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讲述了一次她的经历,让我顿觉选择沉默应对,不仅仅是修养、素质、品行,更是一种智慧。 朋友是一家公司前台部门的负责人,其工作特点就是每天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内部员工管理、上下级部门间的沟通、客户迎来送去,等等。某天,有单位下属机构员工小成到公司前厅办理有关业务时,将车随意停放在大门口,保安前去提醒小成将车按划线位停放时,小成置之不理。朋友看到后,便热情的向前主动跟小成打招呼,也顺道请他协助保安把车停好。出乎意料的是,小成不但听朋友提醒,反而对朋友恶言相向说“我就这样停,怎么啦?这个也要听你的吗?你以为你可以当一辈子的领导?”。朋友说,她看到车子也不至于影响出行,从小成当时的态度,明摆着就是挑衅,所以,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沉默。 我问朋友,那你当时这样选择沉默对待,不是会助长了小成的无理取闹? 朋友回答我,首先我确定了小成的当时的态度,不是对我个人有什么看法,因为我跟他曾经无任何交集,仅仅是作为同事彼此认识而已。他那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把对单位的怨气,从我这里找到一个切点来发泄,如果我跟他发生正面冲突,正好成全了他的意图。我没有必要给他提供这个“平台”。其次,他与我也不是一个层次素质,他的所作所为,就好比鬣狗挑衅狮子而狮子从不应战的故事,不是害怕他,也不是逃避,是用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屑。 听了朋友这一番说法,对我触动很大。平时,我常常坚持凡事要讲个道理的想法,总喜欢要一个明确的黑白是非。用朋友的话说,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跟没有是非观念的人去争论是非,只会证明我们自己不懂道理,不如沉默对待,采取无视。 其实仔细想来,朋友所言极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小成这样的人。如果不采取沉默对待,而一味的坚持“摆事实讲道理”,就好比如果坚持叫小成把车重新停好放在指定的车位,完全可能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将这件小事闹大了,甚至需要其他人或其他部门介入协调,最后停妥;另一种情形就是小成忍声吞气把车停好,却把所有的矛盾指向了朋友。这两种情形无论哪种,小成都会把原来心中没有特定对象的怨恨与不满,全部转移到朋友身上。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朋友与小成,都不是好的结果,而且对日后的各自工作开展,也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好处。 所以,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一旦面对或这、或那的情况时,都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更别说遇到那些没必要值得争执的事情,亦或那些故意前来挑衅找碴的人。当万一遇到这样的事或这样的人和你争执时,你就选择沉默对待,让他觉得赢了,因为你并没损失什么。而他所谓的赢,他又能赢到什么?得到什么?而你所谓的输,你又输了什么?失去什么呢?争来争去只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 由此可见,选择谨慎的沉默,就是精明的回避,更是超脱的智慧——选择沉默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