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不让母亲担心
 
 
修改时间:[2016/10/04 13:07]    阅读次数:[449]    发表者:[起缘]
 

  上中学时,我开始住校生活。学校离家约5公里的路程。那时条件差,自行车还没普及,乡下也没有通公交。每周的干粮都是自己背些家人再送些。正是长身体的年龄,母亲总操心我吃不好,逢年过节总会在盐缸中储存点大肉,平时舍不得吃,等周末我回家才取出切一些。弟弟们眼馋,母亲总说,你们好歹在家里能吃上热乎饭,肉菜还是留给你哥吧。

  多少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但每周三送饭的日子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初中三年来,不论农活有多忙,距离有多远,母亲总会风雨无阻地按时赶到学校,遇蔬菜短缺时,母亲总能想法设法,蒸酿皮、炒面粉、烤椒盐馍馍来改善伙食。有时碰上我正上课,母亲就在教室外静静地守候着,直到亲手交给我,千叮万嘱一番后这才放心地离开。

  印象最深的,就是念初一那年的一个周末,恰逢天降骤雨,看着脚上新穿不久的千层底,我有些犹豫,那可是母亲一针一线挑灯夜战了好几晚才做好的,就这样踩着泥水我不忍心,索性挽起裤腿,提着鞋子,顶着一块塑料布,光着脚丫子一路踉踉跄跄地跑回了家。看着我满身泥水的狼狈样,母亲心疼不已,边找换洗的衣服边嗔怪道“瓜娃呀,秋季雨水这么凉的,鞋烂了妈还可以再做,要是脚扎烂了或者万一落下病根那可咋办呀?!”母亲麻利地生火为我熬了碗姜汤,又端了盆热水要给我烫脚,都已经是中学生了,我婉言谢绝,母亲却不由分说,硬是将我的脚按在了水盆。

  二

  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有些迟疑,问我是不是周六要回来。本想给母亲个惊喜,看样子计划又落了空,我只好如实相告,已和姐弟们约好,周末打算回家陪您过68岁的生日。“就知道你是咋想的!”母亲态度坚决,“有你这句话妈就很高兴了,开车回家一来回费用那么大的,再说中秋你们不是才回来过,家里啥都好,就不要操心了。平时单位忙,好不容易遇上个星期天,就在家好好休息,把娃管好,要是不太忙,等你爸生日的时候你们再回来。”我拗不过母亲,挂完电话与妻商量。妻感慨良久,说妈总是慷慨了别人,节俭了自己,还是顺从妈的意见,改日再回吧。

  直到一个多月后父亲生日时,母亲才收到了妻早就挑选好的生日礼物——全自动按摩足浴盆。又胡乱花钱,母亲嘴上这样说,脸上却分明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三

  从警快二十年了,我早已不是小孩,可每次回家,母亲总免不了对我耳提面命一番。还能忆起去年冬天的情景。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炉拉家常。母亲又开始念叨起乡亲们的好,说你们姊妹几个常年在外,家里多亏四邻帮衬,东家送医帮过忙啦,西家浇地出过力呀,左邻急事给过钱啦,右舍难事送过物呀等等,虽说都是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但母亲却如数家珍,记得一清二楚。我了解母亲的心思,赶紧再三表态,只要时间允许会一如既往地登门致谢,母亲这才如释重负地笑了。

  前些年不少人对官员和警察颇有微词,虽说了解我的秉性,但母亲还是显得焦躁不安,一有机会就对我进行“倡廉教育”,当了国家干部,也算是跳了“龙门”,在单位要好好干,不该拿的钱一分也不能拿,别干那种让人戳脊梁骨的事,妈不图你能干多大的事,只求你能平平安安的就好!

  坐在返程的车上,母亲焦虑不安的眼神还在我眼前浮现,身为人父,回想自己养儿的心情,不也是一天到晚操不完的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我忽然明白,回报父母养育之恩,不仅仅是孝其身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要孝其心。听父母的话,照顾好自己,不让母亲担惊受怕也许就是最好的孝顺。(文/明月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