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孝是束缚,还是放手
 
 
修改时间:[2016/09/10 10:07]    阅读次数:[469]    发表者:[起缘]
 

  文|东东

  昨晚无意随便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电视剧《欢乐颂》,刚好就在樊胜美父亲生病住院,家里人就围绕手术和不手术问题争论不休。

  其实医生说的非常明白,不手术,肯定没命,手术,可以保命,但全身瘫痪,而且需要一大笔钱。樊胜美没钱,她母亲却一脸无奈硬是逼着樊胜美拿钱。

  一直在上海单身打拼的樊胜美,本就工资一般,老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哥哥,年迈的母亲和父亲。本来樊胜美一人在上海,自己的工资养活自己绰绰有余,可是由于父母的过分偏袒,樊胜美的收入一大部分都要交给父母,再由父母送给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于是剧情里每次只要家里来电话,开口就是要钱,每次都是樊胜美老母亲可怜兮兮的诉说不幸,向樊胜美要钱,一旦樊胜美犹豫或者钱不够,立刻会被母亲埋怨。

  剧里的樊胜美,白天在朋友面前流光溢彩,潇洒时尚,可是一个人独处时,常常以泪洗面。她身后是一座大山,家庭的大山,相比上海的高压力高节奏,家庭这座大山不但重量大,而且腐蚀着她本就千苍百孔的心。

  我想看过的朋友肯定和我一样的想法,即同情又恨。同情的是,樊胜美自己打拼累到半死,还要养活一大家人。恨的是她的父母,用孝之名,死死拖住樊胜美,好像子女无条件为父母,本就天经地义。

  剧情里可能有夸张成分,但这样的例子身边的确不少,虽不如剧里那种程度,但是本质是一样的,那就是,究竟孝是什么。

  古人讲“父母在,不远游”,弟子规里也有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可见自古以来,改朝换代,沧桑巨变,这种孝的传承却是大致相同。

  古人讲的孝,大意是父母之命,必须遵守。到现在,孝体现在物质和精神。物质上,尽可能给予父母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精神上,多多的陪伴父母。这本就是无可厚非的,我相信绝大部分一个年轻人,骨子里对父母,是想尽孝道的。

  可是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是,现在社会发展之快,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儿子,随着外出求学,毕业,找工作。有一部分年轻人为自己的理想,离开家乡,北漂,沪漂,深漂等等。他们在外面挥洒汗水,用青春换自己走出去的一张门票,他们相信只要愿意拼,生活的彩虹依然光彩夺目。

  等到事业稍有眉目,结婚,生子,买房,看似生活有声有色,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年轻人面对的是城市的隐形压力,孩子的教育问题,职业空间问题,更有,远在他乡的年迈的父母。

  要说尽孝,也真是鞭长莫及,即便每天一个电话问候家里父母,可是一旦家里有个什么事情,无法及时响应。

  那么,从古人对孝的理解上,这部分为生活,外出打拼的年轻人,是不是可以视作“不孝”。

  我记得我决定要留在上海时,老家发展的同学几乎都是反对的,他们都会问我一句话:你去那么远,不管你的父母了吗?往往他们这样一问,我心头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半天喘不过气。

  我应该也是属于他们眼里的不孝,自己跑到上海定居,家里父母在老家,虽然我父母现在还算年轻。可是回头看到身边的女儿,想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包容,又坚定决心要让女儿在这里长大。

  这么一想,我是矛盾的。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也会矛盾。那就是,“父母在,不远游”和“男儿志在四方”的矛盾。

  所以我经常想,究竟什么是孝。站在父母角度,谁不想经常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一旦年龄大,身体不好,也有儿女可以在身边照料。站在孩子角度,生活是自己的生活,为追求自己的自由,很多决定,注定无法一直呆在父母身边。

  对于我,每天看着女儿跑来跑去,我知道总有一天,她会跳出我和爱人的所谓的保护圈,寻找自己的明天,走自己的一条路。那么在这条路上,我要不要用孝之名,在她身上系一根绳子,就像高飞的风筝,一根线可以拉回。

  我想我是不愿意的,对于新一代的我们,也是未来的下一批老人,我想我们奋斗拼搏的目标,有一部分是我们将来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一下孝。我们要儿女孝顺,但是是建立在充分给予儿女们自由,完全不需要儿女对自己有一点后顾之忧的前提。

  总有一天我们也要老去,白发苍苍,牙齿掉光,两眼浑浊,站立不稳。但我想尽我自己之能,可以用其他的途径照顾好自己,不用占用孩子太多的精力。这,也是人生的一个目标吧。

  每个人对孝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其实对于父母,我心里也是愧疚的,每年回去次数有限,时间有限。对于孝,我也是愧疚的,尽管心里有一千一万个想法,一觉醒来,还要上班,还要赚钱。

  我只愿我自己可以做的够好,将来让女儿放手一搏的同时,可以减轻她心里对孝的一点愧疚。

  这么来说,孝是束缚中又同时给予最大程度的放手。

 
 
 
上一页:坚守的孤独
下一页:茶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