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卖柴
 
 
修改时间:[2016/09/07 22:07]    阅读次数:[498]    发表者:[起缘]
 

   今天与一位年长的同事闲聊,他偶然谈起上中学那会,家里比较穷,周末时常去学校附近的山上砍柴,然后送到校食堂换成菜票,改善在校期间的伙食。看着老前辈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不禁想起自己也曾有过的卖柴经历。

   记得那时在读小学二年级,村里有人把停办多年的砖窑场修整一新,场地规模比原来还大。在那个年代,烧制满窑的砖坯,需要大量的柴火。为发动大伙卖柴的积极性,砖窑场不分柴火好次,一律敞开收购,送来的柴火当场过磅,称重后现场付钱,概不赊欠。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卖柴的行列。

  我家里人多,但主劳力少,生活十分拮据。父母亲获知此事后,心里非常高兴。每天公鸡刚打过鸣,她们便进山了。后来,母亲发现有些人家已经全员上阵,妇孺老幼都去卖柴了。我们自然也不甘落后。考虑到我和二哥还小,父亲专门削制了两根中间稍扁、两头尖尖的小木棍,给我俩挑柴用。我把小木棍扛在肩上,手里拿一把柴刀,感觉神气的不得了。

  次日天还没亮,我和二哥破天荒的没有赖床。一番简单的收拾后,便跟随大部队出发了。家中只留下奶奶烧早饭,其他人都安排了任务。我们来到一个叫毛坞的山坳里,此时已能隐约看见不远的山腰上有人影在晃动。父母亲和姐姐登上半山腰砍木柴,大哥带着我和二哥在山脚附近打柴草。我和二哥以前只在屋后的老林里拾过枯柴,如果不是这次卖柴,我俩估计连柴刀都摸不上。

  我学着大哥的样子,弓着腰,左手掰过柴草,右手抡起柴刀,将一整片柴草依次砍倒,然后码成一堆,用扭过的细水竹捆紧来。才一会的功夫,我便弄好了两捆柴草,再用小木棍穿上,蹲下身用肩膀挑起来。因为柴草上有不少露水,感觉还挺沉。大哥一再叮嘱我,千万别逞强,能挑多少捆多少,后头日子长着呢!

  没过多久,父母亲和姐姐分别挑着齐整整的木柴朝我们走了过来。父亲在前,大哥在后,一家人挑着柴火,说说笑笑向砖窑场的方向赶去。

  当我们到那时,太阳才刚刚升起。砖窑场收购柴火的地方早已聚满了周围的村民,磅秤旁边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还有三三两两的人群分散在四处。放眼望去,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不少,也有青年男女结伴而来的,村民们亲热的打着招呼,也不忘彼此逗趣一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赶集一样开心。

  等了近半个钟头,终于轮到了我们。父母亲把家人的柴火挪到一起,一捆一捆上磅称重。我很关心自己的两小捆柴火,结果还不错,一捆11斤,另一捆13,几乎赶上了二哥挑的重量。按当时半分钱一斤的售价,我也挣到一毛二了。看着父亲手里捧着一堆分分角角的零钱,我心里感觉甜丝丝的。

  母亲让我们兄妹四人抓紧回家,担心误了上学的时间。她和父亲则原路返回,争取在出工前再卖上两捆柴火。

  品尝了第一次卖柴的味道,我越发来了干劲。下午放学后,喊上二哥,我们直奔早上去过的地方。赶到山脚下,发现四周的柴草已经不见了,而且半山腰有了一块又一块的空地。这才不到一天的功夫,怎么快成荒山了呢?无奈,我和二哥只好往前又走了一段,来到了另一座山头。一阵砍伐后,两捆柴草再次挑上了肩。可能这次离砖窑场的路程更远,亦或是早晨起得太早有些乏力的缘故,我们兄弟俩一路上沉默不语,感觉肩上的木棍硌的生疼,柴火也重了许多。

  一路走走停停,天色逐渐暗了,我们一前一后来到了砖窑场,过磅的师傅们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二哥连忙上前打招呼,我乘机把两把柴刀插进了柴草。师傅上来帮忙抓起一捆上磅称重,正准备拿起第二捆时,不巧有一把柴刀掉了出来。我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倒是二哥反应快,我们闹着玩的。师傅诧异的看着我们俩个小家伙,也没过多责备。

  回家的路上,我问二哥,你怕不怕?人要实诚,卖柴火不该这样。二哥不再搭理我,大步向前走去。

  一家人集体出动,开心卖柴的那些日子,的确给家里带来了不少福利。母亲开动脑筋,为每一名家庭成员添置了一双新袜子,还给父亲和大哥购了崭新的腰带,姐姐得到了心仪的花手帕,我和二哥每人买了一只铅笔。然而好景不长,三个月过后,砖窑场不再收购柴火。据说是上级林业部门不让烧砖窑,怕荒了四周的山林。也有人说是烧砖的师傅跑了,连窑火的方子都带走了。(文/向往森林)

 
 
 
上一页:改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