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毛泽东影响中国的散文
 
 
修改时间:[2016/10/19 19:07]    阅读次数:[452]    发表者:[起缘]
 

   记得我从上学时起,就开始读《毛主席语录》,到了小学三年级后,就开始接触《毛泽东选集》的一些文章,并编为教科书。后来,到了部队,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学毛选”活动,学成了这个活动的积极分子,当时感到颇受教益。近年来,用心探讨散文理论与写作,回头一想,自己过去热心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大多不都是散文作品吗?细细品砸,个中都是很好的散文作品,并且是影响当代中国的散文。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全国正如雨后春笋般地掀起学*《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活动,俗称学*“老三篇”,从工厂、农村、部队到学校都在学,编到教科书上要求学生必读,要求群众开展活动吃透精神,还要消化。我现在还记得儿时模仿着大人们装起了小老头,一边弯着腰、迈着步,一边唱着:“俺老婆今年六十三,一起学*‘老三篇’,认认真真学几遍,越学越把干劲添……”在当时那种形势下,这三篇文章学的就是好。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为人民服务》那篇,要求都要背过。顿时,全班响起了背诵《为人民服务》的朗朗读书声。语文老师点名让我站起来背诵的时候,我因背诵得太熟练了,语速太快了,可能同学们有些字听不清楚,引起了哄堂大笑,至今仍记忆犹新。

   有了那段不寻常的背“老三篇”经历,至今仍爱背诵那三篇文章,尤其是对《为人民服务》那篇,能大段地背诵下来:“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是在一个战士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话,通篇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起来入脑入心,回忆起来意犹未尽。读伟人毛泽东的文章,仿佛不是在读文章,而是在听美妙动听、激动人心的乐章。现在从散文写作的角度看,无论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还是理论的高度、思想的深度、人物的厚度,都是一般散文家所不可比的,而且逻辑性强,一环扣一环。作为领袖,除表示哀悼外,通过一个普通战士的死,提醒和挖掘生的意义,阐明当时为民族大业牺牲的意义,讲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想、大境界。这篇政治性散文,广为流传,很好地起到了教育全党、全国人民的作用,它的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重新出版发行,要求全国人民都要学,那时学生把它当成了重要学*内容,还要写心得体会,印象特别深刻,其中一段话始终震撼着我的心灵:“那时有一个美国记者到了延安,名字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我同她谈话的时候谈了许多问题,蒋介石、希特勒、日本、美国、原子弹等等。我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你看,希特勒是不是纸老虎?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我也谈到沙皇是纸老虎,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你看,都倒了。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蒋介石很强大,有四百多万正规军。那时我们在延安。延安这个地方有多少人?有七千人。我们有多少军队呢?我们有九十万游击队,统统被蒋介石分割成几十个根据地。但是我们说,蒋介石不过是一个纸老虎,我们一定会打赢他……”当时在学生时代读了这段话就感到震撼,时刻记在脑子里。

   现在再回过头来读它,更感到震撼!前阶段微信上在朋友圈疯传着毛泽东说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我看了微信,顿时感到精神很振奋,又回想起在学生时代学《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情景,我便翻找到收藏多年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找到了那段耳熟能详的话,现在读来,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亲切感,就如同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也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学生时代的我是自己受到了震撼,现在的我会隐隐感到全国人民受到的震撼,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大杀了一切反动派的威风。我更感受到这篇文章的艺术魅力,先是提出了“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接着就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列举了有人物,有帝国主义国家,还有原子弹,最后都倒了。这样的散文确实振奋人心,直接影响到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我参军的时候,部队里正在兴起“学毛选”的热潮,要求以班为单位组织学*、写心得体会,以排为单位组织学*讨论,以连为单位组织学*交流,推荐先进典型,当时真不亚于“文革”时期的“一日三读”。为了踊跃参加“学毛选”活动,也为了避开班排长监督的眼光,我把复*考军校的大量时间都用在“学毛选”上,在班里学*积极,写了十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在排里发言踊跃,写了读书笔记交流;在连里交流深刻,写了十几页纸的心得体会。结果一路攀升,成为全团“学毛选”先进。伟人的文章着实与我有缘,我也从中颇受教益。

   在部队那场很值得回忆的“学毛选”活动中,我通读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著作,从散文角度看,我更喜欢《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碰撞出了我思想的火花。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写出了诗意般的语言:“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这一段话曾被摘选进《毛主席语录》,都背诵过,被编成歌曲,反复传唱,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上课前唱的就有这首歌曲,即使现在我还能完整地唱下来。因而,每每读到这段话,我心中就会涌起一股股暖流。这段话把我引领到对全文的学*和领会,我深刻地体会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他撰写这个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为此,作为我党早期从事农民运动最杰出代表之一的毛泽东,到湖南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加以分析总结整理,并写了这篇报告。得出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况、发展迅猛的原因、主要特点,党内以及不同阶级的看法评价,他们身份的认定,还有农民运动主要做了哪些事。伟人写这篇报告很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民心,可见毛泽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凡事实事求是,以事实服人,以数据说话,从这篇文章中折射出思想的光辉。

   毛泽东在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那是1927年底,毛泽东引兵井冈山,点燃星火,在偏僻贫穷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缺吃少穿,不少人看不到希望,革命处于低潮时期。1929年底,林彪给毛泽东写信,反映了战士中的情绪,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很快就给林彪回了信,并在信中阐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观点,后来公开发出了这篇文章,并隐去了林彪的名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伟人毛泽东用诗一样的浪漫语言语言革命高潮的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如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由此看来,毛泽东是一个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者,他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着革命的前途,鼓舞着革命者和追随者,使人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胜利走向胜利,走向了新中国。

   这只是毛泽东散文的一瞥,他的散文如同他的气质,大气磅礴,高屋建瓴,论述精辟,文采风流,博大精深,出神入化,具有浪漫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正能量的散文,激励着人们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各个不同时期,从失望中看到希望,从迷茫中找到方向。可以这样说,伟人的散文直接影响着那个时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乔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