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祖国这么大 我想出去看看
 
 
修改时间:[2016/08/27 22:07]    阅读次数:[491]    发表者:[起缘]
 

  偏安于东北乡这方黑土地36年,我就像一条中年的狗一样,每天抻抻腿去上班,又吧嗒吧嗒的下班回家,出出溜溜的一天又一天,至今没出过山东省,更不必说“西湖、鼓浪屿、漓江、长城、敦煌、西藏、青海湖……”这些高大上的景点了,就连“北京”祖国的首都,这万人敬仰的地方,都没去过,总感觉有点辜负了人生的青春年华,辜负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上大学的时候,才20多岁,这个年纪有时间、有精力、有激情,有理想、有魄力,就是没钱,每月百十块钱的生活费,总是捉襟见肘,更不用“游山玩水”这么奢侈的事了。那时候,读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对祖国河山产生无限眷恋。这虽是一部文学著作,但是每个故事却也演绎了一个著名景点的历史渊源。写的文笔细腻,历史韵味感绵远悠长,读来让人感觉如饮醇酒,芳香四溢,口齿留香。带着历史的印象,去游览名胜古迹,要比单纯的看景强多了。

  比如在《白发苏州》中写道苏州城:“苏州缺少金陵王气。这里没有森然殿阙,只有园林。这里摆不开战场,徒造了几座城门。这里的曲卷通不过堂皇的官轿,这里的民风不崇拜肃杀的禁令。这里的流水太清,这里的桃花太艳,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这里的小食太甜,这里的女人太悄,这里的茶馆太多,这里的书肆太密,这里的书法过于流利,这里的绘画不够苍凉遒劲,这里的诗歌缺少易水壮士低哑的喉音。”

  在《西湖梦》一章里,则浸润足了哲学香气,揉碎了中国思想的精华,融化进了西湖。使我们去西湖旅游的时候,更有了更多期盼的元素。他这样写道:“一切宗教都要到这里来参加展览。再避世的,也不能忘情于这里的热闹;再苦寂的,也要分享这里的一角秀色。佛教胜迹最多,不必一一列述了,即便是超逸到家了的道家,也占据了一座葛岭,这是湖畔最先迎接黎明的地方,一早就呼唤着繁密的脚印。作为儒将楷模的岳飞,也跨身于湖滨安息,世代张扬着治国平天下的教义。宁静淡泊的国学大师也会与荒诞奇瑰的神话传说相邻而居,各自变成一种可供观瞻的景致。”

  其余的诸如《道士塔》《莫高窟》《阳关雪》《沙原隐泉》《柳侯祠》《白莲洞》《都江堰》……写的更是出神入化,让人美景无限憧憬遐思。

  看的多了,就想毕业参加工作后,挣钱的时候,什么不干,也要出去看看。到后来,这学业也毕了,工作也参加了,工资也挣了,才发现挣的那点钱太少,又得开支,又得买房、又得说媳妇的,一块铜板得掰开花,一块钱的纸币我能攥出血来,总感觉这成家立业是大事,这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事儿,总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事,可以拖一拖,往后靠一靠。这一拖一靠就是好几年。

  好在这空当,跟着单位沾光,不花钱,山东省内的几个景点看了看,那泰山挺浑、大运河挺宽、刘公岛挺秀、南山大佛挺高、还有那台儿庄挺破,冠世石榴园太老,那地下峡谷挺深……,游览了这些地方之后,就再没出去。这是我整个36年的游览经历。

  再后来,打算结婚后,和媳妇一块出去耍耍。彼时,房也有了,家也有了,虽说也有房贷和饥荒,但这是上层建筑的事儿,可以往后拖一拖、靠一靠。但是生活就像磨面,“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婚后,又总是要不上孩子,这一来,求医问药难免花钱,对于山河大地既没心情、也没经济条件去游览了,于是我的旅游计划又搁浅了。只能,在朋友圈里看看桂林山水、漓江风月了。

  豆豆出生后,我和媳妇说:“祖国这么大,我得出去看看了”,媳妇说:“等着豆豆大了再去吧,到时候,领着她出去开开眼界,长长知识”,我说:“现在去吧”媳妇说:“现在孩子小,不懂事,出去看了也记不着,大大再去吧”。我有点懊恼的说:“豆豆五六岁可以出去玩的时候,再养了二胎,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媳妇说:“中了,别叨叨了,不好好看孩子,整天的想出去耍,像过日子滴?”。谈话就这么结束了,按照这么个逻辑,等着二胎娃娃养出来,再长大了,再出去旅游,估计在十年之后了。

  昨天,我和媳妇聊了一会天,算计了一下,我们要孩子晚,估计我们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也就临近退休或者可以办理个内退了,待到那时候,去孩子上大学的城市,租个房子陪着孩子上大学。我想那个时候,时间就会很宽裕了,就可以去游览祖国的山山水水了。

  想到此,我有些无奈的笑笑,总想亲近亲近祖国这山山