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博通经传的延笃
 
 
修改时间:[2016/09/02 22:07]    阅读次数:[539]    发表者:[起缘]
 

  博通经传的延笃

  河南鲁山,由尧的部落基业肇始,由周公封地鲁国,由墨子和鲁班,由鲁阳公挥戈止日,由风行一时的樊学派人物樊英,千百年来,人才辈出,到东汉,又孕育出一位杰出的人物——延笃。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延笃,字叔坚,就出生在南阳郡,作为?人,古代?叱侨耍?袢章成秸殴儆?蛉耍?芋埔云淦费Ъ嬗湃兮呶?钡厍??砘嫱忌锨降娜宋铩K孀爬?访嫔匆徊悴愕亟铱??芋凭驼瓜衷谖颐堑拿媲啊?/p>

  少年时延笃聪颖可爱,由于地处古代南北交通的夏路,从?叱浅俗?〈??柚?吆樱?涂梢匀肷瞅:樱?津4ㄇ笱А7缢淄ㄔ唬骸拔夥??醣汲??馓孟??蛞晕?稀!钡湮?骞僦欣山?!疤啤庇搿疤谩蓖?病R蛭??隍4ㄛ沉?今河南鄢陵西北)有名师堂溪典,又作唐溪典,字伯并,堂溪协(字季度)之子。先贤行状曰:“典(误,应为典父协)字季度,为西鄂长。”堂溪典是东汉大臣,历任过侍中、五官中郎将,著名的经学家。《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唐溪典在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与蔡邕等正定六经文字,立石太学门外。另载,熹平五年(公元176年)四月“复崇高山名为嵩高山。”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云“使中郎将堂溪典请雨,因上言改之,名为嵩高山。”也就是在那一年,堂溪典在嵩山的启母阙书写了《请雨铭》。另据《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堂溪典为宦官大长秋曹腾向朝廷举荐。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对等书籍术有专攻。延笃向他求学,仅十来天就能讽诵《左氏传》,这令唐溪典十分看重他。

  学成以后,延笃到达京师,师从大儒马融学*。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马融之为人,光明磊落,历代都有认可。刘峻:“马融海内大儒,被服仁义。”刘勰:“马融鸿儒,思洽识高,吐纳经范,华实相扶。”萧统《昭明文选》:“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性好音,能鼓琴吹笛。”洪迈:“按马融、皇甫规之言晓然易见,而所请兵皆不过五千,然讫不肯从,乃知宣帝纳用赵充国之册为不易得,所谓明主可为忠言也。”

  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皆已散佚,清人编的《玉函山房丛书》、《汉学堂丛书》都有辑录。另有赋颂等作品,有集已佚,明人辑有《马季长集》。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延笃等都是其门徒。

  卢植(121-192),字子干,东汉涿州人。性格刚毅,师从大儒马融,为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曾入太学攻《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统历》、《九章算术》,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和《左传》等,最后从马融学古文经。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与上述两位大儒同门,延笃的学问自然看涨。据延笃传讲,他博通经传及百家学说,能写文章,在京师很有名气。推举为孝廉,任平阳侯相。到任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后,他注意到当地名人龚遂,尽管此人早已作古,但此人作为正人君子,在当地深有影响,而且令他敬佩不已。据史书记载,龚遂,字少卿,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刘贺继位后,骄奢淫逸,龚遂屡次劝谏,刘贺仍不改正,最终在位27天遭废。刘贺属臣200多人都遭诛杀,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规劝免于一死,但剃发判处4年徒刑。汉宣帝继位后,龚遂复出,担任渤海太守。龚遂平定盗贼叛乱、鼓励农桑,政绩突出。后升任水衡都尉,最终卒于任上。当延笃看到龚遂坟墓破败之象,前去拜谒的他难掩内心的不平静,前辈贤达的遭遇深深触动他一颗善良的心。于是他当天就决定要为龚遂修葺坟墓。经过一番修葺,开始树立起墓铭祭祀。同时,延笃爱屋及乌,开始从乡野选拔龚遂的后人出来做官。

  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享年八十八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延笃闻听到恩师逝世的消息,遂决定弃官奔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三次到曲阜,对三孔摸了个遍。其中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陵墓上植树成林,故称孔林。孔子逝世后,他的弟子“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各个地方的特异树种被移植过来,在孔子墓旁扎根、生长、繁殖。孔子以后,随葬的子孙越来越多,林地越来越大,树木也越来越茂密。延笃深受儒家影响,他从平阳携带一棵树木,千里迢迢赶去为老师守孝。期间,五府先后都征召过他,但他矢志不渝,决心做好学生的本分,高低不就。《晋书地理志》(283年政区)有“平阳侯国”,曹魏后期有平阳公曹琮。《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西晋初年出任平阳侯相,当时的平阳侯极有可能是曹琮,也有可能曹琮已死,曹琮之子袭封平阳侯。陈寿每有听说,除了龚遂大义春秋以外,在当地,延笃政去人声后,名声始终传颂着。以至于在今日新城区沙河岸边,有陈寿墓之说。虽没有亲自拜谒,但从地理位置来看,毕竟这里相距?叱敲挥卸嘣叮?胙芋埔部梢愿艉酉嗤??淀狄?蛹洹?/p>

  汉桓帝刘志(132年-167年),字意,汉章帝刘?卦?铮?蛹湫⑼趿蹩??铮?晃岷盍跻碇?樱??]明,东汉第十一位皇帝。本初元年质帝崩,梁太后与兄大将军梁冀定策,迎立为帝,时年十五。太后临政。初由外戚梁冀掌握朝政。延熹二年与宦官单超等合谋诛灭梁氏,朝政于是由宦官专断。九年,朝中官员、太学生员与外戚联合反对宦官当权,他下诏逮捕李膺等二百余人,禁锢终身,史称“党锢之祸”。尽管刘志一生崇尚佛、道,沉湎女色。信任宦官,察举非人,被时人讥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致使东汉王朝自此江河日下,濒于灭亡。但在期间,正是这位汉桓帝按博士征召了延笃。

  自西汉武帝草创太学,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其在学人数,至西汉末仿孔子弟子三千,太学亦设员三千。其后,在梁太后执政期间,太学更获得迅速发展。她曾诏令自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官员皆遣子受业。并规定每年以春三月、秋九月举行两次乡射大礼,以太学生充当礼生,盛况空前。自此,游子日盛,学生人数猛增至三万多。由于学生来自各地,师承不同,所受经书难免章句有误,更有私行贿赂太学校书机构而增添书经文字以全私文者。为此,灵帝在熹平四年诏令当代名儒蔡邕、马日?等正定五经文字,由蔡邕以八分隶书书写刊刻于碑以相参检,碑高一丈许,广四尺,共四十六枚。“罗相接”,立于太学门外,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卒看守。碑落成之时,其观视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满大街小巷。经学之盛,于斯为美。宋苏轼曾赞誉曰:“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把当时生气勃勃的盎然景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汉桓帝授延笃议郎之职。汉代设置议郎官名,实则是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延笃以其贤良方正之士任之。《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之后议郎官职一直延续到晋朝。《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军还,议者以军未临敌,不断功赏,然闻坚数卓三罪,劝温斩之,无不叹息。拜坚议郎。”《晋书•山涛传》:“除议郎,帝以涛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章炳麟《东夷诗》之七中尚有痕迹:“长兄专城居,仲兄为议郎。”

  担任议郎的延笃与朱穆、边韶在东观从事著作。东观是中国东汉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修造年代不可考。建筑高大华丽,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章帝、和帝以后,为宫廷收藏图籍档案及修撰史书的主要处所。汉代诸帝十分重视东观所藏典籍、档案的校阅和整理。永元十三年(101)春,和帝刘肇往东观“览书林,阅篇籍”,并“博选术艺之士以充其官”。此后,邓康、延笃恩师马融、李胜等人,先后以校书郎、校书郎中、东观郎等职多次值东观“典校秘书”。汉桓帝时的东观已经辟为近臣*读经传的地方。延笃目睹东观的丰富收藏,甚为震动,和他一道的边韶自和帝时起(公元92),便与班昭、刘珍、李尤、刘毅、崔??、伏无忌、蔡邕等名儒硕学,先后奉诏于东观撰修国史。

  《后汉书》卷80上《文苑列传第七十上》边韶本传: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时对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韶之才捷皆此类也。桓帝时,为临颍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著作东观。巧合与延笃成为同事。

  再一个同事朱穆 (100-163) ,字公叔,一字文元,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市)人,与延笃是同乡,系丞相朱晖之孙。初举孝廉。桓帝时任侍御史。有点愤青的是,他感时俗浇薄,作《崇厚论》、《绝交论》。永兴初,出任冀州刺史,镇压起事灾民。后触犯宦官,罚作刑徒,因千人上书为之鸣不平,赦归。居乡数年,复拜尚书。上书请除宦官未成,忧愤死。值得一提的是,朱穆自幼即以沉思好学、用心专一而著名,由于精力专注,或丢失衣冠,或跌落坑中,亦隐居武当山教授经传的赵康奉书称弟子,为时人所称服。由于脾气个性使然,他写下了《与刘伯宗绝交诗》: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览,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趋,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延笃后升为侍中, 所谓侍中,汉为上起列侯、下至郎中的加官。“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担任皇帝侍从。侍中任务很杂,须分掌乘舆服物(包抱“虎子”即溺器在内)。汉武帝以此为近臣加官。《齐职仪》载:“汉侍中掌乘舆服物,下至亵器虎子之属。”就是说侍中是皇帝近臣,掌管皇帝的车、轿、衣服、器物等,甚至还负责给皇帝端尿盆。但也会参与朝事,因此官因身居君侧,常备顾问应对,地位渐趋贵重。桓帝多次向他问政事,延笃心中存气,从来不把实际情况告诉第二个人。他的一举一动,都符合典章中的要求,大义从容。

  延笃再升左冯翊, 左冯翊的官名同时兼有行政区名,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又调京兆尹。京兆尹,相当于今日北京的市长。延笃身居要职,但他为政主张宽松仁爱,爱惜百姓。选用有道德修养的人,参加政事。史书记载,郡里和爱,三辅都赞叹他的政绩。此前,陈留边凤为京兆尹,也很能干,名声在外。于是,郡里的人编了一句顺口溜:“前有照张三王,后有边延二君。”

  但时运不济,遇到和大将军梁冀捭阖。有一天,皇子有病,下诏郡县寻求珍贵的药物,大将军梁冀派宾客持书到京兆贩卖牛黄。延笃开书逮捕了宾客说:“大将军是皇后的外家,皇子有病,必须呈进医方,难道应该派宾客千里求利吗?”于是杀了宾客,梁冀感到惭愧,但又不便说,官吏秉承梁冀的意旨,想因此生事。延笃因病免职回家。

  延笃回到?叱牵?≡谙镒永镆越淌槲?稚?啤5笔笔艹??幕?忠?牡赜颍?崭樟煳虻街芪耐趸?械囊馑迹?械娜伺?磺迦市⑹胛?群蟮奈侍猓?芋朴谑嵌运?担 “看来仁孝先后的争辩,意见纷纷,各人引经据典,更取事实证据,可以说得上是深论了。人的仁孝二者同源,统率人的一切言行,不必计较铢两轻重,分清孰前孰后了。如果想分清二者的大略,总的说来,孝在养亲,仁及万物。及物就是对社会作贡献,养亲就是道德的修养在于自己。在己事少,对社会作贡献则是多方面的。由此说来,仁的作用是广阔的。然而,物有出于微小而终显著的,事情有由于隐晦而彰明的。近的就身躯来说,耳朵有听声音之用,眼睛有观察之明,脚管走路,手施保卫,它们的作用虽然是显露在外,而发号施令的是心。远的就物来说,草木的生,开始于萌芽,终成茂盛,枝叶分披,繁花似锦,末虽如此,而使它长得这样的是草木的根。仁人的有孝,正好比身体之有心腹,枝叶的有本根。所以古时候的圣人说:‘孝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见《论语译注》杨伯峻)然而这事体大,难得做到全面,物性又好偏,所以由于‘施’的不同,事情很少两者得兼。如果一定要论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茂盛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这样,可不用争论了。有人说先孝后仁,不是仲尼序次颜回、曾参的意思。大抵仁孝同源而生,纯德既备,或仁或孝,可以听其所称而已,如虞舜、颜回就是这样的。如果不是这样,就各自为目,不能总称其美,如公刘以仁纪德,曾参以至孝称贤。曾参、闵损把孝悌作为至德,管仲以九合诸侯为仁功,没有论德不推颜回、曾参为先,考校功勋不以管夷吾为大的。照这样说来,各从其称而已。”

  前越太守李文德平常与延笃相好,这时在京师,他对公卿们说“: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千里之足不得驰骋,为之奈何?”想使公卿们引荐他。

  延笃听说,写信给李文德阻止他说:“道将废弃,这是天命啊!听说您想为我请求回到东观去,您的意思虽然厚,但实不敢当。我居常天未晓就起床梳洗,梳洗毕,坐在客堂上。上午诵读伏羲、文王的《易》,虞、夏之书,历公旦的典章礼制,浏览仲尼的《春秋》。下午徘徊内阶,在南轩里吟咏《诗经》,闲时还看看百家众氏之书。声音嘹亮,洋洋啊满耳,文采绚烂啊满目,万物纷纷,欣欣然吾独乐其乐。在这个时候,我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不知世上还有人,自己还有躯体呢。虽高渐离击筑而歌,旁若无人,高凤读书,不知天下暴雨,都是不足与我相比拟的。我自年幼以来,就认为,做臣子,不能陷于不忠;做儿子,不能堕落于不孝;与地位高于我的人交朋友,不能谄媚,与地位低于我的人交朋友,不能轻慢。做到这样以至于死,在地下与先君远祖相见,就不会有愧色。这样而不知善之所当行,恐怕如教羿射,不能以小技为功一样。千万不能迷失根本,抛弃其所生呢。”后遭党事禁锢。

  延笃对经传多有校正。后儒服虔以为标准。提起服虔,还有一个故事。说服虔擅长于《春秋》的研究,准备作注,想参考些不同的观点。听说崔烈召集门徒讲《春秋》,他于是隐姓埋名,让崔烈的门徒雇佣自己煮饭。每到崔烈开讲时,就站在墙壁外偷听。知道崔所讲的不能胜过自己,就同崔烈的学生稍为议论了一下崔的得失。崔烈听说后,猜不出这是什么人,但早就听说过服虔,怀疑是他。第二天早晨,服虔还在睡梦中,崔烈就前往大声叫唤:“子慎!子慎!”服虔被惊醒,不知不觉作了应答。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服虔对延笃的尊敬也由此可见。永康元年(167),死在家里。乡里把他的形貌绘在当地的屈原庙里。延笃所著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共二十篇,曾流传于世。

  《延氏族谱》记载:“延姓是较为罕见的姓氏,分布较广。春秋时,吴国王寿梦的小儿子季札让王位,避于延陵后有了延氏,延陵就在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延姓始祖为延季子。季札这个人不但是延姓的祖宗,同时也是吴姓和延陵氏的始祖神。在《中华姓氏通史———吴姓》中提到,“谈吴姓,不可不提吴王寿梦第四子吴季札,季札的历史并非仅仅写在季子庙上。”其原因有三:其一,季札两度让位出走,他的一生伴随着吴国的兴亡;其二,季札不但多才多艺,且仁德谦和,至贤至圣,被后世奉为“至德第三人”,是中国道德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其三,季札子孙繁衍发达,今吴姓各支族谱大多出自季札之后,以他为始祖神。民间有季札让国、季札挂剑的故事广为流传。而延笃作为《史记》的第一个注者,文化影响可谓深远。而如今,其子孙后代从北京石景山区可以找到一支,甚为兴哉。尽管鲁山?叱歉浇?挥蟹⑾盅芋频牡涨祝?????耐恋鼗乖冢?恢σ灰蹲芄厍椤N颐巧钋械?a href="http://www.duwenzhang.com/huati/huaijiu/index1.html">怀念这位东汉时代的大儒,为我们树立了学*和做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