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月亮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投影
 
 
修改时间:[2016/09/17 23:07]    阅读次数:[454]    发表者:[起缘]
 

  月亮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投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月亮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关键符号,月亮是打开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月亮文化是中国传统人精神的投影。如果要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理解月亮文化;如果要透彻理解中国人的传统精神文化特质,就必须深入理解月亮文化。

  翻开一部五彩斑斓的中国文学史,可说随处都可以看到有关月亮的诗文,月亮差不多贯穿了整部中国文学史。而基于中国文人“文以载道”的追求,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就是一部中国思想史,一部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就可以看出,月亮很早就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集散地。

  正如西方人喜欢光耀夺目的钻石,因而西方国家有其丰富的钻石文化,而中国人钟情于温润含蓄的玉,产生了深厚的玉文化一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阳虽然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有其崇高地位,但月亮似乎更是中国人的至爱,因而衍生出来的月亮文化,远远要比太阳文化博大精深得多。

  与太阳的光耀热烈相比,月光明亮而不失柔和,与儒家追求的“温良恭俭让”非常契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太阳为阳、为雄,月亮为阴、为雌,“知其雄,守其雌”这一道家思想,与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相通,因而契合中国人的精神追求,这也是月亮文化深得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儒道两家的思想,在中国人的精神成长史中影响巨大而深远,月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就可以理解了。

  从外在形象上来说,月亮的清辉高洁,可表清白,也可表纯洁。而月圆月缺,则触动了中国人的哲学玄思,“月盈则亏”成为中国思想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们基于月亮映照下的人生思考,也极具中国特色。月圆之夜,人们从中看到合家团圆,因此以月亮文化为主题的中秋节,也有团圆节之称。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吟唱,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咏叹,可见月亮常常成为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一个符号象征。中国人持续的“赏月”之举,更可见其中的月亮情结。古人对月圆月缺的持续观测,还产生了中国历法。众所周知,基于月亮运行观测而产生的中国历法,明显有别于基于太阳运行观测而产生的西方历法,足以见证月亮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月亮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甚至可以说月亮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关键密码,那么我们今天在大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时,又怎能轻视月亮文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认到,文化传承仅仅空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文化传承需要具象的载体。传统文化虽然留存于古籍典章之中,但传统文化是否有活力,是否能够深入人心,关键是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感触到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是传统文化能否在当代人心中生根开花的关键所在。

  现代工业文明进入中国后,伴随而至的西方文化也呼啸而来,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如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诗中慨叹:“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就在人们热烈拥抱西方文化的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似乎突然间成了一个流离失所的弃儿,面对强势渗透的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露出了它的无奈与尴尬。对此,众多有识之士,感到痛心疾首,如何传承中国文化成为当前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当前,人们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虽然可以享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众多成果,而使自己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然而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压力越来越大,“心累”是人们的普遍感受。以“静”为主要特色的月亮文化,自然是人们放松身心的一个最佳“气场”。现代人在物质丰富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感受到了“物质烦恼”,贪心不足的物质追求,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嫌贫爱富的混浊世俗,越来越让人平生烦恼,心生厌倦。而以高洁为特色的月亮文化,则是人们洗净心尘提高境界净化灵魂的最好选择。月亮文化人们心目中的精神家园,人们面对一轮明月,有时难免要心驰神往。

 
 
 
下一页:小溪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