就个人而言,就好比“父母在,我们尚有来处;父母不在,我们只有归途”。在这意义上,“中国历史文化”是我们的父母。

       我在想,“美国”无论多么牛逼,在中华民族面前是逊色的。美国的历史是移民聚居而形成的,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再往前,很难弄清来自何处?虽然“美国人”日子过的很好,但是,夜深人静,发思古之幽情的时候,他们很可怜,就像“不知道亲娘是谁的孩子”,肯定会窒息,他们的历史太短了,太简单了,太粗糙了,在历史上根本找不到的维度。

  汲取着“龙潭八景”蕴含的历史文化濡养,我们心灵是充实的,灵魂是饱满的,岁月是丰富的,感恩吧!

 
 
 
上一页:十月的天空
下一页:那群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